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异质互补,携手共助成长

2021-06-06 19:42肖玥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苗苗小朋友爸爸

肖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要“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实践中,幼儿教师怎么做才能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支持孩子的长远发展呢?通过一次家园共育案例的实践,我对助力幼儿家庭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深入沟通,为孩子的表现归因

苗苗是我们班上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每天都会有一些出格的举动:美术活动时,他把别的小朋友的作品画得乱七八糟;午睡时,他扑到旁边小朋友的床上掀别人的被子……每当小朋友或老师制止他,他不仅不接受,反而会激烈地反抗,小朋友们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苗苗是去年才转来的,因为疫情原因,老师跟家长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和渠道少,所以我对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也缺乏了解。这学期开学以来,苗苗“捣乱”的情况越来越多,我决定和他的父母谈一谈,了解一下苗苗越来越顽皮的原因。

我约谈了苗苗的父母,对他们描述了苗苗在幼儿园缺乏规则意识、自控能力差的一些表现,询问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苗苗爸表达了他的困惑:“老师,其实我们在家对苗苗的管教是非常严格的,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就是自控力弱。有时候,我管得越严厉,孩子的反抗越激烈,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了。”看着苗苗爸无奈的神情,我感受到了他的焦虑,也发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跟他在家里的管教方式有很大关系。于是我继续追问,想知道他们平时在家里教育孩子的具体方式有哪些。原来,在家里爸爸对苗苗的教育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只要是爸爸定下来的教育措施,其他人都要听从。他对苗苗付出了许多的精力,对孩子要求也非常严格,就连父子俩出去玩球,他都会给孩子定下拍几个球的目标。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他往往用自己的“高权威”压制,苗苗只要达不到他定下的目标就会受到惩罚甚至打骂。这样的教育方式的确“卓有成效”:苗苗能认识几百个汉字,可以独立阅读许多绘本,20以内的加减题做得非常熟练,与成人下围棋也不在话下。但他非常不喜欢与爸爸相处,更别提同爸爸一起玩耍了。从谈话中,我也发现,苗苗妈妈由于不赞同苗苗爸爸的强硬教育态度,所以苗苗妈有时在单独和苗苗相处时,会有一定的放任,甚至有时会放弃对孩子的约束。

我意识到,苗苗爸爸的教养方式是典型的“专制型”教养方式,最容易教育出冲动有敌意的孩子。而苗苗妈妈采取的又是“放任型”教养方式,会让孩子难适应规则和集体,也不关心他人的感受,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看来,要想改变他们家的教育问题,首先要改变苗苗爸爸过于强硬的教育方式。我肯定了苗苗爸爸对孩子的付出,同时,也请他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如果每天都要在严格的目标要求下生活,孩子会非常压抑。如果在家庭关系中充满了指责,孩子自然会效仿这样的处理方式并将其投射到日常生活中。所以苗苗才会做出许多错误的引起别人注意的调皮举动,在受到批评和指责后会用更加激烈的行为去反抗。

苗苗父母在听了我的分析后都陷入了思考,我也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让苗苗爸爸修复和孩子之间的父子关系,放下身段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孩子内心的诉求;二是家庭教育要保持一致性,爸爸制订了教育措施后,要征得全家人的同意再一起执行。

二、循序渐进,给予家长有效支持

谈话过后,我一直思考帮助苗苗的方法,也查阅了许多关于构建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指导的文章,想更科学地给苗苗父母提出教育建议,找到帮助孩子的方法。我与苗苗的父母约定好,只要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在家里有什么好的或不好的转变,我们都要及时沟通、交流,找到最适合帮助孩子成长的办法。

就在谈话后的第二个星期,苗苗爸爸主动跟我通过微信沟通起孩子的情况。原来,那天跟我沟通之后,他回到家主动就自己过于严格的一些不当的教育行为向孩子道歉。从那之后,苗苗跟爸爸的亲子关系有很大的改善,孩子开始愿意将自己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说给他听,有时是高兴的事,有时是不高兴的事。我充分肯定和鼓励苗苗爸与孩子沟通的行为,也建议他,在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时,要运用科学的策略进行家庭教育。

