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四趣”策略优化幼儿园晨间跑步的实践研究

2021-06-06 03:09赵飞娟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晨间背景音乐操场

赵飞娟

我园是一所以运动为特色的中心幼儿园,我们注重对幼儿各项运动能力监测,并适时调整运动课程,以满足幼儿各方面运动能力发展的需求。近期,我们在对幼儿各项运动能力进行监测时发现,幼儿普遍存在耐力不足的现象。为此,我园自秋季以来在晨间活动时间安排了跑步十分钟,力求将晨间跑步常态化,助推幼儿耐力发展。

实施晨间跑步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晨间跑步仍然存在着如下问题:

其一,幼儿参与率“逐减”,休息区的幼儿“递增”。在晨间跑步开始阶段,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虽设有休息区,但休息区几乎没有幼儿光顾。随着晨间跑步的持续进行,幼儿参与率下降,休息区的幼儿逐渐增加。

其二,幼儿期待性“逐减”,敷衍性“递增”。在晨间跑步开始阶段,幼儿听到音乐响起,总是会兴奋、主动地集合,做晨间跑步的各项准备活动。随着活动的推进,幼儿已经了解晨间跑步的流程,兴趣逐渐消退,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才会去排队集合。在晨间跑步中幼儿存在着“完成任务”的现象,甚至还有幼儿发出“怎么还没结束”的感叹。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深刻反思:是否应该暂停晨间跑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其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因此,如何优化晨间跑步,提升幼儿持续参与的兴趣成为我们推进晨间跑步的一个难题。

跑步能锻炼心肺功能,增强心脏的搏动能力和扩大肺活量。若幼儿能长期坚持,除了能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之外,还能增强毅力和成就感。为了优化晨间跑步,提升幼儿持续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对现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究。通过幼儿谈话、调查等形式,发现幼儿普遍反映的问题是晨间跑步缺乏趣味性。在多次讨论后,我们决定从晨跑音乐选配、晨跑路线规划、晨跑伙伴选择和晨跑形式创新等四方面实行改革,架构“四趣”实施策略,以提升幼儿自主参与的持续性和实效性(如图1所示)。

学前儿童的基本运动能力,一方面遵循着基本发展模式,呈现序列性;另一方面,学前儿童基本运动能力的学习过程具有动态性,个体在与环境和任务的共同作用中发展出最佳运动模式,这一理论为我园晨间跑步提供了优化原则。

(一)趣之乐——选择晨跑背景音乐

1.根据运动密度选择不同节奏的音乐

如何利用音乐激发幼儿跑步的积极性,让幼儿伴随着音乐跑起来,重新选择音乐是我们优化调整的第一步。从晨间跑步中幼儿的运动密度出发,我们对原先的晨间跑步背景音乐进行反思:原先背景音乐播放的是幼儿喜欢的儿童歌曲,节奏朗朗上口,但是从运动角度来说却意义不大。经过研讨,我们决定利用《小松鼠进行曲》明快、简洁的节奏,来提示幼儿进行晨间跑步的准备动作。随着跑步的进行,幼儿从一开始整齐地走到慢跑再到快跑,音乐也随之变化,如依次安排《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野蜂狂舞》等音乐,音乐节奏由慢至快。我们还在分场地进行跑步的情况下,结合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了背景音乐基本相同但音樂持续时间不同的策略,如小班幼儿以走居多,我们将同等节奏的音乐进行适当延长,加入少量慢跑的背景音乐,快跑音乐则可以省略。

2.根据运动环节选择不同旋律的音乐

晨间跑步与其他体育活动一样,都需要热身、运动、放松等基本环节。因此,我们在不同环节按照运动的特点安排了不同韵律的音乐。如在背景音乐的末尾,加入小鸟飞的缓和音乐,让幼儿在快跑之后,随着音乐节奏的放慢,跟着音乐放松身体,圆满结束晨间跑步。

