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的路

2021-06-08 01:29罗苑丹
金沙江文艺 2021年1期
关键词:河村小村上车

“喜宝,快起来,我们得走了”。奶奶在灶屋里喊。麦粑粑的香味一阵阵地传来,我使劲把眼睛眦开一条缝。窗外黑洞洞的。翻个身,继续睡觉。

伴着墙上新贴的图画继续入梦。草如碧丝,小溪亮晶晶的奔跳。高柳垂杨,树下那是谁呀!丝帛般的衣裙随绿烟缥缈。

“起来了”。奶奶的声音再次传来。屁股上随即挨了一巴掌。我一骨碌翻身起来,晕头转向跳下地。乱草似的头发被一把揪起,三下两下扎起个鬏鬏,旋即被拖着出了门。

凉风吹来,我打了个激灵,晃过神来。今天我们要去县城呀!

我们摸黑出了村子,走向村對面黑黝黝的大山。要赶在十点半前到羊臼河,坐火车到甸心,再转乘班车到县城。

爬上村子对面的大山,我几乎用尽了力气。我曾无数次站在厦坎上眺望过这座山,想象山那边,那是个全新的世界。

攀山而上的土红色路面,和喘气声一样高低起伏。远远看来青黛色的大山,竟然荒凉得像村中老头子的胡须。爬到山顶那一刻,我懊恼地发现希望全落空了。山的那边还是山,从近到远,层层叠叠,极目之处,全是大山。

我泄了气,搓着脚跟在奶奶后面,踢地上的黄土、石砾。奶奶几步掉转回来,拉起我的手。“快走,从这里去都是平路了。翻过前面那座山,我们就到了”。奶奶伸出手,指着远处模棱两可的群山。

路果然平缓了不少。土红色粗粝的大路变成了曲折的林间小路,太阳升起来了,草叶凉丝丝地从脚背划过,阳光在穿梭而过的叶片上闪烁。

小鸟“叽叽啾啾”,叫个不停。我在冉冉晨光中高兴起来,边走边跳。脚下忽然一滑,正惊魂未定,奶奶三步两步过来,反手把我提到一边。“就知道跳,踩到鸡枞都不知道”。我低头一看,密密麻麻一片鸡枞,刚冒出滑腻腻的小头。奶奶随手捡根树枝,撬起鸡枞,提着继续赶路。

到羊臼河坡头时,太阳早已升到头顶。山峰高耸,我站在云端。谷底就是羊臼河村,连同脚下这座山,羊臼河村四面高山夹击,一条大河奔流而过,雷鸣般的响声从谷底升起。坡的底端,村庄景物清晰可见。目光往下,一溜儿陡坡下去,遥遥相望的小灌木,被横贯的风撕扯得怪模怪样,满腹委屈。

坐着刚喘上气,山肚子里响起了轰隆声,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咣当咣当”“哐当哐当”,间或一声长鸣。“火车来了。”我跳了起来,看着眼前深不见底的大坡,真希望长出翅膀,一飞就到谷底。“不会的,时间还早,那是货车!”奶奶抬头看了看太阳。

我们站起来。再次看向山谷时,一辆火车“轰”的一声,从群山包围中冲了出来,拖着一截又一截车厢,奔过村庄,又一头扎进群山。山谷雷声轰鸣,久久回荡。

我有很多问题急需求证。比如,火车到底有多长?车厢里都拉些什么?它有多大力气?要开往哪里……

全都没有问出口。下山的艰险,远远超出一个孩子的认知。满山梭脚石不仅磨脚,还卡住了喉咙。我猫着腰,揪住一棵小树,丈量好下一棵小树的距离,慢慢松手往下。若是一个打滑下去,下一棵小树就是阻挡的障碍。在这个大坡上,我尝试过梭坡坡,手脚并用,脸贴地面背朝天后退等动作。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货车呼啸而过。声响袭来,总会忍不住紧张,再疲惫也不敢休息。那是提神振气的良药,生怕在咫尺之间,眼睁睁与火车擦肩而过。

经过一段陡峭的爬行,坡度渐渐放缓,终于越来越平坦,一脚踏上了光滑笔直的水泥路。

坐在站台等火车的时候,我真希望自己就是羊臼河村的姑娘。就像此刻,风从河床上吹来,暖暖的,凉凉的,树木猎猎作响,路面干净无尘。最大的好处是出门就可以坐火车,去往县城,去往远方。

