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滋养教师成为完整的人

2021-06-06 22:36吴邵萍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美的班级家长

吴邵萍

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前提是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我园改变以往将园本培训、教研和学习只囿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做法,從生活入手,将培养教师热爱生活、学会生活、感受生活趣味、体验生活的美好与教师积极价值观的建构、完整的人的培育相统一,促使教师爱生活、懂生活、会生活,帮助教师认识生活的独特价值,理解幼儿的学习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从而真正实现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课程。

一、着力于教师用成长思维面对困难,做一个积极的生活者

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这种联系更多体现在价值观层面。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自己承担什么责任,可以怎样解决等,教师会依据各自的价值观进行判断、抉择,并用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和习惯来解决工作问题。鉴于此,我们着力引导教师做一个积极的、智慧的生活者,用成长的思维来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1.家长投诉,要勇敢智慧地面对。小班开学第三天,一位家长因为教师一再拒绝接收其送的礼物,打电话指责教师假清高,看不起人。教师反复解释“不能收礼是幼儿园的规范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可家长根本不听,还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信息说教师体罚孩子。教师哭着告知园长事情的来龙去脉,说自己太委屈了,不想做教师了。

园里首先安慰当事教师,并表明态度:不能用辞职来回避问题,那样会让不明就里的人认同家长的投诉。接着,园里调出了该班级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所有录像,查看教师是否存在违反师德变相体罚幼儿的行为。当园部确信教师没有任何违规行为后,就约请家长前来面谈,并与其共同观看孩子在园一日生活所有环节的录像。针对家长提出的“让孩子在太阳下罚站,一日之中不给孩子喝水”等,逐一证明与事实不符。园长明确态度:若教师的教育行为存在疑义,家长应当和教师沟通核实,不应将自己的言论发至班级微信群,对教师人格和幼儿园形象都造成恶劣的影响。现在家长纷纷询问事实真相,当事教师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此事。孩子的爸爸了解了真相,立即表态孩子妈妈的行为是冲动和不合适的,给园方和教师道歉,并愿意向班级全体家长澄清此事。

通过这件事,我们让教师知道:只要我们行得正,就不会被冤枉,也不能被冤枉。面对诬陷,我们可以伤心、委屈,但要勇敢智慧地面对,直至问题妥善解决。

2.对待家人,要理解并换位思考。一天,某教师的孩子又生病了,加上她的婆婆不愿意再帮助带孩子,该教师非常烦躁,想辞职回家带孩子。园长和她交流,理解她没人带孩子的难处,并和她一起分析、探讨辞职可能给她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当下困境的方法。讨论来讨论去,还是归结到得请婆婆帮忙。园长一方面引导教师与婆婆相处,一定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多体贴、夸奖老人。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主动带孩子,让老人休息。另一方面,让教师找了个理由请婆婆来园,园长装作无意遇见,与其交流。夸她的媳妇能干,是园里的骨干;向她介绍幼儿园工作的复杂性,需要教师全身心付出,否则可能会造成幼儿的安全事故或遭到家长的投诉;夸奖她帮助带孩子,解除了媳妇的后顾之忧;告诉她媳妇经常在园里夸她,说她帮助带孩子很辛苦!婆婆非常高兴,连声说“应该的”。在这之后,该教师和婆婆一直和睦相处。

这件事情的圆满解决也让教师认识到: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要直面它,解决它,不能为了一时之气做出有失智慧的选择。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拓展自己的认知和经历,只有用积极的态度和成长思维面对挑战,才能持续获得成长。

二、着力于教师体悟生活的常识,做一个有生活韵味的人

现在的教师从小生活多被家长包办,工作后自身工作又繁忙,所以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多去关注生活,不少人成为生活的“小白”,缺乏生活常识,不可避免违背生活的逻辑来设计课程。所以,我们着力引导教师学生活、懂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性、多元性、复杂性,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内容;会生活、乐生活,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将专业发展融于生活。