(二)趣之迹——创新晨跑路线

1.面——大面积框定

我园有相对独立的三块场地,分别是大操场、前操场和后操场。小班幼儿因其身心发展规律,在速度、耐力还有交往合作能力上都远不如中大班幼儿。因此,在跑步场地设计上,我们将幼儿园前操场规划为小班使用,中大班幼儿合用大操场和后操场两块场地。在前操场与中间大操场的衔接处,我们还设置了休息区,允许个别身体确实不适的幼儿在此休息,或者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可以在跑步过程中,在休息区调整自己的状态。

2.线——基本路线规划

在征询幼儿意见的基础上,出于安全的角度我们对中大班的跑步基本路线进行统筹规划,规定晨间跑步的起点和终点,并统一起跑方向,确定了由操场右侧跑入、左侧跑出的基本路线(如图2所示)。

3.点——障碍物的增设

在基本线路规划后,我们还在线路上设置障碍点,如间歇性地放置路障、跨栏、梅花桩等,挖掘幼儿跑步过程中路线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将晨间跑步定位为一项有适当难度、能提升幼儿多方面运动能力的综合性运动。

(三)趣之伴——选择合适的晨跑伙伴

1.根据兴趣,自主选择

我们打破原先的一个班列为两队、班级的两位教师一前一后组织的跑步形式,提倡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跑步伙伴。于是,我们将跑步形式调整为班级的两位教师位置不变,幼儿则与好朋友一起,以两列队伍行进。与好友为伴,跑步过程也变得更加快乐。

2.根据能力,跨班(段)选择

在推进晨间跑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幼儿跨班选择跑步伙伴的温馨时刻。例如,在一次跑步过程中,大二班的楠楠落在了班级队伍的最后,大一班的阿宝已经快从后面超越楠楠。楠楠有些着急,没想到,阿宝跑上来大声说:“把你的手给我,我拉着你跑。”楠楠把手伸了出来,阿宝拉着楠楠的手,在队伍中继续往前跑。中大班幼儿有能力选择跨班跑步伙伴,在这个过程,幼儿既提升了运动能力,又实现了相互帮助,使晨间跑步充满温馨与关爱。

(四)趣之式——创新跑操编排

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我们经过多次研讨,认为跑操必须要有自己的园本特色。为此,我们在跑操编排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将走、跑、跳等基本动作与背景音乐相结合,以提升开展晨间跑步的实效性。

1.以走、跑为基本形式

我园的晨间跑步是以提升幼儿身体的耐力素质为基本目的,因此,我们坚持以走、跑为基本形式,在基本形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动作的变化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例如,我们将路障、跨栏等材料加入障碍跑,丰晨跑步内容。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在跑步中自然快速地进行障碍跑,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的体育游戏,让幼儿提前熟悉,以便在跑步过程中更好地完成游戏。

2.以钻、跳为难度进阶

我们在跑步中增设钻、跳等动作,丰富晨间跑步的难度进阶,以期能够更好地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以及不同运动能力的幼儿。例如,我们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利用园所现有的“原始过道”材料,在晨间跑步中加入“钻”的环节,让小班幼儿在快乐游戏的氛围中进行跑步。中大班幼儿好胜心强、爱挑战,为此我们将跳马项目与晨间跑步相结合,使幼儿在跑步过程中上臂力量也能得到锻炼。调整之后,对于小中大班的幼儿来说,跑步不再是枯燥、机械的运动,而是有挑战、有趣味的活动。

以幼儿发展为本要求我们一切活动都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要做到“眼前有孩子”“背后有理念”“心中有策略”,这样才能切实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实践证明,我园实施的“四趣”策略优化晨间跑步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耐力等身体素质,帮助幼儿逐步养成了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而且优化后的晨间跑步活动也更具趣味性和教育性。

猜你喜欢
晨间背景音乐操场
操场的一天
对幼儿晨间播报的几点思考刁
背景音乐经济学
学校操场
下课了
背景音乐
糊涂的我
无题
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