羊臼河村的小卖铺也比我们村里的讲究,最扎眼的是一大把迎风招展的彩色软纱发带,每种颜色都喜欢,若只能选一条,就要大红色挑金线的。

奶奶也想给我买,奖赏我一路上没有拖后腿。想来想去又没有成行。理由是到了城里,比这样好看的多了去,何必在这个小村子里买。

羊臼河村四面高山围峙,群山之北,山肚子被打开一个豁口,黑黢黢的火车洞暗藏神秘与诱惑。洞外不远,长龙似的钢铁大桥被一排排巨大的桥墩支撑着,跨过河流,跨过峡谷,排山倒海地来,又蜿蜒着从南边大山的豁口钻了出去。

又有轰鸣声远远地传来。奶奶看了看站台上的挂钟。“火车来了”。她下了指令,迅速抄起地上的包挎在肩上。我赶紧跑过去,紧紧抓住她的衣角。

轰鸣声越来越近,随着几声长啸,火车头钻出洞口。紧接着,车厢一截一截被拽出。我惊讶地发现,火车像一条巨型青虫。圆滚滚,绿茵茵,头上明晃晃的灯是眼睛,车厢上的窗子是身上排列整齐的斑点,或者,那也是眼睛,一身都是眼睛。经过弧形弯道时,它顺势扭成半圆,更是大青虫的模样了。

这个奇葩发现吓我一个哆嗦。不等我回过神,它锯子齿似的脚,早已扭动着爬过来。轰隆一声从面前冲过去,带起强劲的风,脚下的路面在颤抖。

在羊臼河车站上车的人不多,没等多久,我们就上车找到了座位。奶奶指着半山上两山间的一段铁路,说火车要从那里下去。我完全没搞清楚状况,明明要上去,怎么绕个圈又要下去!

不过我完全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操心,我沉浸在坐火车的喜悦里。奶奶还说,羊臼河车站离小村站很近,如果在羊臼河站没挤上火车,跑到小村站,兴许还能赶上。这倒是让我紧张了很久,在排长队上车的时候,我留了个心眼,总想着是否需要拔腿就往小村站跑。

火车缓缓启动,渐渐快成一道闪电。一路上小站很多,火车每个小站都要停靠两分钟。

往上走是小村站,阿南庄站,龙骨甸,黑井,甸心。后来我才知道,当天经过的五个站,是成昆铁路南成昆线上最惊心动魄的路段,途径了六渡河展线、巴格勒展线、法拉展线、大田箐特大桥。

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走路快。羊臼河站到小村站就是实例。两站直线距离几乎只有一公里,而两站的区间长度则为十公里,车站高程相差了九十米。著名的六渡河展线,火车四跨六渡河,来来回回奔忙,只是把一公里拉长成十公里,顺势爬高了九十米。

过了小村站,上车的人渐渐多起来。特别是黑井站,挤挤密密的人蜂拥而上,眼看火车就要开了,站台上还有很多人没有上来。我正为他们担忧,一回头,面前的台板上忽然多了个小孩,随即,一个男人从窗口爬了进来。胆大的人纷纷效仿,看风景的窗口瞬间成了他们上车的通道。

车厢拥挤起来了,过道挤得严严实实,座位前也站了不少人。背花篮背背篓的,扛木头扛锄头农具的,牵着大女儿抱着小儿子的,挤得想从座位上站起来都不可能了。

往前走了沒多久,过道上人群开始骚动,推挤着向门口涌。是甸心站快要到了。我们也想挤到门口去,好尽快下车去赶班车,只是眼下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干着急!

