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在口腔正畸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6-05 02:12叶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8期
关键词:托槽安氏尖牙

叶红

(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凯里 556000)

0 引言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且治疗难度较大的错颌畸形,表现为下颌前突、上颌后缩,俗称的“地包天”,患者常出现口颌系统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影响,甚而导致颞下颌方面的关节疾病,并影响整个面部的美观,部分患者因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MBT直丝弓矫治器是临床常用的矫治器,效果稳定,但是矫正时间较长。传动直丝弓矫正技术经由我国著名的正畸医师林久祥改良和创新的新型矫正术,有专门针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Ⅲ类托槽设计,在减少摩擦提高患者矫正体验的同时保障了快速优异的矫正效果[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将患者自身意愿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纳入患者:①均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安氏Ⅲ类错(牙合)(-2°≤ANB≤2°);②下颌前突,前牙反覆盖≤2 mm;③神志、意识清晰,可进行正常沟通[2];排除指标:①先天性唇腭裂及颞下颌关节疾病者;②有正畸治疗史及口腔修复史者;③骨性Ⅲ类已达手术指征者;④存在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者。详细资料: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年11~20岁,平均(15.11±2.11)岁。观察组男8例,女12例,年龄11~20岁,平均(15.63±2.14)岁。该方案已提交至伦理委员会,获得审批之后实施。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在治疗之前均需要拍摄X线头侧片,观察具体的牙列情况。对照组使用MBT直丝弓矫治器,首先制作(牙合)垫,粘上颌托槽,弓丝以由细到粗的原则进行更换,第一阶段排齐整平牙列时,均采用尖牙“8”字型向后结扎,弓丝的末端回弯,回弯延长1 mm。待反(牙合)解除后,再粘下颌托槽排齐牙列。第二阶段使用滑动法持续轻力关闭间隙并使用Ⅲ类牵引。第三阶段精细调整。观察组使用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将下颌第三磨牙存有牙胚但尚未萌出且牙冠位置低于第二磨牙颈部者的两侧下次第三磨牙拔出,以使后方向前的挤压力得以解除。之后按照既定步骤:①粘贴传动网底直丝弓Ⅲ类托槽只粘前牙,磨牙颊面管是普通颊面管。②第一阶段,以直径为0.016in的澳丝制作唇弓入部分托槽槽沟并在下尖牙近中弯制水平向牵引圈,配合NITI丝辅弓对前牙进行初步排齐,托槽以0.2 mm结扎丝进行斜行结扎。在前牙排齐过程中,进行Ⅲ类牵引,牵引力度大概50~70 g。前牙排齐后,用0.25 mm结扎丝进行尖牙结扎;③第二阶段:前牙排齐后,粘双尖牙托槽,NITI丝由细到粗逐步置换,进入横管,仍进行托槽斜结扎及尖牙托槽结扎。Ⅲ类牵引力仍是50~70 g,弓丝逐步换0.016方丝,保持第一期结果,关闭剩余间隙,调整磨牙关系;④第三阶段:保持第一、二期矫治结果,牙轴近远中倾斜度调整及牙轴转矩调整。NI-TI圆丝由细到粗,逐步置换,插入横管,不入颊面管,尖牙正轴簧加唇弓,0.016-0.019方丝弓,逐步置换入槽沟,弓丝末端打弯。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矫正质量,使用头影对项目角度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反映前后向变化的软组织测量。②对比两组矫正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处理均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值作为评价指标;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t值作为评价指标;组间统计学差异以P值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检验,当P<0.05时,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恢复指标。观察组矫正后SNA角、SNB角、ANB角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矫正后U1-LI显著高于对照组,U1-NA显著低于对照组,Wits增大,上下唇距离差UL-Snpg’与LL-Snpg’距之差由负值转变为正值,面型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临床恢复指标()

表1 对比两组临床恢复指标()

项目 对照组(n=20)观察组(n=20) t P SNA角(゜) 矫正前 82.32±2.14 82.29±2.28 0.043 0.966矫正后 84.41±2.52 84.33±2.47 0.176 0.861 SNB角(゜) 矫正前 73.21±1.76 73.28±1.65 0.13 0.897矫正后 78.94±1.86 78.97±2.11 0.083 0.934 ANB角(゜) 矫正前 3.81±0.68 3.79±0.73 0.09 0.929矫正后 4.97±1.13 4.96±1.12 0.049 0.961 U1-LI(mm) 矫正前 93.45±2.63 93.51±2.34 0.076 0.94矫正后 104.34±3.06 122.47±3.24 31.512 0 U1-NA(mm)矫正前 26.88±2.31 26.91±2.27 0.041 0.967矫正后 30.74±2.26 14.89±1.72 43.229 0 Wits(mm) 矫正前 -3.45±1.25 -3.32±1.19 1.241 0.862矫正后 -2.38±1.08 -1.01±0.09 4.294 0.013 UL-SnPg’(mm)矫正前 7.01±1.50 6.95±1.22 0.485 1.294矫正后 6.12±0.24 5.20±1.10 5.837 0.01 LL-SnPg’(mm)矫正前 9.76±1.30 9.76±1.28 0.8474 1.295矫正后 8.02±0.97 6.05±1.09 5.485 0.001 UL-SnPg’与LL-SnPg’(mm)矫正前 -2.70±1.21 -2.78±1.20 - -矫正后 -1.98±0.28 0.87±1.25 9.875 0

2.2 对比两组矫正时间。观察组反(牙合)解除、疗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矫正时间( ,个月)

表2 对比两组矫正时间( ,个月)

组别 例数 疗程时间对照组 20 19.87±3.16观察组 20 15.23±2.41 t-9.044 P-0.000

3 讨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不仅影响咀嚼功能还影响患者的面部形象,甚而产生自卑的心态,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及时进行矫正较为关键。上文数据对比可见:观察组矫正后SNA角、SNB角、ANB角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矫正后U1-LI显著高于对照组,U1-NA显著低于对照组,Wits增大,上下唇距离差ULSnpg’与LL-Snpg’距之差由负值转变为正值,面型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MBT直丝弓矫治器可以更加有效的施加转矩力上,使牙轴处于理想的直立状态,增加牙齿移动速度,控制切牙的伸长;传动直丝弓矫正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利用传动力与传动效应的原理,借助独特的托槽设计,托槽内还暗含一条纵向贯通的沟以供结扎丝穿行,并有两条分别位于托槽表面及接近基板出处的横向沟,此三条沟槽可实现对牙齿移动的三维方向控制,效果显著[3-4]。

在利用传动直丝弓矫正器进行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正畸时,其特点是不需后倾弯,可以不用(牙合)垫,颌间的Ⅲ类牵引便可快速解除反(牙合),且效果稳定,使骨性错(牙合)畸形的非手术疗法的适应证得以扩大[5]。在矫正的第1阶段同时实现了对患者牙量骨量的调节、水平向及垂直向的覆(牙合)矫正,可于短期内完成主要错(牙合)的畸形矫正,并改善其面型,使整个疗程得以缩短。

综上所述,传动直丝弓矫治器以独特的托槽设计,创新理论传动力及传动效应的运用,使之在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中取得了快速优异的矫正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托槽安氏尖牙
上颌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的研究
阻断性拔除乳尖牙引导异位下颌恒尖牙向正常方向萌出1 例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上颌恒尖牙萌出障碍的研究进展
安氏Ⅱ类错畸形咬合接触特征及其与口颌系统关系的研究现状
舌侧全转移技术间接粘接托槽位置准确性的研究
猫的对峙
大块头安氏中兽
传统与被动自锁托槽扭转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两种舌侧托槽垂直向控制性能三维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