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洞庭湖银鱼资源及动态变化调查

2021-06-04 08:08彭平波谢志辉曾益波何木盈曾伟坤徐清明曾庆文王忠锁
湖南林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银鱼体长洞庭湖

彭平波, 谢志辉 , 曾益波, 何木盈, 曾伟坤, 徐清明 ,曾庆文, 王忠锁

(1.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湖南 汉寿 415900; 2.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海淀 100089)

银鱼(Hemisalanxprognathus)是一类小型经济名特鱼类,广泛分布于东南亚水域,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1-4]。自古以来洞庭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最为有名的当数银鱼,产量居全国首位,主产于湖南省境内洞庭湖及湘江、资水的下游一带[5]。滨湖岳阳、华容、湘阴、澧县、汉寿、沅江、常德均为银鱼产区,尤以沅江市产量最高,盛产太湖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早在唐宋时期,已有银鱼捕捞,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产量最丰,并为贡品,其后因湖泊淤塞、围垦,致银鱼生产面积下降。1978年湖南省水产研究所对洞庭湖白沙长河一带银鱼产卵场的初步调查研究,记录到太湖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2种[5]。洞庭湖最早鱼类资源系统报道是1979年,湖南省水产研究所报道洞庭湖鱼类110种[6-7],1979年,唐家汉等[8]初步鉴定洞庭湖鱼类为114种(或亚种),分属12目23科70属,其中银鱼科鱼类包括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ranius)、长江银鱼(Hemisalanxbrachyrostralis)、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tangkahkeii)和寡齿短吻银鱼(Neosalanxoligodontis)等4种。廖伏初等[9]研究表明洞庭湖鱼类资源结构类型较20世纪70年代有了较大的改变,但仍监测到12目21科111种鱼类。王国平[10]对太湖短吻银鱼环境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洞庭湖银鱼产卵、索铒、越冬“三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面积减小至20世纪70年代的1/10。西洞庭湖的柳叶湖、冲天湖、围堤湖、南湖、接港、蒋家嘴等地湖中草滩带、浸水芦苇地和浸水草甸为洞庭湖银鱼产卵、索饵、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场地。

随着长江鱼类资源锐减[11],目前对洞庭湖银鱼资源变化情况研究较少,为更准确地掌握西洞庭湖银鱼种类、数量、分布及生长变化情况,2006、2007、2018、2019年,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西洞庭湖银鱼专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西洞庭湖银鱼分布现状,生长情况及时间变化状况,讨论影响洞庭湖银鱼生长的因素及保护措施,从而为洞庭湖银鱼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西洞庭湖地处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境内,是长江中下游洪流的首个“承接器”和防旱“前哨站”,同时也是长江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具有强大的自然调蓄洪功能,是构建洞庭湖湿地乃至长江中下游湿地的安全体系重要战略要地。区内拥有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等多种湿地生态系统,“涨水为湖,落水为洲”是其主要特征。该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受东亚季风和洞庭湖庞大水体的影响,具有湿润的大陆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温和湿、光热充足、多风多雨、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7.0 ℃,月平均气温有9个月在10 ℃以上,年降雨量约1415.9mm,年日照时间约1652.1h[12]。洞庭湖是我国主要淡水商品鱼基地,现有鱼类113种,分属11目22科[8,13],其中鲤科65种,鮠科10种,鳅科9种,鳍科6种,银鱼科3种,鲇科、鮡科各为2种,其他科16种。西洞庭湖鱼类资源不但在洞庭湖鱼类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整个长江水系,特别是在长江中游占有重要地位,占整个洞庭湖区鱼类(121 种)的91.7%,长江水系鱼类(370 种)的30.0%,长江中下游水系(232 种)的47.8%。

