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天王

2021-06-02 06:57明珠絮语
领导文萃 2021年10期
关键词:王伦晁盖头领

明珠絮语

《水浒传》中,如果说王伦的缺点是“小”,那么晁盖的问题就是“大”。王伦的心眼太小,不能容人,以至于招人恨,被人杀;晁盖则是心太大,没有心机,所以被人架空还浑然不觉,最后黯然离场。

晁盖的这个缺点,吴用早就知道。当他们劫了生辰纲,击退了官兵,一起投奔梁山时,王伦说了一通场面话,安排他们暂时住下,其实并不想收留他们。但晁盖浑然不觉,还心中欢喜,觉得碰到了好人,对其他哥们儿说:“我们造下这等弥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此时吴用说了一句:“兄长性直……”换句话说,论心机,晁盖连王伦都比不过。如果没有吴用,他估计第二天就会被王伦客客气气地赶下山。

晁盖这人其实属于豪放派,“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简直就是拿钱不当钱,资助别人时连对方的好歹都不去分辨。如果晁盖身边都是胸怀坦荡的谦谦君子,或是直来直去的豪爽义士,一定能相处尽欢。可偏偏,晁盖碰上了宋江。

本来,晁盖和宋江一个是乡中的豪强富户,一个是县里的刀笔小吏,两人结交可以互相帮衬,互利共赢。而且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仗义疏财。只不过,晁盖是有钱乱花,有时候免不了别人拿他当冤大头。比如白胜被抓后,他一开始咬紧牙关没有招认旁人,可主管这一案件的何涛的弟弟何清,不学无术,专爱赌博,曾经投奔过晁盖,偏偏晁盖等人劫生辰纲的路上遇到过何清,所以何清告诉了何涛,由此成为破案的突破口。

相比之下,宋江的仗义疏财,则是在下一盘大棋,不断积累社会名望,实现人生抱负。这从他在江州提的“反诗”中就能看出来:“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明白了吧,宋江只是在默默等待机会而已。

当然,宋江并不是真的想造反,而是想追求功名。他上梁山前,就把招安当成人生的正途。当年宋江和武松从孔太公庄上分别,在送武松去二龙山找鲁智深入伙的路上,宋江对武松说:“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宋江是在嘱咐武松,更是在表达自己的志向。

确实,宋江没有武松的一身武艺,但正像他在诗中所写,他比其他人多了许多“权谋”。他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只能靠借势,将别人当成棋子,下自己的那盘棋。而上梁山,就是宋江人生最大的机会。他就这样和晁盖相遇了。

晁盖是讲义气的,听说宋江在江州有危险,带着梁山好汉几乎倾巢而出,去江州劫法场。回到山寨,晁盖又想把山寨之主让给宋江来做。晁盖的理由很简单,当年你给我通风报信救了我们的命,没有命哪有这个寨主的位子?现在你来了,这个位子让给你,以做报答!这心胸,够大。但晁盖也许不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钩心斗角。此时,性直就成了致命的缺点,而有权谋则会占据主动。

寨主的位子宋江当然不能要。宋江明白,你现在是梁山之主,奔袭千里救我出来,我初来乍到要是坐了寨主之位,那既不仗义,又不稳便。更何况,你比我年岁大,资历老,到时候将你安排在哪儿?所以,宋江坚辞不受,只是做了二把手。但此时,宋江说了一番话,下了一招后手无穷的妙棋:“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看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本来,梁山的规矩是有新头领上山就重新议定座次,花荣等人上山时也是议过的,大家也都认可。现在宋江一句话就把这个惯例打破,顺便废掉了上次议定好的座次。

众所周知,花荣等人是宋江的嫡系,他们上梁山也是靠宋江的面子。在上梁山的途中,由于宋江突然回家奔丧,他们甚至差点打退堂鼓,做好了如果山上不收留就另投别处的打算。好在晁盖为人仗义,真心相待,大家这才安下心来。现在宋江来了这么一番操作,本来已经稳定的局势瞬间瓦解。宋江作为新人中的核心,虽然是二把手,但实力已经最强。

且看看旧头领有谁吧,只有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这几位,新头领则有花荣、秦明等27位。这力量对比,傻子也能看明白。接下来,便到了宋江大展拳脚的时候。

宋江等人上山后,梁山一共出去打了四场大仗:打祝家庄、打高唐州、打青州、打华州。每次需要打仗时,宋江都会对晁盖说“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然后自己点將出征。从此,晁盖变成了专门负责看家的山寨之主。有意思的是,等晁盖死后宋江做了梁山之主,每次打仗他都自己当主帅,从来没有“不可轻动”过。

更让人细思恐极的是,宋江每次打仗时带的那些将领,有一个惊人的规律:旧头领里除了林冲和白胜,刘唐、三阮甚至杜迁、宋万,他一律不带!我们知道,在旧头领中,林冲是后来者,白胜开始是添头,后来是叛徒,晁盖的队伍当中最核心的就是刘唐和三阮。排座次时,宋江说“待看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打仗时他却只带自己人去,不给人家出力的机会,这不是明摆着坑人?

很多事看起来是公平竞争,实际上定规矩时条件偏一偏,靠明规则就能难死你!而宋江这么一弄,众头领也都心领神会——一把手被架空了,当然要向二把手靠拢。梁山上下慢慢都成了宋江的人,晁盖成了名义上的山寨之主,以致后来人们提起梁山,只知道有宋江,没有人提晁盖。原因很简单,仗都是宋江打的,人马都是宋江收的,规矩都是宋江定的,人心不向着宋江向着谁?明白过来的晁盖急了,打曾头市,他非去不可。

且看晁盖下山时带的头领:林冲、呼延灼、杨雄、石秀、白胜、杜迁、宋万等,他和他的旧部太需要一场胜利证明自己了。但耐人寻味的是,军师吴用、那个每次打仗都出谋划策的智多星,居然不在其中。不知道是晁盖故意不带,还是吴用根本不想去。但晁盖的心里明白,在梁山,自己已经没有太多可以信任的人了——晁盖带人下山的背影,真的好孤独。更令人叹惜的是,憋着一股劲儿的晁盖刚下山就中了史文恭的毒箭,出师未捷身先死。

或许,对晁盖来说,死是最好的结局。否则,未来的梁山免不了再来一场他并不情愿的权力交接,到时候,他会败得更惨。但晁盖不甘心啊!临死前,他看着宋江道:“贤弟莫怪我说,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可晁盖想不到,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经被架空,临死说的话更不顶用。第二天一大早,宋江就被众人拥上了第一把交椅。就算最后是卢俊义捉了史文恭,也没能当上寨主。而宋江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弦更张:“如今山寨人马数多,非比往日,可请众兄弟分做六寨驻扎。聚义厅今改为忠义堂。”

为什么晁盖死了就“人马数多,非比往日”?显然,不是人马非比往日,而是一把手非比往日。这一天,宋江已经等了太久,也盘算了太久。从此,一切都要改了。代表着晁盖时代的“聚义厅”匾牌被摘下来扔在一边,“忠义堂”三个镏金大字在上面熠熠生辉。从此,梁山彻底进入了宋江时代。晁盖留给世间的,只有那个孤独的背影。

(摘自《百家讲坛》)

猜你喜欢
王伦晁盖头领
Two-color laser PEEM imaging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onents of femtosecond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白衣秀士冤不冤
迁徙前的狂欢
迁徙前的狂欢
《水浒传》中晁盖之死新探
晁盖:误闯梁山的孩童
晁盖:误闯梁山的孩童
宴请众小偷
圆斑鹿的等待
林冲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