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原因与演变趋势研究

2021-06-02 03:30张秉慧许哲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背景

张秉慧 许哲

摘 要:2020年,人类经历了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死亡人员超过百万,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社会民生遭遇重创,其影响程度和波及范围不可谓不广泛。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之路任重道远。然而,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的形势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特别是中美关系日趋紧张。我国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更要努力稳定和恢复经济,妥善处理好与美国的经贸摩擦。据此,本文研究了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原因与演变趋势。

关键词:中美经贸摩擦;背景;原因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7.013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前两大经济体,对世界的影响力之大,以至于中美之间的经贸争端会影响到全球各国。理论而言,中美经贸争端在技术层面上是可以解决的,但中美之间存在着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文化与价值观。结合当前的发展趋势预测,中国很快会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但它却与其他大型经济体秉持不同的价值观,也无人知晓以这一价值观为基础的世界会怎样运行。西方奉行一套基本价值体系,而中国价值体系强调多元性,中西之间存在巨大的知识不对称。2018年一触即发的中美经贸摩擦,在持续了两年以后将要走向何方?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贸易摩擦呢?

1 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分析

1.1 经济背景

当今世界的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逐步建立和形成的。世界各国、地区经济交往和国际经济协调日趋紧密,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形成了世界經济从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和消费的多方面的交织和融合,使全球经济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两国合作或多国合作是现代经济的明显体现,这种形式的经济制度体系是目前全球经济秩序和国际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使我国已经从一个贫穷的国家发展成为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球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平均贡献率保持在30%的经济大国。客观地讲,我国经济能如此保持30余年的飞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此制度的影响之下。但随着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新兴国家的崛起,该体系正经受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美国角度看,类似中国这样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大得好处的第三世界新兴国家不断制定新的战略,特别中国最近十年来的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都被美国视为是要改变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行为。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大力推行“美国优先”的经济政策,与崇尚多边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不断摩擦,不惜以中国为重点打全球贸易战,以期推倒现有体系再建一个以美国利益优先的新体系。

1.2 政治背景

与经济体系一样,当今世界的政治秩序也是在“二战”后形成的。美国始终处于西方地缘政治核心,“冷战”结束后,更是一家独大,不断搅动世界政治风云变化,将自己视为世界的霸主。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执着于建立同盟,置公共利益于不顾而贪图小团体利益。导致全球与地区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带来的全球性挑战增加,使得美国后院不断“起火”。与此同时,中国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认为放眼全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任何国家或地区及集团都无法单独解决世界事务,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也不再适用。西方实力相对下降,“南升北降”趋势即将上演,国际力量对比朝向更趋均衡。国际社会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趋加深,中国将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美国担心中国挑战现行国际秩序及美领导地位。美国认为中国提出的国际关系理念是“另起炉灶”,要与美分庭抗礼。美国内选战开展之际,“中国威胁”更是被反复炒作。这就为中美贸易逆差日趋政治化奠定了政治基础。

1.3 军事背景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更是经济的手段。美国始终把战争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自“二战”以来,美国历次经济危机,全都是依靠战争来摆脱的。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军事上一霸独大,十三个航母编队遍布全球各个海域。自从特朗普上任后,美国更是不断骚扰我国南海,在南海岛礁争端中不断指手画脚,近几年来,更是借美日军演之际,不断来我南海海域“秀肌肉”。2020年7月,美军派遣尼米兹号和里根号航母闯入南海,双航母编队侵入南海尚属首次,其挑衅意图过于明显。美国空军也频繁出动B52轰炸机、各类电子侦察机、运输机等赴南海炫耀军力。从美国军方在南海的活跃程度不难看出,这些演习与军事行动并不是突然袭击,而是有预谋的,其目的都是为了策应与我国的贸易战。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从军事等战略上看,国际形势发展都不利于美国推进“美国优先”政策,甚至直接损害美国利益。在中美贸易摩擦日趋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对内缺乏一个有效的机制来补偿在贸易摩擦中受损的经济,只好面向国外,试图将矛盾转移至中国,企图通过贸易战,提升美国自身的国内经济,巩固了自己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

2 中美经贸摩擦的原因分析

特朗普在竞选时曾承诺税改和贸易保护。2017年推进税、2018年把贸易保护提上日程,此次挑起中美贸易战,直接目的在于以中美巨额贸易逆差为幌子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深层目的在于美国希望始终保持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有意在经贸领域打压中国以遏制中国崛起。另外,特朗普也意图通过此举向选民拉票,以期保持共和党的优势地位并争取未来连任。

