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生活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2021-06-02 15:26杜海峰张若晨董一彤靳小怡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

杜海峰 张若晨 董一彤 靳小怡

摘  要:2020年春节期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小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给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真实了解疫情期间学生们面临的学习生活困难,全面洞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下暴露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亟待探究的课题。报告使用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于2020年2月通过网络调研开展的“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的数据,对疫情期间学生家庭生活状况、居家学习状况、疫情感知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加强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与教育扶持,加强构建学校与家庭联动机制,改善线上教学体系,以消弭疫情的负面冲击,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中小学生;生活学习;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02(2021)02-0050-16

作者简介:杜海峰,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及生计发展;张若晨,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儿童生存与发展;董一彤,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儿童的教育获得;靳小怡,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民工社会融合、婚姻家庭与养老及性别失衡理论。

2020年1月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公共卫生机构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受疫情影响,全球大量学校关闭,约14亿儿童无法上学。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于1月29日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1]各培训机构也按要求取消各类线下课程。疫情期间,学生们的正常成长环境、生活方式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这可能对学生们的家庭生活、学习效果、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学生是疫情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客观、真实了解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学习与生活状况,有助于系统研判疫情对中国社会的全面影响,为更好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加速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事实参考。同时,此次疫情又是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通过对疫情期间其自身、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状况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学生们的风险感知、应对和恢复弹性,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全面能力、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提供借鉴。本报告全面分析学生疫情期间家庭生活、居家学习、疫情感知与心理健康方面状况:家庭生活方面,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受疫情冲击状况、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居家学习方面,主要包括自主学习时长,网络课程学习;疫情感知与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包括对疫情的恐惧程度、疫情对生活与学业的影响感知,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报告数据来源为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于2020年2月开展的“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网络调查,调查采取整群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作为西部地区的代表学校——陕西省西安市两所中学,宁强县一所中学、三所小学进行整群抽样,对全国其他省份小学进行随机抽样,共获得12001个有效样本。

一、疫情期间学生家庭生活状况

(一)家庭经济受疫情冲击状况

如表1所示,超一半小学生感到家庭经济受疫情负向冲击。在城乡户籍视角下,农村小学生感到家庭经济受疫情负向冲击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小学生。在家庭结构视角下,非独生子女感到家庭经济受疫情负向冲击的比例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与多胞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传统认知相反,[2]可能是因为本次调查样本是学生群体,他们在家庭中扮演着消费者角色,家庭资源相对稀缺,应对风险的资本不足。

如表2所示,超出四成中学生家庭经济受到此次疫情的负向冲击。与小学生样本的结果一致,在城乡户籍视角下,农村家庭经济受疫情负向冲击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家庭;在家庭结构视角下,疫情对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的负向冲击比例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家庭。

(二)亲子关系

在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亲密、健康的亲子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本报告通过学生与父母亲密程度以及沟通频率来衡量亲子关系,[3]同时对比平时与疫情期间的亲子关系,分析疫情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1.亲密程度变化

如图1所示,疫情期间,小学生与父亲亲密程度与平时相比呈現了显著差异。相比于平时,疫情期间小学生与父亲亲密的比例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与父亲的关系有所改善;就父亲、母亲比较而言,小学生与母亲的感情较父亲的更加亲密且稳定,无论是平时还是疫情期间,与母亲亲密的比例均超过70.00%。

如图2所示,总体而言,中学生与母亲更为亲密,但在疫情期间与父亲亲密的比例上升了约3个百分点,与母亲亲密的变化幅度不大。

2.沟通频率变化

如图3所示,与平时相比,疫情期间,小学生与父亲沟通“频率高”的比例上升约5个百分点。但总体而言,无论是平时还是疫情期间,小学生与母亲沟通频率均高于与父亲沟通频率。

如图4所示,与平时相比,疫情期间,中学生与父亲沟通频率略有减少,互动更少,与母亲则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三)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场域,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养方式,在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教育卷入反映了父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充分的教育卷入有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4-7]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父母教育方式与教育卷入变化情况值得关注。

1.教育方式变化

如图5所示,与平时相比,疫情期间,小学生父亲和母亲教育方式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在平时,小学生认为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主要为“关爱型”;疫情期间,近八成小学生认为父母教育方式为“民主平等型”。疫情期间,父母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民主平等型”的教育方式既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的感受,也使得沟通更加有效。

