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组织中IL-26水平对乙肝相关肝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

2021-06-03 03:44鲍建亨尚海涛郝成飞刘军舰韩树旺张德林李忠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存期乙肝标志物

鲍建亨,尚海涛,郝成飞,刘军舰,韩树旺,张德林,李忠廉

鲍建亨,尚海涛,郝成飞,刘军舰,韩树旺,张德林,李忠廉,天津市南开医院肝胆胰外科二 天津市 300100

0 引言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每年导致全球超过50万人死亡.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这导致每年约一半新发肝癌患者发生在我国[1].尽管目前已经有不同的分期系统(如TNM、BCLC等)为患者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但目前为止肝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并不理想,5年术后复发率超过50%[2].因此,早期发现和识别这些术后易复发的患者,并进行针对性干预至关重要.近年来慢性炎症在肿瘤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3],肝脏免疫与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4].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6提示与肝脏纤维化存在一定关系[5].也有研究认为IL-26可预测HCC患者的预后[6].但目前为止,IL-26对于接受HCC手术切除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尚缺乏研究.因此我们进行了结合病理和临床特征为基础的,探索IL-26与HBV相关HCC术后患者5年预后的关系,以期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收集2006-01/2015-06期间在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的乙肝相关HCC患者.纳入标准:(1)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满足手术切除指征[7];(2)患者存在乙肝病史,且无丙肝、酒精性肝病等其他诱发肝癌的原因;(3)患者在我院手术、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肿瘤;(2)接受过其他抗肿瘤治疗(如射频消融、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3)合并有全身感染.

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一般情况、病理诊断以及临床生化指标,其中包括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等,以及CT、MRI等影像学资料.并根据患者的资料判断Child-Pugh分级,BCLC分期及肿瘤的TNM分期.收集患者的病理情况,包括是否存在肝硬化、肿瘤大小、结节个数、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1.2 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分析所切除肿瘤中IL-26的表达水平.病理切片经过脱蜡、水化后,使用不同浓度梯度乙醇进行抗原破坏,经过磷酸缓冲盐溶液浸泡后,再与IL-26抗体在4 ℃下孵12 h,后加二抗.后在37 ℃下孵育30 min,再由磷酸缓冲盐溶液浸泡.在经过脱水、透明、封片后进行镜下观察.由固定病理专家使用Imagescope软件测量IL-26定量水平.以全部患者的IL-26中位数将患者分为IL-26高表达组和IL-26低表达组.

1.3 患者随访 患者术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2次.收集患者复查时的彩超、CT、MRI等影像学资料.基线资料参照患者入院记录、手术记录和麻醉记录,并将末次就诊记录或电话随访记录作为随访结果,记录患者5年内肿瘤复发、死亡情况.患者失访,死于其他原因定义为删失.计算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并经过天津南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ean±SD进行描述,组间差异使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描述,组间差异使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n(%)进行描述,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当理论频数<1时使用Fisher精确概率.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IL-26与HCC患者OS和PFS关系.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IL-26水平与对患者OS和PFS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31例患者,患者中位年龄48岁,女性比例为13.74%.肿瘤中位大小为4.9(2.7-9.5) cm,单发肿瘤170例(39.91%).门静脉血栓形成76例(17.84%),其他术前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

2.2 影响肝切除术后的预后的因素分析 将本研究中131例患者5年时存活患者19例.将可能影响HCC术后的PFS和OS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可见IL-26表达增加(HR=1.667,P=0.022)、肿瘤直径>5 cm(HR=1.096,P=0.002)、微血管侵犯(HR=2.696,P=0.006)是HCC切除患者PFS的危险因素.而IL-26高表达(HR=1.643,P=0.041)和微血管侵犯(HR=3.303,P=0.016)是肝癌切除后OS的独立预后因素,详见表2.

表2 影响患者的PFS和OS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

2.3 不同IL-26表达量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以全部患者IL-26表达量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两组.IL-26高表达组患者的肿瘤>5 cm(P=0.026)、微血管侵犯(P=0.009)、TNM分期Ⅲ-Ⅳ期(P=0.045)明显多于IL-26低表达组,详见表3.

表3 不同IL-26表达量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2.4 不同IL-26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分析不同IL-26水平与HCC患者术后5年预后的关系可见,与IL-26低表达组相比,IL-26高表达组患者的PFS较差(P=0.000,图1A).与IL-26低表达组相比,IL-26高表达组患者的OS更差(P=0.002,图1B).

