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教育视域下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2021-06-06 16:43吴剑清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片区区域幼儿园

吴剑清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深入贯彻,“适合的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解决教育主要矛盾的“金钥匙”,其核心是破解老百姓择校热的问题,顺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保障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多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呈现出多元办学的态势。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民办幼儿园共17.32万所,占幼儿园总数的61.61%。近年来,国家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力度,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不断攀升,极大解决了老百姓入园贵的问题。然而,在这些普惠性幼儿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尽管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经费等扶持办法,但如何让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在低成本运作中确保“价低质量不低”,为更多学龄前幼儿提供适合的教育,建构公平、均衡的学前教育仍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因此,探索适合教育视域下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成为不可回避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政研协同,为均衡发展提升科学领导力

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着两种职能,一是管理职能,二是服务职能。在适合教育视域下,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尤为重要。因此,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研究部门可以有机结合,借助专业团队智慧,使教育行政的规划引领更科学、项目服务更精准、决策落地更顺畅、社会形象更优化。政研协同联动,推进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1.联动研训,完善实践路径

政研一体,一方面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为课程改革提供政策、经费的支持与保障;另一方面更要联动教研专业团队共同谋划、有效推进、科学实践。例如,在各地学前教育内涵经费的申报答辩中,往往行政、教研部门会共同研发申报细则,共同研究申报材料,共同参与答辩评估,在保障经费分配合理性的同时,更确保了研究项目的科學前瞻性。同样,教育行政部门在推动各级各类幼儿园评估创建时,也协同了教研的力量,在一次次的教研现场调研、信息收集反馈、问题跟进优化中,真正促进了园所内涵的整体提升。

2.链接智库,完善智慧引领

学前专家智库是指导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不可少的“智慧库”“智囊团”。一是依托高校资源。近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与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借助高校专家团队帮助幼儿园一线教学进行理念提升、研究深化、成果梳理。二是招募教育专家库,开展长期陪伴式、跟进式指导。三是整合区域内专业团队,分项目、分片区、分类别、分维度地将一个个问题、一项项重点内容进行沉浸式研训。

3.整合资源,完善多维网络

在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化发展进程中,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系统设计能力,整合各部门的力量,组合发力,协同推进,降低部门内耗,切实提升工作效能。其中,推进“管理、督导、研究、评估”四位一体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之一(详见图1)。

政研一体,实际上是一种教育管理的绿色生态理念,行政、教研、督导都需要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整合多方力量,确保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同步、协调、均衡发展。

二、片区联动,为均衡发展融入团队协同力

多元化办园现状下,“填平洼地”,实现区域学前教育的整体同步提升,让每个儿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每个幼教人不断追求的梦想。因此,各地需结合自身的区域特点与优势,不断创新适合的策略,推动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缔结联盟,实现全覆盖

在推进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化进程中,将区域各级各类幼儿园按距离就近的原则,根据相对平均的比例组建各个联盟片区,是全覆盖推进中较为有效的方法。在具体推进中,实施片长单位专业引领制,公民办幼儿园及城区乡镇园的结盟单位共融、共研、共成长。

2.创新活动,实现全行动

联合片区要在充分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有效调动每个园所的积极性,展开卷入式活动,真正激发效能。例如,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一月一巡礼活动中,每月一次观摩一个片区园的常态半日活动现场和教研现场,聚焦一个问题,片区每个幼儿园都要参与交流互动,呈现出“月月现场走园,11片区整体跟进,百所园同步开放,3500名教师线上共享”“全园所卷入,全片区参与,全家长知晓,全儿童获得,全区域覆盖”的全行动局面。

3.同步研究,实现全提升

片区整体效能的发挥,更应体现出资源融合互补的态势,我们可以从一个话题切入,开展沉浸式研训。如某片区围绕幼儿园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进行研究,各个园所针对“自主签到、自我服务、学习地图、班级公约”等方面呈现各自的思考与实践。再如某片区以“探究环境适宜性”为中心展开研究,片区各园从本园所的一条廊、一个角、一块地、一面墙、一池沙,甚至是一个小山坡,引发群体思考与思维碰撞,让优化后的环境更能有效支持儿童的发展。

三、全纳分层,为均衡发展激活教师专业力

众所周知,教师团队专业能力提升的进程极大影响着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的速度与程度。当前,在我国学前教育机构中,民办教育仍占主体,民办幼儿教师受编制、职称、学历、薪酬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稳定性、专业性有待提高,因此系统设计切实有效的民办幼儿教师管理办法是当务之急。尽管各地政府不断地完善实施办法,将民办幼儿教师的职称、培训、表彰等纳入公民办教师同等管理范畴,甚至启动民办教师的专项奖励办法。例如,普惠性民办园教师的年薪达到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的,再发放教师专享补贴;对达到教师培训规定学时的也给予一定奖励……尽管已经实施多项奖励措施,但是全覆盖、高适宜、全提升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仍然是学前教育研究与突破的难点和重点。41256754-E997-4193-95A0-C654CF94F81D