2 材料与方法

2.1 银鱼采集工具

采用两种浮拖网,采集和处理银鱼样品。两种浮拖网的网衣规格分别为1.0 cm和0.9 cm,网囊尺寸分别为0.8 cm 和0.7 cm。

2.2 调查方法

2006、2007、2018及2019年,在西洞庭湖柳林嘴、接港、柴胡嘴、蒋家嘴等地进行银鱼专项调查,采用每季度1次(1月、4月、7月、10月),每个取样点进行4次重复取样。采样地点具体见表1。采样方法按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试行规范》[14]开展,辨别银鱼种类,测定银鱼样品的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指标。

表1 银鱼监测取样位点Tab.1 Sampling sites for whitebait monitoring地点地理坐标取样次数柳林嘴112°11.839'E, 28°50.954'N16接港112°18.780'E, 28°50.641'N16柴胡嘴113°3.457'E, 29°22.125'N16蒋家嘴112°47.082'E, 28°48.425'N16

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1)动态变化统计。对采样数据取平均数,标准差SD公式为:

(1)

(2)生长状况统计。研究表明,银鱼的长度和重量符合幂指数曲线。其表达式为:

W=aLb

(2)

式中:W为大银鱼体质量(g);L为大银鱼体长(mm);a和b为常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西洞庭湖银鱼种类及分布

2006、2007、2018、2019年,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资助下,共记录到西洞庭湖鱼类9目20科112种。其中,2006、2007年两年都记录到银鱼4种,包括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长江银鱼、大银鱼4种银鱼科鱼类,与唐家汉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8],占我国银鱼科鱼类15种的26.7%。2006、2007年柳林嘴、接港2个区域采样记录到4种银鱼,其中大银鱼共捕获到9尾,分布十分稀有。柴胡嘴、蒋家嘴2个区域采样记录到3种银鱼,未记录到大银鱼。2018、2019年西洞庭湖银鱼调查4个区域都只记录到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长江银鱼3种银鱼。相比2006、2007年西洞庭湖银鱼种类减少1种大银鱼。西洞庭湖3种银鱼(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长江银鱼)数量中太湖短吻银鱼数量最多,数量占比为太湖短吻银鱼(59.3%)>寡齿短吻银鱼(21.4%)>长江银鱼(19.3%)。

3.2 西洞庭湖银鱼资源时间动态变化

西洞庭湖银鱼资源年动态变化明显,其变化趋势数据显示2006、2007、2018、2019年西洞庭湖银鱼单次平均调查捕获分别为1467.7±67.5尾,1 431.4±58.3尾,1 331.3±59.1尾,1002.3±83.4尾。银鱼数量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1),2019年较2006年下降减少42.18%(图1)。这是由于银鱼产卵场、索饵场及越冬场遭到大量破坏,范围及面积急剧缩减,银鱼生活环境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导致其资源衰退。

图1 西洞庭湖银鱼数量年动态变化Fig.1 Annual dynamics of the number of silverfish in the West Dongting Lake

2019年西洞庭湖银鱼调查中4个季度中夏季采获的数量最多,平均取样为144.6±32.8尾;春季、秋季次之;冬季最少,平均取样为705.3±45.6尾(图2)。4—6月是银鱼鱼类出现的高峰期,这由银鱼繁殖规律特征及休渔期特征导致。调查结论与王文滨等[2]、王国平[10]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图2 西洞庭湖4个季度银鱼数量变化Fig.2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whitebait in the West Dongting Lake in 4 seasons

3.3 西洞庭湖银鱼生长状况

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4月、7月洞庭湖春季禁渔期前后,对西洞庭湖银鱼进行捕捞调查,测定银鱼体长、体重,数据见表2。单次平均取样银鱼2069尾,其中太湖短吻银鱼986±10.9尾,寡齿短吻银鱼639±7.5尾,长江银鱼444±3.4尾。太湖短吻银鱼体长范围为32.2~67.4 mm, 平均体长47.1220±3.52 mm,体重范围分别为0.05~0.258g,平均体重0.1787±0.04 g;寡齿短吻银鱼体长范围30.5~67.2mm, 平均体长22.3358±2.67 mm,体重范围为0.06~5.20g,平均体重0.0168±0.012 g;长江银鱼体长范围10.1~134.3mm,平均体长94.6492±7.63 mm,体重范围为0.45~0.70g,平均体重0.5812±0.031 g。2018—2019年银鱼体长、体重相较2006—2007年无显著差异(P>0.05)。以体长(Lt)为自变量,西洞庭湖银鱼体质量(Wt)的经验估算公式为:

