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庆阳剪纸的艺术特征

2021-06-11 23:32张保龙
锦绣·下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历史渊源艺术特征

摘要:庆阳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民间文化艺术财富,它以意念造型、物我互动、古老典雅、粗犷狂野、天然率真的艺术特征为世人所瞩目。现就其具体的特征内容予以解释说明,以加深人们对这门古老而年轻的民间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庆阳剪纸;历史渊源; 艺术特征

庆阳剪纸是流传于陇东一带由劳动人民世代口授心传的一种古老的文化艺术形态,它是庆阳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劳动妇女表达思想观念、抒发个人感情的主要方式。

它萌芽于先秦,产生于汉晋。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阿斯塔那古墓中出土的北朝時期“对马”“对猴”“忍冬”等团花在庆阳剪纸中早就是常见的传统图样。北魏时庆阳剪纸继续成长演变,北魏胡灵太后,归葬其父于临泾,“纸幡蔽道”。唐“安史之乱”时,杜甫北上灵武投奔唐肃宗时途经彭阳写有《彭衙行》一诗,诗中说“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就是对陇东一带剪纸招魂习俗的形象记述。元、明、清以来继续发展盛行,二十世纪达到高峰,逐渐形成了庆阳剪纸意念造型、情意交融、古老典雅、粗犷自由、天真烂漫的独特艺术特征。

—、意念造型的抽象艺术创作思维。和长江流域剪纸偏重于拘象形象塑造创作理念不同的是,作为黄河流域的庆阳剪纸艺术创作注重的是意象美的表现与传达。老一辈庆阳剪纸传承人剪纸时从不先描稿子,她们只是用牙签或者剪刀尖儿在大红大绿的纸张上随意比划一下,根据其痕迹的大体轮廓,拿着剪刀一路剪去,想到哪里剪到哪里,想到什么就剪个什么,需要什么便剪个什么,自由想象,不受程式的羁绊,中得心源,师法造化,主客一体,一气呵成。在整个庆阳剪纸创作的过程中,始终根据内容需要来添加物象,而这些物象又统一于作品的整体创作思维之中。乍一看有时觉得毫无道理,仔细琢磨才觉得其合乎情理甚至舍此别无他法,舍此不能尽达其意。这一切意念创作的基础其实来源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本源哲学思想和“物我互生”的原始生存法则认知理念,朴实无华地表达本意,直接明了地阐述主旨。在思维过程中不停地剪辑表现元素,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完善表现对象,以取得思想主题的突出完整和艺术效果完美统一,正是庆阳剪纸意念造型的独特作用所在。

二、情景交融,创作过程中的物我互动。庆阳剪纸作品大多是有感而发的感情结晶,从红白喜事到节日风俗,到处都会见到剪纸的影子,不离不弃地伴随着人们的一生。这些剪纸作品,凝聚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悲愁忧伤等多种情感元素。庆阳剪纸艺人在农闲节下剪纸时,坐在炕头上,树荫下,小院中,常常一边铰花一边哼唱着陇东的民歌小调,经常听到的有《十劝郎》、《冻冰》、《剪窗花》、《推炒面》、《绣荷包》、《珍珠倒卷帘》、《清凉凉水儿》、《采花》等等,她们一边忘情地唱着,一边忘我地剪着,让自己的各种情愫自由自在地在剪纸中散发着!自我天然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就融入到剪刀下,融入进了剪纸中。

三、高古典雅,原始朴素的传统情结。中国许多民间传统文化元素符号在庆阳剪纸中屡见不鲜,甚至有的剪纸内容中的元素符号在全国都绝无仅有。这与庆阳历史上多民族聚居与文化融合渗透不无关系,与独特环境下人们的文化认知与变迁密切相关。庆阳是黄河流域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是戎、羌、匈奴、鲜卑、党项等多民族长时期的聚居繁衍地,周先祖不窋等北迁到此,数十辈人在这里教民稼穑,文启众智,礼化世风。所以庆阳剪纸蕴藏着丰富的多民族图腾崇拜文化遗存就不为奇怪了,但它们最终还是归依和融入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等主流文化体系。儒道文化是主杆,其他文化元素遗存为枝叶,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所以兰州大学的柯杨教授曾经说“庆阳剪纸是骨子里的典雅和古老”。庆阳作为周礼文化的辐射区,重教化,敦人伦,这些文化基因都折射在农村妇女的剪纸作品中,因为文化而典,因为礼仪而雅,委婉含蓄,有法有度。

四、粗犷豪放,个性张扬的人文气质。庆阳剪纸艺术按风格特点分为前塬派和后山派,前塬派剪纸刀法细腻,典雅庄重,时代感强。后山派风格想象奇绝,粗犷狂野,幽默诙谐,任性大胆,其内容包罗万象。图腾崇拜的元素符号极为常见,龙、虎、狮、犬、苍狼、白鹿等动物图腾崇拜图案,鱼、蛙、莲、人祖、人阴等生殖崇拜图样都是其经常运用的剪纸符号。在历史上,庆阳人民常期与严酷的生存环境做着顽强不屈的斗争,人们渴望借助于神秘而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战胜困难,征服自然,他们就这样用剪纸诉说着生活的艰辛困苦,用剪刀表达传递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庆阳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陶复陶穴”之地,过去人们世代居住在黄土窑洞里,几乎家家窑洞都像是民俗剪纸的展览馆,有炕花,窗花,门花,壁花,箱花,囤花等等,张弛有度,美不胜收,既是劳动人民艺术才智的充分体现,又是恢宏壮观的黄土风情画卷!

总体来看,庆阳剪纸的艺术特征是剪纸作品创作过程中形成的共性特点,它在形象塑造上师法造化、主客一体,其包罗万象的文化艺术元素符号与复杂多样的表现内容完美结合,是庆阳剪纸传承人在充分表达自我思想感情过程中又与庆阳独特而丰厚的历史文化环境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光普《陇东民俗剪纸》,辽宁美术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

[2]靳之林《生命之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90-120.

[3]王义 刘全宝《庆阳民间艺术之魂》,新华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4]王光普《大师祁秀梅》,甘肃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办公室,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版.

[5]镇原县文化广播影视局,镇原县文化馆《庆阳剪纸纹样》,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作者简介:张保龙 (出生年月:1976.03.10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甘肃省镇原县太平镇柳咀村,学历:大学 ,职    称:馆员,研究方向:群文.

(镇原县文化馆 甘肃 庆阳 745000)

猜你喜欢
历史渊源艺术特征
高州民歌源流考
凤阳凤画艺术特色研究
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历史渊源探究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浅谈东海吕剧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