1.三年行动法,夯实年轻教师基石

新教师入职的前三年是关键期。通过三年时间的学习,新教师围绕师德素养、教育理念、课程能力等核心要素,从第一年的应知应会到第二年的熟知熟会再到第三年的巧知巧会,完成园、片、区三级展示考核,从而让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脉络看得见、成长轨迹留得下,使之成为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培养机制(详见表1)。

2.签约导师制,激活成熟教师内需

在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化推进中,导师制也是值得推广的策略之一。导师一定是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既是对一个项目、一群人的结对,又是一对一的个性化组合。学前教育均衡化发展要强化对区域相对薄弱园所导师配置的倾斜。最为关键的是,在双方的合约中,徒弟和导师要明确各自的教学、研究、成果等任务和职责。因此在有效提升徒弟专业能力的同时,更需激发导师投身学前教育教学改革一线的活力。

3.创新工作室,成就多元团队梦想

探索教师工作室制度(根据教师年龄创新工作室制度,如70后、80后、90后、00后的教师),有效建构区域全纳教师分层式引领范式,聚焦教育教学中相对集中的问题,开展定期的共读书籍、交流体验、现场研讨、导师引领、分享成果等多种活动,实现专业成长目标。

4.展开论坛会,实现管理队伍共赢

管理团队的专业成长有其自身独特的需求和路径,其中专题论坛的形式比较适合管理团队的专业成长需求。专业论坛将来自不同体制、不同层面的幼儿园管理人员聚集起来,针对学前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谈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实现智慧交融、见解互通、理念提升、行动优化。

四、多维评价,为均衡发展增加社会形象力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化,我们对学前教育评价的认识也日趋完善,对教育评价方法的研究探索也在不断深化。

1.系统设计,突破难点

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有效性、适宜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一线幼教工作者不断通过伴随教育常态的自然观察、交流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手段认识儿童、发现儿童、支持儿童,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与此同时,科学设计整个区域的学前教育评价方案,对提升区域政策制订的适合度、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实效性具有积极導向作用。评价内容可划分为幼儿、教师、园所发展等维度,可参考表2。

评价办法可结合使用常态监测、网络问卷、专家评估。常态监测是指根据对应部门平时检查考核的记录,对安全、卫生、教育教学质量等过程性指标直接赋分。网络问卷可由题库自动生成问卷,推送至相关人员的手机客户端,相关人员参与答题并自动生成得分。专家评估是由当地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及园长代表组成评估组,根据各幼儿园网络上传的资料赋分,也可根据需要安排个别幼儿园现场抽查,进行评估。整个评估工作要坚持以常态工作、网络采集为主,社会参与兼顾的原则。

此外,对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奖励补助等资金发放,同样可以通过评估的得分档次拉开差距。当然评估方案是充分征求过各方意见的,评分细则也是公开的,结果也是公示过的。更为重要的是,评估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幼儿园的常态工作。科学评价在区域学前教育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可以确保引领方向的准确性,提升教育行政部门的公信力。

2.基于数据,找准靶点

对评估数据进行精准分析,是实现通过评价建构“适合的教育”的路径之一,是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科技手段的利用,可以让评估结果的解读呈现得更加清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各类统计量表的运用就是一种不错的办法,如下面的五星评价图,形象地表明短板为教师发展,清晰地指明了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

3.引领辐射,彰显亮点

评价过程应是互通有无、交流提升的历程。在园所内涵式评价中,各幼儿园管理人员的参与能够与姐妹园分享管理的方法,这是一种学习;家长参与幼儿的发展评价,有机会全面了解各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目标,这也是一种学习;教师参与教师发展评价,有机会了解专业成长的不同方法与内容,这更是一种学习。

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员可以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获取更多可贵的经验与做法,宣传推广典型,彰显亮点。因此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教育方向的领航,也是教育价值认同的过程。

有学者指出,适合就是选择、实践、再选择、再实践,适合的教育其实就是大家一起提供选择、帮助和引导学生反复探索的实践过程。推进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化的进程,一定是经历选择、实践、优化、反复实践,不断找寻合适路径的历程。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重点资助课题“适合的教育视域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区域推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a/2020/02/75)的研究成果。41256754-E997-4193-95A0-C654CF94F81D

猜你喜欢
片区区域幼儿园
分割区域
创新又贴心
擦桌子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爱“上”幼儿园
区域发展篇
想念幼儿园
蓝光TOP5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