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山二三事

2021-06-08 15:35王加
金沙江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媳妇寨子大伙

王加

修   路

自小就生活在彝乡山寨,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特殊的感情。记忆中,那条唯一可以进村的山间小路,总是那样的崎岖不平,多少年来,不知留下了几代人深深的脚印。朴实憨厚的山寨乡亲,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着从村头到县城的距离。

祖祖辈辈,从未改变过。

“拉古当选村长了!”这个消息在寨子里掀起了轩然大波。“选举投票那天,明明自己投的不是拉古,可最终一统计,他的票数却是最多的。”有人事后都这样说。倒不是因为拉古不能当村长,只是在寨子里一些人看来,拉古做事就是不靠谱。彝山逢年过节都有跳左脚舞的传统,只要“弦子一响,脚杆就痒”。前年春节,寨子里男女老少又不约而同地挤在了村前的粪堆旁边,打算“大跳一场”。拉古见状,便把一干人等请到了村前自家的菜地里。虽说是菜地,但久未种植,闲置已久。弦子声声入耳,左脚连跳了三天三夜,跺得地里黄灰四冒。拉古不会跳,但看得那叫一个开心。为此,拉古他爹和他大吵了一架,说他败家。

“要致富,先修路,最好修条水泥路!”拉古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地给人做工作,动员寨子里的人家出工修路。“谁修?你去修?”寨子里的楞头青陈二狗和他杠上了。“国家会帮我们想办法,但我们是不是要先动起来,有个态度?不可能二郎腿翘多高的等着国家给你修吧?”拉古乐此不疲地做着楞头青的思想工作。

过完正月,拉古叫上自己一家五口,扛起铁锨锄头,朝村头走去,一干就是半个月。隔壁老张实在是看不过去了,也带着全家加入他的队伍里。接下来的几天,老李家、老赵家、老黄家……队伍日益壮大。拉古见状,笑得嘴巴咧到耳朵根。

人背马驮,风餐露宿,几个月下来,一条两米多宽的毛路终于初见雏形。休息时,几个老者嘴里叼着烟斗,手按锄头把,问道:“拉古,你说这条路通往县城,那县城又在哪个方向?”“县城啊,在山的那一边!”拉古用手指着远方。说完,吐了泡口水在手心里润了润,接着又扬起了锄头。

当地政府得知寨子里修路,多方协调弄到了水泥,并派了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水泥拉到现场的那天,众人开心得不得了,拉古正准备安排人员夜间看护,确保水泥不丢失。这时,人群中挤出一个人,丢下手里的铁锨,跑到拉古面前。“我来守吧,反正我在家也是一个人。”说话之人,正是楞头青陈二狗。众人见他自告奋勇,顿时都齐刷刷的翘起了大拇指。

去年回老家过年,走的还是那条路,不同的是,之前崎岖的山路,现在已全部硬化成了两米多宽的水泥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说:“这是赶上了好时候,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光是那一车一车的水泥,就不知要花多少钱?”进村公路终于修通了,祖祖辈辈留在山间小路的脚印,也被混凝土覆盖。

途中得遇拉古,扛着锄头沿水泥路往县城的方向走,我打了声招呼:“拉古大叔,这是要去哪?”“我去看看道路给还畅通?好让你们都能开车回家过年!”拉古说完,用他那粗糙的手擦了擦胸前那枚闪着金黄色的党徽。

换   鞋

在彝山,成了家的男人若穿上一双绣有漂亮图案的布鞋,那自然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因为在寨子里的人看来,这家的媳妇必定是心灵手巧。所以,青年男子选姑娘,往往也更看重姑娘的针线水平。久而久之,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人人都练就了一手穿针挑线的技术活,农闲之际,便会三五成群的邀约着坐在村头的歪脖子树下切磋针线技巧。

这样平淡的生活,持续了好几辈人。

楞头青陈二狗是个孤儿。听父辈讲起,在陈二狗十岁那年,彝山连下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雨,雨脚还未停,寨子前的河里已是泥浆翻滚,洪水滔天。也不知从哪漂下来好多木料。陈二狗他爹禁不住诱惑,下河捞木料就再也没有回来。他爹走后,陈二狗母亲终日以泪洗面,没过三四年,也走了,留下了孤苦伶仃的陈二狗。