如图6所示,疫情期间,中学生父母教育方式也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平时,与小学生不同,近一半中学生的父亲教育方式是“民主平等型”,其次是“关爱型”(28.24%);疫情期间,选择父亲教育方式是“民主平等型”的中学生比例接近八成。母亲对子女教育方式的改变趋势也与父亲相同,相比于平时有四成的中学生选择母亲教育方式是“关爱型”,疫情期间,七成以上的中学生选择母亲教育方式是“民主平等型”。

2.教育卷入变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疫情期间,小学生脱离学校老师的学习行为规范,父母需要承担比平时更多的辅助学生学习功能,比如主动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投入更多的精力辅导子女功课,帮助其度过居家学习时期。如表3所示,疫情期间,母亲仍是辅导小学生子女功课的“主力军”。因疫情在家的影响,父母辅导功课时长均较平时有所增加。具体而言,平时母亲辅导功课时长一小时及以下的比例最高(38.17%),而疫情期间母亲辅导功课时长一至三小时的比例最高(38.29%);同时,父亲辅导功课时长也显著增加。

如表4所示,与小学生父母不同,近半数中学生父母平时并未对子女进行功课辅导,这一比例在疫情期间也无显著变化。而平时对中学生子女辅导功课时长在一至三小时的父母,疫情期间,其比例有所提高。同时,与小学生结论一致,母亲扮演着子女教育卷入的主要角色。

二、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状况

(一)自主学习时长

如表5所示,疫情期间,小学生自主学习时长较平时有所增加,时长在三至六小时的比例显著提高(15.88%、23.13%)。总体而言,无论是平时还是疫情期间,约一半的小学生自主学习时长在一至三小时。

如表6所示,与小学生不同,中学生学业压力较大,平时自主学习时间更长;疫情期间,中学生自主学习时长进一步增加,27.05%的中学生疫情期间学习时长在六小时以上。

(二)网络课程学习

1.网课参与状况

在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巨大的现实情况下,“停课不停学”是中小学教育的必然选择,网课也因此成了全国中小学生的“必需品”。如表7所示,疫情期间,小学生的网课参与状况较好,仅有2.00%左右的小学生未使用网课平台进行疫情期间的辅助学习。此外,农村小学生的网课未参与率稍高于城市小学生。

如表8所示,中学生的网课参与也较为充分,仅有约1.00%的中学生在所在学校开设网课的前提下未使用网课平台进行疫情期间的辅助学习。中学生网课参与中初中比例较高,高中比例较低。与小学生一样,中学生的网课参与率在城乡间也有差别。

2.网课教学效果

如表9所示,总体而言,网课教学在小学生群体中效果并不理想,认为网课教学效果不好的比例接近一半(49.31%)。这一比例在1~3年级小学生中高达59.11%。此外,可能是电子产品适性偏低和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网课教学在农村小学生群体中的效果也相对不如城市小学生。

如表10所示,与小学生不同,中学生对网课教学的接受程度整体较高,评价较好。近半数(46.92%)中学生认为网课教学效果与线下教学一样;特别是初中生,其对网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高中生,认为网课教学效果与线下教学一样的比例为49.16%。这可能是由于高中生课业压力繁重,而网课教学仍处于发展实践阶段,不能很好地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求。与小学生结论一致,城市的中学生对网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整体优于农村中学生的评价。

三、疫情期间学生疫情感知与心理健康状况

(一)疫情期间学生疫情感知①

此次疫情对学生的生活学习造成极大影响,学生们的真实感知是了解疫情影响的必要内容。本节通过询问中学生对疫情的恐惧程度、对自己生活与学习影响的感知,展示疫情影响情况。

1.对疫情的恐惧程度

如表11所示,总体而言,此次疫情并未在中学生中造成大面积恐慌,约一半(50.88%)中学生对疫情未感到恐惧,仅有约6.00%的中学生对本次疫情感到恐惧,这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较城市中学生而言,农村中学生对疫情的恐惧程度显著高于城市中学生,约10.00%的农村中学生对疫情感到恐惧,这可能与农村中学生父母缺乏积极引导、农村社区防控薄弱有关。此外,高中生对疫情的恐惧程度显著高于初中生,这可能与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与学习情况有关。

2.疫情对生活的影响感知

如表12所示,疫情对中学生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7.28%的中学生认为疫情对生活的影响大;特别是农村中学生与高中生,这一比例分别为21.72%、18.78%。