W=1.327×10-10L5.746

(n=64.951R2=64.951)。

表2 西洞庭湖银鱼生长状况Tab.2 Growth status of whitebait in the west Dongting Lake种类平均尾数体长/mm体重/g体长范围平均体长体重范围平均体重太湖短吻银鱼986±10.932.2~67.4 47.122 0±3.520.05~0.2580.178 7±0.040寡齿短吻银鱼639±2.3 30.5~67.2 22.335 8±2.670.06~5.2000.016 8±0.012长江银鱼444±3.4 10.1~134.394.649 2±7.630.45~0.7000.581 2±0.031

4 结论与讨论

(1) 通过2006年、2007年西洞庭湖区域银鱼专项调查记录到银鱼4种,分别是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长江银鱼、大银鱼,占我国银鱼科鱼类15种的26.7%。西洞庭湖银鱼分布数量为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长江银鱼>大银鱼。而2018年、2019年调查中未记录到大银鱼,记录种类减少1种。西洞庭湖3种银鱼(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长江银鱼)数量中太湖短吻银鱼数量最多,数量占比为太湖短吻银鱼(59.3%)>寡齿短吻银鱼(21.4%)>长江银鱼(19.3%)。

(2)造成西洞庭湖银鱼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江三峡大坝建成运行,使洞庭湖的水文、水情发生了较大改变[15],历史上自然水汛格局被打破,长江流域的银鱼难以顺利进入洞庭湖。同时,洞庭湖银鱼过度捕捞直接影响银鱼资源量,导致洞庭湖银鱼资源日渐减少,洞庭湖污染水体也使得银鱼种群数量锐减或消失[16]。数据显示银鱼数量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1),2019年银鱼数量较2006年下降减少42.18%。洞庭湖的银鱼主要繁殖季节在3—6月份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2,17]。每年6—9月的捕鱼期使得西洞庭湖银鱼资源在4个季度中夏季最高,春季、秋季次之,冬季数量最少。

(3)调查数据显示西洞庭湖区域太湖短吻银鱼体长范围为32.2~67.4 mm, 平均体长47.172 0 mm,体重范围为0.050~0.258 g,平均体重0.178 7 g ;寡齿短吻银鱼体长范围30.5~67.2 mm, 平均体长22.335 8 mm,体重范围为0.06~5.2 g,平均体重0.016 8 g;长江银鱼体长范围10.1~134.3 mm,平均体长94.649 2 mm,体重范围为0.45~0.70 g,平均体重0.581 2 g。2018—2019年银鱼体长、体重相较2006—2007年无显著差异(P>0.05)。

(4)针对洞庭湖银鱼资源锐减的现状,十年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在坚决落实现行政策前提下,应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确保洞庭湖银鱼栖息、繁殖场所水体洁净[18]。开展银鱼资源监测与调查,可了解洞庭湖银鱼资源的真实现状,从而为制定洞庭湖银鱼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战略方针提供本底资料。以长江流域为依托,研究洞庭湖银鱼的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变化间的互动关系,了解银鱼资源变化的关键因子,并开展相关的恢复生态学研究。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力度,保护银鱼的自然增殖;积极开展退田还湖、退养还湿、退牧还湿、退耕还湿,恢复江湖沟通关系,为洞庭湖银鱼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奠定基础[19-20]。

猜你喜欢
银鱼体长洞庭湖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下)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上)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洞庭湖
浪漫抵达之处——读《银鱼来》
《银鱼来》创作谈
银鱼来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银鱼和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