日子一天天就这么过去了,陈二狗也渐渐地长成了大小伙子。他平时也没啥事可干,整天就爱挤在歪脖子树下那群小媳妇堆里看他们做针线活。“二狗,要不我们教你缝鞋子,以后等你娶了媳妇,就可以缝给你媳妇穿了。”村里那些小媳妇见他整天在那凑挤,经常取笑他。在寨子里,一直以来,都是女人给男人缝鞋子,从未听过男人给女人缝。陈二狗听到这话,感觉那几个小媳妇分明就是说他是个女人。

为此,他郁闷了好长时间,连晚上睡觉做梦,都会经常梦到那几个女人说要教他缝鞋子。但是每当人家这样说他时,他好像又找不出什么硬气的话来回。一日,寨子里来了两个五短三粗的大汉,一进村就吆喝要买大猪、买肥猪。陈二狗坐在女人堆里,眼睛死死地盯着这两个汉子。

“哟,二狗,你看上他们哪个,我去给你做媒?”有女人问他。旁边几个女的听完这话,笑得前俯后仰,不停地拍打自己的大腿。

“怕是你瞧着人家还差不多?”陈二狗伸手掐了一下说话女人的手膀子,接着说道:“你看,看他们脚上穿的……”几个女人听他一说,都停下了手里的针线活,目光一齐扫向了两个大汉的脚上。看了好久,谁都没有说话。

自那天之后,在村头歪脖子树下缝鞋子的小媳妇越来越少了。村里的男人也明显的越感觉到自己的女人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但一时间,谁也说不出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只是她们似乎都不喜欢再去捣鼓针线活了。

这年的火把节,彝家山寨格外的热闹。自从那年拉古把大伙请到自家菜地跳脚之后,这块地,就成了山民们聚集的场所。在这样的日子里,免不了又要“大跳一場”。正当众人换上崭新的布鞋围站一圈要准备出脚时,陈二狗骑着摩托车冲到了人群面前,随着“嘀嘀”的两声喇叭声响,摩托车停在了地边上。大伙转身望去,只见这二愣子从摩托车上下来,一大脚跺在地上,顿时冒起一阵黄灰。

“哟,我还以为又是买肥猪的来了呢?这皮鞋把我眼睛都要亮瞎咯!”人群中一女的说了一句,引得大伙一阵哈哈大笑。

自从陈二狗在火把节那天穿了一双皮鞋之后,寨子里的男人纷纷效仿,千方百计地讨好自己的女人,求她们给自己也买一双。价格高低不说,只要是皮鞋就行,之前自家媳妇缝的布鞋,统统扔在了一边。至此,女人们也干脆把针线活丢一边,既然男人可以穿皮鞋,女人为何又不可以……一时间,寨子里的青石板路上,穿皮鞋走路时发出的“咚咚咚”的声音不绝于耳。

脱   贫

“朱老三脱贫了!”面对这钢筋混凝土的三间砖房,寨子里的人始终就是不相信朱老三有这个本事盖房子,而且还是钢筋混凝土的那种。

乔迁新居的那天,朱老三站在新房的大门前迎接客人,一遍又一遍的给前来做客的人们传烟。看他的表情,那嘴都笑得咧到了耳朵根。一时间,疑惑敬佩之情,充斥着寨子里的人们,他们手里接过带把的烟点燃,猛猛地吸着,心底却狠狠地在骂他:“这个狗日的朱老三!”