3.疫情对学业的影响感知

如表13所示,中学生们认为疫情对学业影响大的比例(21.53%)高于对生活影响大的比例(17.28%)。同时,与对生活的影响感知结果相似,疫情对学业影响大的群体为农村中学生与高中生,认为疫情对学业影响大的比例在农村中学生中超过30.00%,在高中生中也近乎30.00%。

(二)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如表14所示,疫情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整体上带来了较为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较平时而言,疫情期间小学生认为没有乐趣的消极心理比例下降,抑郁和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如表15所示,有少部分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但与小学生一样,这次疫情总体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较为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中学生普遍体会到了更多乐趣,同时抑郁、自卑、喜欢孤独、神经过敏、忧虑重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均有所缓解。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缺乏有效約束,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更加严重。在城乡户籍视角下,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农村学生。

四、政策建议

本次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调查,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生活状况。从总体上看,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生活期间亲子关系、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因为学校监管缺失而存在的厌学怠学问题、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带来的网课学习困难问题等。这些都为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下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预警,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引以重视。据此,本报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与教育扶持

当前,各级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为员工保留稳定的工作岗位,对困难企业施予补贴,但研究发现疫情对多数中小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仍造成了较大冲击。同时,城乡资源具有显著差异,在农村,基础教育设施与资源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到位,农村家庭的生计资本也存在不足,对于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与教育投入都远不及城市,这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家庭的教育补贴,始终坚持推进农村“脱贫攻坚”战略以及做好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准备。重点是让农村学生的家庭富起来,让农村学生具备健康发展的客观条件与物质基础。最后,农村社区和学校应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疏导,此次调查显示,相比城市中小学生,农村中小学生对本次疫情更加具有恐惧感,这就需要在保证农村中小学生基本上学问题的同时要为学生们做充分引导,排解恐慌心理。一方面,要适时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开展讲座,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借助学校和班级的微信群、公众号或校方平台力量,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应对疫情的健康心理。

(二)加强构建学校与家庭联动机制,保障中小学生健康发展

中小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形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的家庭监督机制,特别关注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学校老师应与学生家长做充分沟通,让家长了解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在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情境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父母教养方式、功课辅导时长会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农村家庭,父母可能因为关注家庭生计问题而忽视子女的学业、沟通、亲子关系等。因此家长和班主任应协作分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强化老师教育工作的使命感,以及提升家长监督听课的参与感。在学校与家庭联动的机制上,实现对每一名学生教育质量严格把控;结合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多次借助线上平台开展亲子教育主题活动,进而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在具体的功课辅导上,要形成职责明确的家校合作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停课不停学”。

(三)进一步发展线上教育,改善线上教学体系

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为助力教学的重要工具。针对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等社会问题,推动线上教育有助于为城乡中小学生提供公平且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更好地发挥线上教育功能,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应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网络素质,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应开展专门的线上教学培训,保证教师有能力制作網络课件以及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程设计与线上教学;进一步培养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创新教育思维,增强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的趣味性,充分提升学生线上教育的参与感。其次,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农村地区网络的全覆盖问题。中国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带宽不足、基础网络建设落后等问题会经常出现断网现象,无法保证线上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将问题进一步落实,保证线上教育的网络前提。最后,政府应进一步提升在线教育的管理水平,加快制定线上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健康、积极的线上教育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的通知[EB/OL].(2020-01-27).http://www.moe.gov.cn/jyb_ xwfb/gzdt_gzdt/s5987/202001/

t20200127416672.html.

[2] 杜本峰.中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风险管理探索与社会保障框架体系构建的思考[J].人口与发展,2013,19(02):96-103.

[3] 张兴旭,郭海英,林丹华.亲子、同伴、师生关系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35(04):458-466.

[4] 梅红,王璇,司如雨.西部农村家庭父母教育卷入现状及成效——基于陕西省宁强县4643份数据的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9,19(02):65-73.

[5] 搜狐网.陕西采取“免缓返补延商扩”等组合拳帮助企业渡难关稳岗位[EB/OL].(2020-2-20).https://www.sohu.com/a/374570023_362042.

[6] 刘保中.我国城乡家庭教育投入状况的比较研究——基于CFPS(2014)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7(12):45-52.

[7] 汪基德,刘革.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研究,2017,38(03):110-112.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