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发现你自己

2021-06-03 19:56南方周末评论员
南方周末 2021-06-03
关键词:北大清华实质学子

南方周末评论员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开场。

当你明年此刻坐在大学课堂之时,想必会对自己临考前夕的紧张心情记忆犹新。不过,现在应该身心放松,将紧张、焦虑情绪减至最低。

对个人来说,一辈子面临的节点其实并不多,去哪座城市上什么大学读何种专业,去哪个单位上班,跟谁共度一生……高考就是这样的一个节点。在节点之时的选择深刻影响未来,过了节点,一般来说将有相当时长的路径依赖。对国人来说,某种意义上高考已经成了一种信仰,寄予了种种美好:“希望”“公平”“阶层迁跃”“改变命运”……

高考表面上拼的是努力,实质上是对智力能力的筛选排序。高中时学的圆锥曲线是绝大多数人以后用不上的,为什么还要学?一定程度上,高考的内容不是基于对未来有用没用,而是基于对智力能力能否实现有效筛选。这不是说努力不重要,也不是说努力与智力能力无关,盲目努力是低效的,知道在什么地方用何种方法投入多少努力以取得预想效果,本身就是智力能力的体现:有道是,聪明人知道在什么地方下笨功夫。此外,高考也拼耐性,一遍遍刷题是为了把错误率降至最低,形成解题的“肌肉记忆”,勤能补拙。

在这个意义上,所谓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假象。不是说名师不重要,而是说远远没有学子本人重要。所谓名校,主要不在于名师,而在于能类聚智力能力耐力高的学子。

一些名校,不许择优录取,只能搞就近入学,或电脑抽签,立马泯然众人矣。中小学如此,大学大概也很难逃开这个逻辑。所以,考上了北大清华,考上985、211,无需觉得庆幸,应该觉得庆幸的是那些名校:表面上是你考上了名校,实质上是名校考上了你。

而此后,当走向社会时,许多用人单位、公司招聘时先看名校,其实往往也不在于你在名校学到了什么,而在于名校本身的智力能力筛选功能。

当然,除了名校,人生的路还有千万条选择,高考也只是节点中的一个,远非终点。特别是在开放发展多年之后,摆脱了温饱之忧,文明不断进步,年轻一代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全社会都在变得更千姿百态,每个人的人生也前所未有地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有鉴于此,不妨把高考看成自我发现之旅的一个站点。认识你自己,接受你自己,才是不变的主题。

猜你喜欢
北大清华实质学子
照猫画虎
北在哪?
北大清华开放课程学分互认
放弃北大清华是在回归教育
例说追及问题的解法归类
USNews2015全球大学排名:北大清华跻身前百
标榜状元多 荣幸之外可有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