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幸福教育为指向优化家园共育途径

2021-06-06 19:42唐丽娟缪惠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园所义工共育

唐丽娟 缪惠

幸福教育是让幼儿在幸福生活中准备未来的幸福生活。幸福教育既关照当下,更指向未来,需关注幼儿生命的自觉与成长,关注爱、价值与归属,追求生命的真实成长与意义。幼儿园管理中,家园共育是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幼儿园工作最凸显成绩的板块,它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但是,当下家园共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家园共育参与意识弱,活动形式单一;家园共育课程初步实施,反馈机制不够健全;教育资源整合不够,资源间未形成链接,等等。为使家园共育更加有效,园方需通过组织协调内部资源,协调园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厘清家园共育实施途径与方式,从根本上践行高效、合理的家园共育途径,从而实现幸福教育。

一、“引”——建立家园共育实践体系

1.建章立制,成立家委会

我园就园所发展、管理需求,建章立制,广泛吸纳园级家委会成员。幼儿园充分发挥园级家委会的力量,每月定期召开园级家委会,就幼儿园的现状分析、发展愿景、园所管理细节等方面,广泛征集大家的意见与建议,让每位家委会成员知晓园所发展动态,并在班级中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2.家园共育,义工先行

本着“尊重差异、优势引领”原则,建立“家长义工团”。我们通过家访、访谈等形式,多维度了解家长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社会资源等,建立立体化家长资源库,并进行分类归整:专业助教类、志愿服务类、质量监督类等。然后,根据家长义工资源的不同类型,邀请家长们参与到园所的日常管理中,促进园所保教质量的提升。

同时,在“一车两轮,同向同步,家园共育共同成长”的理念下,幼儿园定期开展义工主题活动,如义工体验日、义工家长会、义工开放日、义工家长学校讲座、义工家长智慧沙龙等,邀请义工家长参与园务管理,发挥家长义工独特的教育优势,打开了家园之间良好的互动局面。

二“、助”——提升家园共育“种子”力量

为进一步践行“幸福教育”的要求,结合“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出并实施“幸福种子计划”。“幸福种子”提供的教育生态包括三方群体(教师、家长、幼儿)、四大活动(家长学校、名师工坊、新父母课堂、同盟者圆桌会)。通过关注“种子”教师培养来影响“种子”家庭,最终辐射和影响幼儿园每个孩子,教育模式既有“大水漫灌”,又有“细水喷洒”,关注每个家庭,更关注每一个独立发展中的幼儿。

1.“种子”工程是精髓

教师不仅在家园共育中起到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更应成为家园共育主体力量的建构者、创造者。所以我园根据教师的不同类型及经验结构,形成梯队共进式发展。首先通过师者之心(情怀)、师者之脑(知识)、师者之手(能力)三个维度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体系,并形成以名师队伍示范、经验教师指导、年轻教师模仿的鹰式发展模式,带动每位教师理念提升,以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组织和开展家园共育的各项活动。

家长是家园共育的主力军,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不可小觑,通过“种子”教师培养计划来进一步培养“种子”家长。我园通过各种讲座活动、家委会、专题沙龙等形式影响每位家长,让家长们成为首要的受益者,并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幸福幼儿”。

2.家长学校是抓手

为进一步聚集家长智慧,我园成功创建家长学校,多元化开展家园互动活动。每学期一次班级家长会、每月一次家委会(园级家长委员会或监督委员会)、每周一次微信平台专家讲座、每日一次班级小组话题讨论等不同形式的线上或线下的学习与交流,让家长们凝心聚力、携手共进。

同时,为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家长学校活动内容呈现立体化、多元化态势。如开设家长课堂,邀请教育专家走进园所,以每月推进、双周跟进、单周反馈的模式,剖析家庭会议的重要,推荐亲子沟通的方式,分析幼儿的性格因素及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让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制订策略,以期达到家园教育理念的同步发展。

