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分析与备考策略

2021-06-05 15:46石鑫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辽宁省诗意命题

石鑫

作文几乎占据了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可以说作文成败直接决定中考语文的分数高低。了解和把握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才能有效备战中考,进而赢得中考。下面就以2020年辽宁省各市中考作文为例,探讨2021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一、中考作文命题形式趋势

(一)由上表可知,2020年辽宁省各市中考作文中话题作文的出现频次要少于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特别是命题作文有强势回归的趋势。综观这些文题,命题更加科学,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既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又具严肃性和限制性。

(二)材料作文开始走入中考,思辨类作文题备受关注。受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影响,思辨类作文逐渐出现在中考考生的视野里。在辽宁省各市11套中考语文试卷中,沈阳、大连、营口都考查了材料作文,这类命题对考生的表达能力、综合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类文本(如书信、演讲稿等)写作、微写作未来都可能在中考作文里占有一席之地。

(三)命题彰显“强基”目的,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中考作文越来越强化考生激活知识、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2020年辽宁省各市中考21道作文题从不同角度引导考生关注“小我”的完善和“大我”的塑造,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和要求。

二、中考作文命题内容趋向

近年来,辽宁省各市中考作文命题内容更贴近考生生活,尊重考生的个人体验,关注考生的个人成长,命题内容大致有以下三方面:

(一)“青春”與“时代”。青春路上,风雨兼程。那些留存在人生册页中的青春花瓣,是每个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记忆。同时,“我”不仅仅是“我”,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时代的洪流中,都是组成这滔滔洪流的涓滴,个人的“小时代”构成祖国的大时代。命题者更希望考生能在书写个人小事的基础上,在文章中彰显时代色彩和大视域。“青春”“梦想”“时代”是中考作文命题中绕不过的话题。

(二)“成长”与“思辨”。成长之路是一条众行的路,更是一条独行的路,是充满个人体验的路。这条路上有百折不挠,有永不言败,有不断搏击;这条路上有青春不悔的诗行,有生命瑰丽的色彩;这条路上有曲有直,有黑有白,有肤浅有深刻,有狭隘有博大……考查考生成长过程中的思辨能力,近年来备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三)“亲情”和“友情”。对于中学生而言,成长的路上离不开亲情的呵护和友情的陪伴。这里有浸入心田的幸福,有艰难成长的泪雨,有渴望飞翔挣脱羁绊的冲动,也有回望暖灯下的柔软……点点滴滴,丝丝缕缕,诉诸笔端,是难以忘却的亲情。这里有悠扬的曲调,有温暖的笑容,有鼓励的话语,有会心的眼神,有奔跑的足迹……友谊是多彩的生活中一个绚烂的侧影,是如歌的青春中一个悦耳的音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打动人心的文章,一定是字里行间流溢着浓浓深情的文章。因此,情感类作文是中考作文命题中永恒的旋律。

三、中考作文备考策略

(一)多观察,真实的存在与诗意的表达并行。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和魅力所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同学们平时要多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让生活走入作文,才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但是,真实地反映生活,并不意味着用直白的文字再现生活。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同学们既要真实地记录生活,又要学会诗意地表现生活。诗意表达,就是语言表达要富有张力。诗意表达有很多角度,例如语言诗意化、意境诗意化、细节诗意化等等。灯昏镜暗、落花满庭、晓月清风,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诗意化,诗意化表达同时也是一个审美创造的过程。文质兼美的文章,必然真实与诗意并存。

(二)多思考,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提高。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与思维的培养和提升是同步的。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个性化思维,要求学生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在读书中思考,在生活中思考,在写作中思考。有意义的思维要多角度、多层面,连贯有序,因果分明,前后呼应。在写作中,语言与思辨是并蒂之花,缺一不可。

(三)多积累,写作实践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很多考场作文都存在素材陈旧、语言平淡的问题。同学们平时要多积累,积累素材,积累语言,积累情感,积累表达。当这些积累内化成一个人的格调和文韵时,自然会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色。此外,同学们要关注时事热点,将自己融入壮阔的时代中,用个人小小的水滴,去折射祖国的大时代。个体与时代融为一体,才能写出大气的文章。

猜你喜欢
辽宁省诗意命题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永恒
冬日浪漫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