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合一”

2021-06-09 01:05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北校区大队辅导员宋予芳
少先队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榆林市黄沙植树造林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北校区大队辅导员 宋予芳

队员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光辉历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志不改、道不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目标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号召大家共同奔赴更加壮阔的新征程。

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也是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一贯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那么,人与自然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呢?如果说“天”指的是“大自然”,“人”指的是“人类”,那么,几百年来,人类对于自己和大自然的关系常常存在着误解,认为我们应该征服大自然,也就是“人定胜天”。但是,当我们对大自然肆意破坏、掠夺资源的时候,也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比如沙尘暴、雾霾。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发现——只有和大自然做朋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够将人类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这就是“天人合一”。

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对比。瞧!一幅黄沙漫天,一幅满目苍翠。队员们,你们觉得这是同一个地方吗?这里就是即将消失的“毛乌素沙漠”。

“毛乌素”的意思是“不毛之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70年前曾有这样一首歌谣:“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黄沙压田又埋房,沙进人退走他乡。”可见,当年环境是多么恶劣啊!其实,在一千年前,毛乌素沙漠也曾经水草丰美、牛羊成群。但后来,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对于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使它成为了一片“人造沙漠”。

70年前,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只有0.9%,流沙就像一个恶魔,无情地吃掉宝贵的农田和牧场。而更为严重的是,一步步被吞没的,还有老百姓的家园。再这么下去,整个榆林市都会被沙漠吃掉!

70年间,榆林市的老百姓们在党的领导下,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不断缩小毛乌素沙漠的面积。所栽种的树木如果每隔一米排一棵,可以绕地球54圈。森林覆盖率由0.9%提高到34.8%,沙化治理率达到93.24%,这片沙漠即将从中国版图上消失。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中国人民凭着一代又一代的坚持,创造了人类治沙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都设立了“植树节”,但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般认真,几十年如一日地去植树造林。中国成为了目前全世界森林面积增加最快的国家,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息息相关,与我们坚持在一个个国家“五年规划”中持续开展生态保护息息相关,与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在全社会宣传“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造林绿化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带头植树,带着少先队员们一起植树。他对孩子们说:希望你们像小树苗一样,长成参天大树、茁壮成长,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大森林、人才森林!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化为行动。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在这方养育我们的土地上,徐徐铺展开来。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每一位“村民”都应该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所以在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还提出我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作为一个大国,我们更应该以世界视野和天下情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盛世如欢歌,百年正韶华。队员们,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在未来的新征程中,绿色将成为发展底色。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参与植树造林,学习垃圾分类。让我们和大自然做朋友,在绿色发展中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榆林市黄沙植树造林
万里黄沙处,一座正在消失的古城
叶锐仙作品
植树造林 保护家园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战黄沙” 郭成旺一家四代与4.5万亩沙漠绿洲
黄沙覆身(节选)
植树造林作贡献
植树造林绿化浙江大地
赶不走的“小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