图 1 不同IL-26表达量与患者预后关系. A:不同IL-26表达量与肝癌患者术后5年PFS关系;B:不同IL-26表达量与肝癌患者术后5年OS关系.PFS:无进展生存期;OS:总生存期.

3 讨论

HCC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由于HCC早期发病隐匿、治疗时机较晚,HCC患者的预后一较差,即使对于具有HCC手术指征者其术后2年和5年复发率也较高[8].HCC患者术后的预后判断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多个生化标志物,如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9]、甲胎蛋白[10]、透明质酸[11]、γ-谷氨酰转肽酶[12]等都被认为与接受手术治疗的HCC患者预后存在关系.然而这些生化标志物指标,均存在一定临床局限.由于目前仍缺少成熟的HCC术后的预测模型或方法,因此,对于HCC患者术后的预后判断方法仍值得进一步研究.近年来肝脏免疫与肿瘤关系成为热点.Miot等人[13]发现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IL-26明显升高.但对于患者手术切除后,IL-26表达与患者关系尚缺乏研究,因此我们探索了肝癌组织中IL-26水平与患者术后的预后关系.

如何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是HCC术后困扰学者的问题,对于HCC术后患者的5年判断同样引起了多个学科研究人员的兴趣.然而目前为止仍缺乏较为有效HCC术后患者的5年预测模型或标志物[14].我们使用免疫组化测量患者肝癌组织中的IL-26表达量,发现IL-26表达水平可作为乙肝相关HCC患者的PFS和OS判断因子.IL-26高表达的患者手术切除后的生存状况较差.在对比不同IL-26表达量患者临床特征时即发现,IL-26高表达组的肿瘤>5 cm、微血管侵犯、TNM分期Ⅲ-Ⅳ期的患者比例明显多于IL-26低表达组.更为重要的是,上述这些因素也均是影响HCC手术方法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7].

IL-26可以参与到肝脏慢性炎症过程[13],但IL-26高表达与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明确.IL-26主要是由T细胞,尤其是Th17细胞产生的慢性炎症性因子[15],这可能与肿瘤导致的肝脏中免疫细胞群过度激活存在一定相关性.国内学者蒋黎等人分析认为[16],在HBV患者中IL-26与炎症和纤维化进展有关.此外,他们发现尽管发现HBV患者的血清中IL-26也会升高,但可能受到ALT、纤维化程度等因素影响.我们发现IL-26是可预测HCC术后患者的新的标志物,这可能对今后的新模型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当然本研究存也在以下的不足:(1)受到纳入排除因素影响,研究纳入患者数量相对较少;(2)以术前肿瘤组织中的IL-26表达量作为研究基础,可能较血清IL-26表达检测较为准确,但操作过程相对复杂;(3)受研究条件所限,未比较肿瘤组织与癌旁肝组织中IL-26水平差异,手术前后外周血IL-26表达水平差异.即便如此,我们初步的研究可为今后研究提供了参考,值得今后更多前瞻性大样本分层研究,尤其可能对未来预后预测模型建立提供重要参考分子标志物.

4 结论

综上所述,肝癌组织中IL-26表达量与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切除术后的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关.今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对肝癌术后病理进行IL-26免疫染色,以谨慎评估和选择术后的治疗方案.当然也需要更多的前瞻性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肝脏组织和血清中IL-26表达与HCC患者术后的关系,并比较IL-26与其他预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术后标志物的效能差异,以探索易于检测的、诊断高效的临床标志物.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目前肝切除术仍是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潜在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但HCC切除后复发率较高,5年复发率>70%.因此,早期有效识别潜在高复发率患者对临床决策制定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发现,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6与乙肝相关纤维化及肝癌发生相关.

实验动机

目前发现IL-26肝癌患者预后相关.但IL-26与HCC患者术后的预后关系尚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索乙肝相关H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IL-26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关系.

实验目标

探讨乙肝相关H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IL-26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5年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关系.

实验方法

分析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比较肝癌组织中不同IL-26表达患者的5年OS和PFS的关系.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IL-26与HCC患者OS和PFS关系.

实验结果

肝癌组织中IL-26高表达患者切除术后5年OS和PFS均低于IL-26低表达患者.

实验结论

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IL-26表达量与患者切除术后5年OS和PFS相关.

展望前景

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IL-26水平与HCC术后5年的复发和死亡关系值得进一步探索.此外,IL-26与其他不同标志物对HCC术后患者预后预测效能的比较也是今后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生存期乙肝标志物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