2.1 巨额的贸易逆差是美国对中国挑起贸易战的直接原因

我国在中美贸易中货物贸易处于顺差,而服务贸易则是逆差,这是由两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的。以2018年为例,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3233亿美元,而美国统计的中美逆差4192亿美元,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47.03%,相差接近1000亿。中美贸易统计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是美国将从中国转口销往美国的贸易额也加记在中国头上。同年,美国贸易逆差总额是8913亿美元,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47.03%,扣除1000亿的计量差异,占40.33%。这种片面的贸易统计方法忽视服务贸易、跨境投资对贸易的替代,没有采用“基于所有权的贸易顺差”计算方法反映中美贸易关系的实况,加大了两国贸易差额。

两国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元保持主要国际货币地位、全球价值链分工、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实施限制以及美国过度消费的低储蓄模式等。过大的贸易逆差,表面上看中国从美国获利很多,其实不然。中国作为出超国获得利益很小,美国作为入超国获利非常大。以苹果手机产业链为例,利润58.5%归属美国,中国只获0.5%,如图1所示。

从二战后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到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贸易调节机制经历了从经常账户进行自我纠正向其他国家向美国输出资源和商品、美国对外输出美元、其他国家再用美元购买美国债券股票模式的转变,强势美元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逆差规模持续不斷扩大。

中美两国国民的消费习惯不同,中国重储蓄,美国重消费。这一方面使美国的国内储蓄不足、缺口较大,而另一方面为实现经济增长和吸引外国资本必须从国外进口储蓄盈余,并维持巨额国际收支和外贸逆差。在世界其他地区经济放缓之际,特朗普政府减税和增加支出的政策刺激了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需求,特别是2018年美联储四次加息,让美元持续走强,使得美国居民和企业觉得外国商品相对更加便宜。这就导致了多边贸易逆差,而美中贸易逆差只是美国巨大的多边贸易失衡中的一部分。而中国的高储蓄率,使两国贸易差额进一步拉大。

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决定了中美行业结构,而现行贸易统计方法夸大贸易顺差。经济全球化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通过加工组装商品的方式进行国际合作。虽然中国的利益只是来自加工组装环节,但现行贸易统计方法却将出口商品全额计入,囊括从研发设计、零部件供应、营销等环节的获益。中国因生产成本较低在全球贸易中扮演关键的角色,但是这一角色却把双边贸易逆差严重夸大了。

美国限制对华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农业、能源和高新技术行业是美国最具出口竞争力的行业,但是美国长期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对华出口。据有关研究机构估计,如果美国放宽这方面的出口管制,中美贸易逆差可减少35%左右。

2.2 遏制中国复兴是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根本原因

201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6.6%,而美国为2.9%,远高于美国,同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3.6万亿美元,总量达到了美国的65%左右。据当时学者估计,如果中国的GDP每年按6%增长,有望在2027年前后超过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复兴,美国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而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曾以贸易战的方式防范和打压日本,迫使其签订不平等的“广场协议”,成功解除了日本对美国经济霸权的挑战。体验到贸易战带来的好处后,美国故技重施,所以美国发动贸易战是企图阻止中国民族复兴的“战略打击”,绝非所谓“经济纠纷”。其根本目的是中断中国崛起的进程、毁掉中华民族的复兴,让中国臣服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接受美国的资本压榨。

2.3 发展模式与道路的对抗是中美贸易战的本质

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是美国遏制与中国反遏制的斗争,美国制裁与中国反制裁的斗争,美国霸权与中国反霸权的斗争,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而要深度剖析经济层面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两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这是一种软性的、无形的、却很清晰的竞争甚至对抗。这种竞争甚至对抗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具体而言,美国遵循私人产权+自由市场的经济模式、走自由民主+宪政法治道路、奉行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而中国倡导政府领导+国企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实行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强调国家大一统,稳定压倒一切。可见,两国发展模式和道路选择的不同导致两国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对美经贸斗争,是新时代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体现,既关乎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维护,又关乎民族复兴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3 中美贸易摩擦的演变趋势

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美中两国经济贸易联系紧密,两国之间爆发贸易冲突将给未来世界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中美贸易摩擦,表面上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中美贸易战短期未必全面开打,但如果双方管理不当,有可能会波及更多行业,进而对中美两国经济增长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对美经贸斗争,不仅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更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不仅有当下的现实意义,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要理性地看待中美贸易摩擦,妥善处理中美经贸摩擦,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升级,做好应对策略,打好这场贸易战。