前边几年,村里按照上面的政策给他评上了“贫困户”。起初大伙也没觉得什么,只是想着他这个家庭情况,穷了叮当响,给他个贫困户的“头衔”,也算是可怜可怜他。当时村长拉古召集村民开大会,宣布朱老三列为贫困户的时候,大家也是同意了的,只是谁都没有料到,短短两三年,他就来了个咸鱼翻身。他这三间钢筋混凝土的砖房,插在大伙的土掌房中间,显得格外的耀眼。

朱老三在彝山,那是个出了名的酒疯子。三十老几的人,正事不干,就是好吃酒。三杯酒下肚,天不怕地不怕,就連媳妇也拿他没有办法。有一次,他在外边喝醉酒回来,把媳妇按在床上打,他爹鬼火一冒,干脆把他拖了丢在猪圈里,没承想这家伙还是不依不饶,揪着老母猪的耳朵不停地扇巴掌,打得老母猪不停地发出惨叫声。或许也是无法忍受了,母猪转身就往他脚上踩了一脚。过后,朱老三就落下了病根,走路一瘸一拐的。

这件事很快就在寨子里传开了,寨子里的人喜欢开玩笑,另外给他取了个比较高端大气的名字——“猪总”,意思是说他总和猪一起睡觉。起初他以为人家是叫他“朱总”,心想自己毕竟也是带“总”的人,听起来也比较显身份,也就随大伙这么叫了。有一回,几个小媳妇正在村头的歪脖子树下缝鞋子,陈二狗挤在她们中间,边嗑着瓜子边和她们吹牛。看见朱老三赶街回来,手里还拎着一块猪肉,便起身和他说话。

“哟,猪种今晚要改善伙食了?”

“你才是猪种呢!”

陈二狗嘴里正嗑着瓜子,吐字不清,把“猪总”叫成了“猪种”,旁边几个小媳妇一听“猪种”二字,又想起他之前在猪圈里睡了一晚,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边伸手去拍陈二狗的脑袋:“你这个坎脑壳的!”

从此以后,朱老三对“朱总”这个称呼简直讨厌到了极点。渐渐的,人们似乎已忘记了当初起的名字到底是“朱总”还是“猪总”,只是经陈二狗这么一叫,大家又都改了口,叫他“猪种”。

一天,乡上来了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刚进村就问朱老三家在哪住。大伙想了半天,才想起“朱老三家”就是“猪种家”。这二人一进门,就在朱老三家里里外外到处的看,又是问家庭人口,又是问经济收入。边问边记录,搞得朱老三很不自在。等他们问完,朱老三才又反问他们:

“你们问了我半天,是不是有什么好事情?”

“是有好事情,我们打算给你介绍个工作。”

“哦,介绍工作?这个倒是好事!”

“你家目前的情况,没有子女上学,老人岁数也不大,适合两个都出去打工。”

其实朱老三这个人倒是不懒,就是好那口酒,之前也想着出去弄点钱,正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事情做,现在,正如了他的愿。这天下午,两口子收拾好衣物,就和乡上的这两个年轻人出去了,留他爹在家看门。朱老三两口子离开寨子一走就是三年,“猪种”这个称呼在寨子里似乎也被遗忘,没有人再提起。

朱老三回来盖了砖房,村民们实在是忍不住了,都跑去向他打探挣钱的奥秘,包括村长拉古。朱老三当着大伙的面就是不说,等人少的时候,才悄悄地告诉拉古,两口子被乡上介绍到外地的一家工厂上班,朱老三媳妇下班后又去做了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

“三年时间也挣不来三间砖房的钱啊?”拉古有些怀疑。

“危房改造,政府补贴了一半。”朱老三道出了实情。

危房改造这个事情,拉古作为村长自然是知道的,本来他也想着再努力几年,给自己的房子也翻了重新盖,只是出乎他的预料,在寨子里盖第一间砖房这个事情,会让贫困户朱老三抢了先。

自从新房盖起,朱老三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他照常还是喝酒,也偶尔会喝醉,只是再也没有打过媳妇。他爹在寨子里更是神气,手上提着个大烟斗,见人就讲自己家的砖房盖了多少钱,政府又补助了多少。每当说道“政府补助”,朱老三都会瞪他爹一眼,暗示他爹不要“乱说话”。但心底那个开心,或许只有他自己才最清楚吧。

这一年,乡上再次排查核实贫困户,按照贫困户的申报标准,朱老三的大名显然已经不在“贫困户”的名单之上了。

责任编辑:李军学 王 莹

猜你喜欢
小媳妇寨子大伙
水泊梁山行
巨大的回报
哪里哪里?
难看的相貌
一百元
寨子
老人的尊严
掐喉咙
脚下生风的磊编
一个人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