1.寒假学做一样拿手菜。开学后我园举办美食汇活动,每个人先报菜名,再将菜呈现给大家看品相,是否色美,摆盘是否好看。接着,大家一一品尝,是否可口、美味……最后,各自介绍为什么选择做这道菜,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等等。在品尝和交流中,教师们了解、学习了同伴做菜的经验,感受到做菜的乐趣,增强了自己做菜的信心。

2.暑假学习种植一样植物。我园组织教师暑假里学种植,教师自己选择一种植物,可以是蔬菜、花卉或菌类等;自己选择种植方式,可以是水培、沙培或土培。同时,我们还要求教师们将选种(苗)、下土(水或沙),植物发芽、生长的全过程用拍照或录制视频的方式记录,开学后交流学习。教师们经历了从不知、困惑到寻求问题答案、实践验证的过程,从种植“小白”成为种植能手,了解了植物生长的特点,习得了养护的经验,感受到植物生命力与养育之间的关系。此后,教师们能够轻松自信地有效指导幼儿的种植活动,改变了以往班级植物养不活,需要不断请家长带植物到园的现象。家长和孩子在家种植遇到困难时,教师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专业性。

3.日常学习积累生活小知识。我园将教师生活常识和技能的学习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如春夏季教师们共同探索省时间又省空间收纳秋冬季衣裤、厚被的方法,学习如何清洗衣裤上的污渍、如何整理打扫房间等。特别是厨房和浴室的打扫,用什么材料、工具,教师上网查询,到超市看实物、咨询营业员,买回家试验,最后得出个人化的结论,再一起分享交流。

教师热爱生活,有生活的韵味,就能够自如地将生活中的知识、经验和体悟渗透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之中,自觉地践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主动引导幼儿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乐趣,为幼儿成为终身积极的生活者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能够自如地与家长共话生活中的教育。正因为教师是一个热爱生活、懂生活的人,家长也就相信教师,放心教师。

三、着力于教师感受生活的美,做一个美的欣赏者和创造者

3DC19304-5FFB-4E5C-862B-B3170A3FEE0A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师缺乏爱美之心、爱美之情、爱美之能,就无法将《指南》精神落到实处。因此,我园着力引导教师感受美、创造美。

1.感知自然之美。我们带领教师到自然中去,或远观或近赏,发现、感受自然之美。如带孩子外出“找春天”前,先带着教师到自然中赏樱花,感受樱花的烂漫以及带给自己的感动;我们还让教师置身于海棠花中,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丰富对春天的认识,生发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从而能主动引导幼儿去感受春天。

2.感知艺术之美。我们组织教师走进美术馆、音乐厅,观赏书法、绘画、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听赏音乐会、音乐剧,观看舞剧等。我们还线上和线下结合,请艺术家来园做讲座,在网络平台搜索经典的和不同风格的大师作品,集体欣赏、分析、交流,提升教师们理解艺术之美、感受艺术魅力的能力。

3.感知生活之美。我们时常围绕衣食住行的美展开讨论、学习。定期请美容美发、服饰搭配、家具设计等专家来园做专题讲座,指导教师现场实践如何着装、化妆、创设居家环境等。幼儿园长期订阅《时尚家居》等多种生活类杂志,方便教师日常借阅,欣赏、比较不同服饰搭配、妆容发型、家具风格和居家环境带给人们的不同审美感受,了解个人着装、居家环境和班级环境布置都需要有主色调,需要将造型、色彩等艺术要素与所要呈现的主题和风格相统一。

我们努力让美好的艺术变成生活的美学,融入教师的日常生活,提升了教师们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自然提升了教师对班级环境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减轻了教師对环境创设的焦虑、畏难情绪,能主动积极地享受班级环境的创设过程。

当我们将学习与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将生活逻辑与学习逻辑统一在一起时,不仅能促使教师们在真实、丰富的教育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研、培训等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极培育教师成为完整的人。3DC19304-5FFB-4E5C-862B-B3170A3FEE0A

猜你喜欢
美的班级家长
班级“无课日”
打破平衡
家长错了
美的校 美的人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