车缓缓进站,我们正努力往外挤,身边的男人忽然跳上台板,翻身从窗口一跃而出,踉跄几步后,迅速向站台那边跑去。只见他飞快地爬上路边的斜坡,消失在站台之外。

人们接二连三,先从窗口抛下物品,人跟着跳了出去。大多数人都跑往同一个方向,消失在同一个地方。奶奶也曾想把我从窗口弄出去,自己再跳下来。几经观察,终于放弃。待火车终于停稳,人们都下得差不多了,我们才勉强下了车。

七问路八磋磨,我们终于顺着人们飞跑而过的地方,找到了汽车站。

奶奶去买票,售票员说先上车后买票。我们又赶紧去找车。终于找到了。远远看见那辆写着甸心到牟定的客车,我们飞跑着过去。

到跟前一看,车上早已坐的坐、站的站,插木桩一样挤满了人。门外还有不少人不断往上挤。车门关了多次,始终关不上。驾驶员烦躁地下来,挥着手臂,把挤在门口的一干人撵下了车。

原来,甸心到县城一天只有一趟班车,人多车少,只能是谁先上车谁坐。火车上迫不及待跳窗,往同一方向飞奔而去的人,都是忙来抢座位的呀。我们终于后知后觉。

要坐车只能在甸心住一晚,第二天去抢位子。要不然只能走着去。我看到奶奶把手伸进裤包,把用塑料袋包裹着的几张纸币捏了捏,狠狠心作了决定。

我们在候车室吃了麦粑粑,穿过热闹的街道,沿公路往县城进发。原以为爬上村子对面的大山,已经是我最大的本事,最远的梦想;结果又走了将近十里,到了羊臼河。原以为赶上火车,已是大功告成,苦尽甘来;没想到,路,才刚刚开始!

甸心站到县城二十六公里。多年后,我多次回忆走完这段路的经历,却总也理不清头绪。那更像一个梦,路怎么也不到边,我轻飘飘地移动,两旁的村庄、树影,虚幻漂浮,光影重叠,有时穿过河道旁影影绰绰的竹林,有时晃过依山挖出的洞穴似的房子。

中途可能遇到过一个短暂同行的人,背过我一段路,在他快要到家和我们道别时,我不得不下来接着走。我多希望奶奶丢掉那袋看起来越来越重的鸡枞,多背背我。

天将黑,在离县城不远的马厂坡头,奶奶终于拦下一辆三轮摩托。她请求司机载我们到县城,司机摆摆手,表示不到城里。奶奶拉住他的手不放,像抓着最后一根稻草。“求求你,孩子一大早就走到这个时候,实在走不动了,求求你……”。

后来,不管家里人怎么责怪奶奶,埋怨她让一个七岁的孩子走了那么远的路,我却始终没有怪过她。总也忘不了,她央求司机带上我们时亮晶晶的眼睛。

坐上三轮摩托,凉飕飕的晚风呼呼而过,恍惚的意识又开始清醒。我开始羡慕三轮车司机神一般的背影。我也想拥有一辆三轮摩托,跟眼下这辆一模一样,遇上赶路人,我会让他们上车,拉着他们,迎风奔驰。

几年后我到县城上初中,去县城不一定非要到羊臼河坐火车了,可以到五六公里外的新田村坐班车。当然,我也曾在羊臼河半坡,目睹火车呼啸而过,不得不在羊臼河住上一晚;也曾从县城坐班车去甸心,搭火车到羊臼河,爬上羊臼河大坡回家。

回望来时的路,村庄坚硬、苍凉,一路沟壑横生,高山峻岭。那些至今依然没有达成的愿望,那些需要终其一生去实现的梦想,让我虽然一路磕磕碰碰,却始终不肯停歇。

只要翻过前面的大山,总能去往远方,找到梦中的柔软。我总记得,当年在羊臼河看到的红纱发带,后来到了县城,甚至一直以来,始终没能找到。

始终记得,那年,奶奶在黄黑的泥墙上,贴了四张塑料图画。画上,花那么美,人那么美,题的诗也那么美。“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诗从奶奶嘴里念出来,苍蝇嘤嘤嗡嗡的叫声瞬间止息。我走出家门,看见远处的大山,土红色的攀山大路阳光灼灼。

作者简介:罗苑丹,女,1983年生,彝族,云南牟定人;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表于《海外文摘.文学》《边疆文学》《滇池》《散文百家》《云南日报.花潮》等,现供职于牟定县文联。

责任编辑:李 夏 王 莹

猜你喜欢
河村小村上车
小村的呼噜
小村之恋
A Study of Code-Switching in the Series Films of Rush Hour
防晕车
Take a Bus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下)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名古屋市长再次拒绝道歉
名古屋市长欲访中国大使馆被拒
名古屋市长再就大屠杀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