3.1 妥善处理中美经贸摩擦,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中美贸易战虽不一定会全面开打,但需要双方妥善处理以防止恶化升级。根据规定,美国贸易代表处将在15天内公布建议加征关税的产品清单,之后有30天征询公众评议美国财政部将在60天内出台方案,限制中国企业投资并购美国企业。在此期间,美国和相关利益集团会进行相应的努力,如试探、游说。当前中美贸易战只是涉及部分行业,如高端制造业、农业,但如果贸易战逐步升级的话势必影响更多的行业。

3.2 中美经贸摩擦全面升级,给两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如果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美国,甚至对全球经济都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中国来说,钢铁棒材、光伏产品等制造业企业出口总量骤降,产能过剩的危机进一步加剧,高端制造发展及经济增长也会受到制约。2017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出口的改善,而中美贸易战则可能降低中国出口增、减少经济总量。但是,我国可以通过增加对欧日韩和东盟等复苏地区的进出口来弥补对美国贸易量的减少。

对美国而言,提高关税意味着从中国进口的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包括家电、电子)、日用零件等中低端商品价格上升,变相地提高民众的生活成本,加大通胀压力,消费受到限制,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阴影。

目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联邦预算赤字激增,美国国内储蓄不足的状况正日益恶化。这一问题如果不解决,美国多边贸易逆差中对我国逆差部分只能被转移到比较优势不明显、生产成本更高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其最终结果是美国消费者需要花更多的钱才能买到想要的商品。

事实也确实如此。2019年美国对我国商品贸易逆差缩小,比2018年减少738亿美元,这显然是贸易战的结果。然而,处境艰难的美国工人、农民几乎没从中获得任何好处。如果不考虑中国,美国2019年国际商品贸易逆差实际上扩大了520亿美元,对中国逆差减少的“窟窿”大部分又被墨西哥、越南、加拿大、瑞士和爱尔兰等国给“填”补了。即对中国双边贸易逆差缩小的代价是很更大程度上接受成本更高的外國生产商的贸易转移。美国试图通过双边方式解决多边问题,结果事与愿违:美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反而增加了,工人、农民为此承受更大的代价,而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3.3 我国应对中贸贸易摩擦的策略

硬币都有两面,中美贸易摩擦,能否倒逼中国进一步转型升级呢?在国际形势日新月异,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需要采取正确措施来应对贸易摩擦,切实保障中国经济平稳持续增长。

3.3.1 大力推进创新发展战略

高科技领域的差距才是中美国力差距最重要的地方。当前应对美国对华贸易战,尤其要与美国竞争高科技领域的制高点,要将贸易战置于如何加快促进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下进行通盘思考,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塑造区域发展与对外开放新格局。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业技术发展经历了引进吸收、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三个阶段(见图2),由于高科技产业对国防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其战略性产业竞争性的特征,一味地引进模仿是无法真正掌握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技术,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靠着仿制和引进成为世界强国。因此,必须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将其基点瞄准在自主创新上,完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生产加工、技术开发、市场开发、产品生产和相关支撑手段为一体的产业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突破各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努力形成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加强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技术创新的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真正发挥科技在打造国防科技工业产业中的支撑作用;要将企业打造成技术创新的主体,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新思路与新方法,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带动国民经济产业的整体跃升。

(2)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优势,构建自身的创新发展体系,提高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打破技术瓶颈,减少对其他国家的技术依赖。一是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新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流向企业和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发挥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等方面的主体作用,促进有关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培育和壮大企业。二是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骨干和引领作用,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引导和鼓励民办科研机构发展,加快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提高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四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统筹协调的科技宏观决策体系。建立全国科技重大决策机制,畅通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使科技项目从决策、执行到评价能相对分开和互相监督。

(3)重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发展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最根本的问题是看是否能够完全发挥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更新各领域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由数量规模型向素质效能型转变。首先要充分发挥各类政策的激励作用。逐步完善高技术产业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权利与义务、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不同层次人才的收入水平做到分级分类管理,充分考虑各类人才的市场价值,形成符合各行业的特点与体现其掌握知识的价值的薪酬分配体系,坚决杜绝平均主义。其次要加国民经济各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技术产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而人才资源是实现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必须注重对各领域人才的自主培养,大胆使用优秀的青年骨干,将其放到关键科研岗位上去进行锻炼,同时发挥中层与高层专家的经验,搞好传帮带,努力造就一批肯钻研、能攻关的专业人才及后备力量。再次要注重全方位吸引人才。要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吸引全社会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其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国家前沿科研和关键领域迅速缩小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为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贡献力量。

