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技能课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探究

2021-06-06 19:58洪海涛
中国新通信 2021年7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技能

【摘要】    2017年江苏初中信息技术纲要发布,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首要教学目标,在初中课堂教学时,把信息核心素养中融入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总结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2017版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指出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的必修课程,旨在提升公民的信息素养。[1]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針、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务、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可以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对学生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工具性,带有明显的技术色彩。技能课是信息技术课程中最常见的课型。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上没有脱离“教操作”的藩篱。这种教学模式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计算机教学中,时至今日,仍以一种惯性的培方式影响着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教操作”的倾向,反映在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上表现为定义过于狭窄,将技术本身的学习和信息素养画上了等号。反映在教材上则是将信现息素养理解简单化。信息素养的培养重在其灵魂而不是工具本身。[2]在技能课教学中易造成学生重视知识、具体技能的掌握,轻视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缺乏自主探究意识。[3]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足。课后没有真正的获得感。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对教师来说,课堂行为就是单调地布置任务和指导操作,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以及核心素养的渗透。

针对以上状况,在课堂中教师应主动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计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案例、练习,在教学设计中把课程分成四环节,分别是导、学、创、评。在每个环节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探究基于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下教学模式。下面以“加工制作图片”一课为例。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实例

3.1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属于苏教版信息技术学科七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图片制作的第一课时,从结构上分析是图片加工与制作的起始课。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掌握图片制作中突出主题的原则;二是可以使用软件独立调整图片曝光、裁切、虚化背景、添加文字、添加边框的操作;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三是掌握以上操作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对图片进行二次创作,生成新的图片,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并且培养信息社会责任。这三点都是学生后续学习图片加工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课教学对学生学习图片加工技能和摄影知识和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3.2教学过程

3.2.1新课导入:基于实际,与时俱进,培养信息意识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初中信息技术学习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要从学生身边寻找题材学习,课堂选用题材是有用和真实的根据。教师选用主题时必须科学设计情境:一是学生感兴趣和爱好的贴近生活,二与学生学习内在需求相关的,同时注意与时俱进,立意深刻。选用身边高铁图片实例,不仅源于生活,而且立意较高,让学生一方便了解中国高铁发展世界领先的情况,渗透信息意识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动机。

新课引入

1.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在建国的70年里,我国取得了哪些领先于世界的重大成就?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有中国高铁。介绍中国高铁现状。

2.国庆出行时,老师拍摄一张复兴号高铁的图片,但图片拍摄有瑕疵,从而揭示本节课主题—图片的加工与制作。

3.2.2学习新知:问题导向,数字化学习自主探究,彰显技术内涵

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这个过程符合学科思维。[4]技能素养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和提升素养的手段,锻炼学生使用数字化手段,主动建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开放性的使用两个软件:光影魔术手和美图秀秀,都可达到效果,弱化具体操作,强化数字化学习。通过实践,让学生对比总结两款软件的优劣。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在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对不同软件及应用操作的适应力,适当关注前沿技术,提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知学习

1.分析的图片,询问学生如何改进?教师介绍原理。揭示摄影曝光的原理。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如何使用软件来调整图片的曝光。

3.通过复兴号明信片和教师拍摄图片对比。提问如何突出图片主题的方法:虚化背景和添加文字,学生思考并且通过自学教师给出软件操作的学习资源,仿造明信片完成图片修饰。提供两款软件供学习使用。

3.3.3创意制作:结合新闻时政,激发学习动机,强调自主创作,鼓励数字化学习创新。

技能课的主要任务是技能训练,既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掌握技巧,总结规律并形成能力迁移。[5]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融入一件真实的事情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信息技术。这样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机提升。

教师应该多关注国内外新闻要事,结合当下时政,或最新科技前沿,举出事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事例就在我们身边,学习的知识是马上就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强调民族忧患意识,设计诱因,由让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强学习动机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伴随着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创意制作

通过播放美国政府抹黑中国疫情的视频,结合美国贸然发动贸易战打压中国发展的事实,让学生在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教师讲解制作原则,以“抗疫情”,“制疫苗”,“援国际”,为主题的明信片。

3.3.4作品评价:从细节入手,强调培养信息社会责任

作品展示以及评价,通过学生间沟通交流展示创意和优秀作品,使得学生对图片加工和制作产生兴趣,并且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老师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总结并且指出优缺点,有利于学生提高能力。将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融入点评。同时也可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课后反思。

作品评价

1.教师讲解共性问题

2.小组交流,组内自评,推选出一个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3.小组代表汇报作品情况,教师评价。

4.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表1)。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使老师用心创设教学情境及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需求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学习能力和思维意识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2017修订.

[2]张宏,李艺.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1.

[3]葛安琪“图示慧问”导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以“wps文字”软件设置文档格式一课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0(07):87.

[4]苗立才. 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问题教学设计实践——以“TCP/IPv4设置”教学设计实践为例[J].现代信息科技,2020(04):184.

[5]李艺,朱彩兰.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11.

洪海涛(1987年12月——) 男,汉族,本科学历,中二,中学教师,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技能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拼技能,享丰收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