过了一段时间,苗苗爸爸很高兴地发信息告诉我,孩子和他的关系融洽之后,对于家长的意见也不那么抵触了。以前为了更好地衔接小学生活,苗苗每天会在家做一些简单的读写练习,可是爸爸发现在家有时候苗苗完成练习的效率很低。他没有强硬地要求孩子完成任务,而是建议苗苗一起去图书馆做练习,还告诉他这样可以提前学做一个小学生。结果受到图书馆里静谧的学习氛围的感染,苗苗平时磨蹭很久才能完成的练习,一会儿就完成了,之后还主动约爸爸一起去图书馆学习,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对于孩子在幼儿园内的表现,我也經常和家长沟通,并且建议他们配合在家进行教育。有一次,苗苗在区角游戏结束后没有收好玩具,而收拾玩具的音乐已经播放完,旁边的小朋友纷纷催促他“快一点”。苗苗一气之下,把已经收好的玩具也掀到了地上,甚至还把柜子里的玩具丢到小朋友的身上。我认为,这是苗苗以前在家中犯错后受到家长严厉惩罚的应激反应。当受到小朋友的批评指责时,他就会用敌对的态度来处理矛盾。

于是,我请苗苗父母在家里用不一样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处理矛盾。在查阅了相关家庭教育学的书籍后,我向苗苗爸爸推荐了“榜样示范法”。请他们在家里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苗苗扮演班上的小朋友,父母扮演苗苗,还原他在教室内丢玩具的行为,让他体会周围小朋友被他用玩具扔到身上的感受,了解自己行为背后产生的影响,学会换位思考。之后,父母再扮演“苗苗”做出适当的处理矛盾的行为,让孩子了解,怎样可以处理这些矛盾。

改变方法后,苗苗爸妈给我反馈,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更能接受,也更能体会他人的感受。而苗苗爸从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中也得到一定启发,他在工作和生活中渐渐改变自己,人际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三、积极反思,调整在园指导方式

但是,苗苗在幼儿园的表现却改变得很慢,他在老师制止他的不当行为时,依然会非常愤怒,做出强烈的反抗。于是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也进行了反思,既然家长的教育行为对孩子有作用,对于苗苗在园的不良情绪表达行为,我们教师也应该仿效家长,放下身段,从理解孩子做起。家长在改变,我们也要改变,我和班上的老师们商讨后,调整了对苗苗的教育方式——从疏导孩子的情绪入手。

我调换了苗苗的座位,将他换到一组个性包容、情绪稳定的孩子周围。有时,苗苗违反了规则,旁边的孩子们不会立刻指责他,而是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或是帮助他。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愿意接受同组孩子们的建议了,对待集体也有了一些认同感。

在他不愿意遵守规则时,我也不会马上指正他,而是适当地尊重他的意见。他没有午睡的习惯,所以每次睡觉时都会翻来覆去闹得其他孩子睡不着。我让苗苗自己想一个方法——睡不着时,既可以不打扰别的小朋友,也能帮助自己得到休息。他真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大家都午睡的时候,他躺在床上编故事。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想法,而且我鼓励他午睡结束后,把编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和老师听。对自己主动想到的解决方案,他果然执行得很到位。有时候,他在自己默默编故事的时候,也不知不觉睡着了。

我经常给他提供给班级服务的机会,并且对他的行为进行赞扬和鼓励,让他获得更多的认同和接纳。一次手工活动,许多孩子都不能完成作品,我请他当小老师,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孩子。“苗苗,谢谢你!”当他帮助小伙伴们完成手工并被同伴感谢时,我看到他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渐渐地,苗苗改变了,虽然有时也会有小“调皮”,但能够接受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建议并改正,也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愿意与他结伴游戏。在学期末,苗苗在全班孩子们投票下,还获得了我们班“明星宝宝”的称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家长与老师也常因教育背景、教育理念不同存在许多“异质”差异,要互相支撑、相互补充,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通过这个家园沟通案例,我发现教师只要耐心与家长沟通情况,深入思考并进行专业指导和家园同步调整教育策略,就能帮助家长认同教师的教育理念,做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D350007D-C3C5-461F-BB9E-41D2A7308EE8

猜你喜欢
苗苗小朋友爸爸
爱帮忙的蜡烛
年的传说
我和爸爸
爸爸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