3.3.2 塑造区域发展与对外开放新格局

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其目的是维护美国在世界的霸主地位,并不断拉拢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谋求建立国际经贸新规则,重塑国际经济新秩序,最大限度的限制我国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历经四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使得结构性矛盾和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危机构成制约未来发展的巨大风险,因此,必须坚定实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对外开放新路径,不断开拓区域发展与对外开放。

(1)直面顽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长期以来的顽疾。“一带一路”倡议将政策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有利于增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驱动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迂回空间。一方面,在同沿线各国的经贸往来中,我们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中占据有利位置,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强劲、持续的增长;另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还可以为我国的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留出必要的发展空间,我国现阶段相对过剩的钢铁、煤炭等产业可能正是“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必需的资源。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我国西部重工业基地过剩产能转移至沿线国家,既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投资和贸易机会。

(2)打破束缚,实现扩大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方面将会扩大西部开放,使得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西亚和东欧国家的往来和经济合作得到加强;另一方面,海上丝绸之路巩固了我国同东南亚之间的经贸关系,并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地区。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它通过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对区域内贸易和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为国内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还可冲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的“包围圈”,为我国寻求更大范围的资源与市场的合作。

(3)深化合作,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一带一路”倡议拓宽了我国资源和能源的进口渠道,同时也保障了海上资源能源运输线的安全。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30%,能源安全已成为国家经济安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亚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较丰富,目前,我国与中亚各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为我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深化与周边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提供了参考;“海上丝绸之路”与我国目前的海上石油运输线基本重合,保持与沿线国家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对保障我国海上能源运输线的安全意义重大。

3.3.3 发挥优势,践行大国责任使命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两国之间展开的一场大国博弈,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也是百年难得的机遇期。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丰富且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以及广阔国土资源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一定不会因国际贸易摩擦而阻碍崛起的进程。作为参博方,既要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又要做好舆论宣传、树立大国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在动荡起伏的大国博弈中牢牢把握住先机。

(1)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制度优势。中美经贸斗争三年多来,面对美方的无理要求、极限施压,全党全国上下齐心、步调一致,社会各界勠力同行,成功抵御了美方贸易霸凌行径的负面冲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涉及国计民生的自然、经济、技术等资源大都由国家和集体来支配,这就为国家及时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這也是我们开展对美经贸斗争的底气和信心。

(2)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如何使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形象更好的走出去,是这一代中国人必须做好的一份答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传媒的话语霸权以及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强必霸”的思维定式决定了我们在舆论宣传方面面临的挑战极其严峻。在中美贸易战中,面对西方意识形态架构下的负面报道,我们“亡羊补牢式”的回应方式往往难以产生实际的效果。因此,中国的主流媒体必须将落脚点放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突出中国这一对世界繁荣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3)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党的十九大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确定为我国对外工作的一项全局性任务,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世界格局剧烈变化,我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下大力气在全球治理问题上做文章,充分展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态度。中美关系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新兴崛起大国与在位霸权国家间的关系和模式问题,面对未来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全球权力的更迭,我国必须努力争取一种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战略定位。持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广泛开展国际开放合作,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联合欧亚非国家和地区,发挥“一带一路”的引领作用,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这是给全球稳定发展吃了一颗“定心丸”,有利于拉动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展现中国在推动全球经济平衡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文献

[1]史沛然,李奇泽.中美贸易摩擦中的贸易伙伴替代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20,(06):75-88.

[2]肖伟,党凯瑞,皇甫泽西,等.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20.57-59.

[3]段相域.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影响与应对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20,(20):25-26.

[4]周喆,王孝松.大国间经济冲突的政治动因探究——基于美日、美中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04(01):142-160.

[5]艾伦·格林斯潘,郑永年.中美贸易摩擦怎么看怎么办[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8.

[6]任仲文.大势——人民日报解读中美贸易摩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张秉慧,陆军勤务学院国防经济系讲师;许哲,陆军勤务学院研究生一队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背景
“三新”背景下关于高考一轮复习策略的思考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基于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探讨
I ROBOT AI背景下的2018火人节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背景链接
从背景出发还是从文本出发
“双背景”院长获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