3.“新家庭教育”工作坊是桥梁

我园自开园以来就成立“新家庭教育”工作坊,为家园共育深度交流提供平台。每周一次园长对话,通过定期邀约、预约家长等形式,了解其对班级管理、园所管理的真实想法;每月一次主题活动,聚焦“一个孩子的成长”,参会教师和家长就一个孩子的发展现象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激发幼儿成长内驱力,提升自我成长价值,实现主体自觉与能动性,以期提升幼儿的幸福感;每周一次“家庭合作小組”,围绕育儿、家园共育的问题共同讨论等。“新家庭教育”工作坊的设立,真正实现家园沟通零距离,达成“新家庭教育”、幸福教育理念与方式的双重提升。

4.家庭戏剧坊是亮点

创意戏剧是我园的办园特色,为真正实现将创意戏剧融入一日生活、家园共育环节中,我们广泛征集家长的意见,了解家长与孩子共同的想法,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家庭戏剧坊。为爱戏剧、懂戏剧、想了解戏剧的家长和孩子提供平台,让他们定期走进幼儿园,在专业教师团队的引领下,通过身体塑形、冥想、模仿、创造等形式表达绘本故事中的人与物,在一静一动、一颦一笑间释放自我情绪,表达真实感受,真正成为“幸福的人”。

三、“推”——实现家园共育深度融合

在“幸福教育”核心理念的引领下,我园以“家园共育”为抓手,整合资源,拓展课程,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实现三方携手、三位一体且富有园所特色的“融教育”格局。

1.创新家访,开拓发展新思路

每学期,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开展线上、线下的家访活动,了解各家庭的人员结构、家教理念、育儿模式等,并做详细记录,为下一步家园共育提供新方向,真正实现“尊重差异、优势引领”,关注每位家庭及每个孩子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

2.开发课程,创新教育新模式

家园共育课程生态建设的关键不仅在教师,家长也是课程的建构者与执行者,更是教师团队的合作者与陪伴者。家园根据不同主题,结合各方资源,开发课程,提升教育幸福力。D350007D-C3C5-461F-BB9E-41D2A7308EE8

根据园本特色,建立“超级玩家”课程体系。结合园本化特色,根据季节、节日,构建“超级玩家”体系课程活动,有“阅读悦美之超级玩家阅读节”“玩创戏剧之超级玩家戏剧节”“家庭创客之超级玩家建构节”及“活力无限之超级玩家健康节”。在这些活动中,家长也成为最重要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依托家长资源,构建“义工课程”体系。专设“阳光活动月”,请义工爸爸团走进学校,带领幼儿打篮球、踢足球等,补充教育资源的力量;邀请义工妈妈团走进班级,陪同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美食烹饪等方面的活动,补充课程的艺术引领;邀请义工祖辈团进园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活动,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

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多元课程”体系。高效整合与利用社区资源,将课堂延伸至社会,如走进消防大队,请消防大队的家长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讲解;走进邮政局,请邮政局的家长介绍邮政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等。

四、“評”——激发家园共育主体内驱力

顺应家长的内在需求,实施精细化管理“家长义工队”,形成“团队组建—流程制订—激励提升”环形服务模式。专设家园义工亮点栏目,幼儿园网站开辟“义工爸妈加油站”板块,发布义工家长“好文推荐”“育儿妙策”等,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发挥义工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支持作用,帮助其他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同时,每学期开展家长义工星级评选,根据家长参与教育管理活动项目、频次等进行评估表彰,颁发“三星护导义工”“三星助教义工”“三星顾问义工”证书,激励更多的家长志愿者主动加入义工队,并从单一的体验者转向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及参与者,从“要我参加”走向“我要参加”,使家长义工资源成为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最佳“助力剂”。

以幸福教育为指向的家园共育途径的建设研究,更加重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家园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使每个个体都可以从不同方向探索,从不同角度切入,真正实现幸福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淑华.幼儿园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的机制与策略[J].辽宁教育,2018(24):32-34.

[2]彭望萍.有效利用家长志愿服务进行家园合作之探索与思考[J].幼儿100(教师版),2017(Z2).

[3]倪迎娣.家园合力,共同成长——从规范管理走向创新实践[J].名师在线,2018(32).D350007D-C3C5-461F-BB9E-41D2A7308EE8

猜你喜欢
园所义工共育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园所引领,让农村家庭亲子阅读更有效
利用园所周边资源开展园本活动的思与行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