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与微血管 密度、微血管面积的相关性分析

2021-06-14 09:28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8期
关键词:微血管造影例数

吕 娟,万 静,张 利(通讯作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超声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临床在研究肿瘤方面中,血管生成是主要热点之一,但对于肿瘤血管生成指标的获取,免疫组化技术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同时还会影响临床指导工作的开展[1]。基于此,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另寻一种更为有效合理的检查诊断方法非常重要。超声造影是临床常见检查方法,有研究指出,即便是直径未超过40μm的微小血管,超声造影的实施也能将其有效显现出来,可使感兴趣区域微循环血流灌注过程实时显现,通过对病变血流动力学特征的评价,能对病灶微血管情况有效判断[2-3]。故而,本研究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74例PTC(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对象,经开展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分析检查血流灌注参数和MVA(微血管面积)、MVD(微血管密度)关联性,做下述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时段我院接收的74例PTC患者为对象,其中有男性48例,女性26例;年龄24~74岁,平均(53.46±2.24)岁;病灶0.4~3.3 cm,平均(1.46±0.55)cm;峡部、右叶和左叶所占例数分别是7例、39例和58例。根据病灶情况对所选病例进行分设,≤1 cm组(n=29)、≥2 cm(n=45)组;另外,所选病例还可根据颈部淋巴结病例结果分设为未转移组(n=44)、转移组(n=30)。

1.2 入选与剔除标准

1.2.1入选标准 此次研究选取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有实性结节,且结节直径最大不低于5 mm;研究所选病例年龄24~74岁;研究选取对象均知晓同意研究开展。

1.2.2剔除标准 精神功能严重障碍者;肝脏、肾脏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伴有滋生免疫性病症、基础代谢性病症者;对研究进行不配合者。

1.3 方法

此研究开展所应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医疗专用设备,型号为S2000型,探头选择9 L4线阵高频探头,7~9 MHz为仪器频率,配备CPS(对比脉冲序列)造影成像技术,并配带定量分析软件。选择由Bracco公司提供的造影剂,应用前混合5毫升0.9%浓度氯化钠溶液,经振摇后产生乳状微泡悬液。配备图像分析软件。

检查方法具体如下:指导患者仰卧,使颈前区全面暴露出来。开展常规扫查,对甲状腺结节情况进行观察,包括血流和大小、部位和边界、颈部肿大淋巴结有无等。对超声切面合理选择,随后转换为造影模式,探头发射频率在造影时保持在7 MHz,0.07为MI(机械指数)。在病例对象造影期间预设置条件维持不变。将2.4 mL造影剂经肘前静脉迅速团注,随后应用5毫升0.9%氯化钠溶液冲管。嘱患者保持呼吸平稳,同时对造影动态情况密切观察且予以详细记录,时间≥3 min。分析存储动态图:设置ROI(感兴趣区),选择时应将病灶或器官边缘避开,病灶内缘内有ROI边界,将肉眼可见的粗大钙化与液化坏死等处组织避开。尽量保持结节ROI和对照区域ROI在同等深度。对PCT病灶内和四周壶得甲状腺实质时间-TIC(强度曲线)与血流灌注参数情况获取,包括AUC和TP、Peak和MTT,分别对各指标测量3次,取均值;由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完成。

1.4 指标观察分析

以肿瘤≤1 cm组、≥2 cm组;淋巴结转移组、未转移组为判定对象,观察分析患者MTT(平均渡越时间)和TP(达峰时间)、AUS(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和Peak(峰值强度)、MVA和MVD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为数据处理工具,输入数据,χ2检验用率指标(n,%),即“例数、百分比”表示的计数资料,t检验用评分指标(± s),即“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的计量资料,P<0.05差异大。

2 结果

2.1 对比PCT患者结节血流灌注参数和MVA、MVD情况

≤1 cm组、≥2 cm组的MTT、TP数据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小(P>0.05);较≤1 cm组,≥2 cm组的AUS和Peak、MVA和MVD数据评分结果更高,对比结果差异大(P<0.05),见表1。

表1 对比PCT患者结节血流灌注参数和MVA、MVD情况( ± s)

表1 对比PCT患者结节血流灌注参数和MVA、MVD情况( ± s)

肿瘤大小 例数 MTT/s TP/s AUS/(%·s)≤1 cm组 29 61.65±14.83 44.58±14.73 836.39±195.96≥2 cm组 45 62.64±22.44 45.47±20.10 959.45±207.14 t 0.210 0.205 2.547 P 0.835 0.838 0.013

表1(续)

2.2 对比淋巴结转移不同者结节血流灌注参数和MVA、MVD情况

转移组、未转移组的MTT、TP数据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小(P>0.05);较转移组,未转移组的AUS和Peak、MVA和MVD数据评分结果更低,对比结果差异大(P<0.05),见表2。

表2 对比淋巴结转移不同者结节血流灌注参数和MVA、MVD情况( ± s)

表2 对比淋巴结转移不同者结节血流灌注参数和MVA、MVD情况( ± s)

组别 例数 MTT/s TP/s AUS/(%·s)转移组 30 64.98±17.32 43.73±19.39 1127.15±291.86未转移组 44 60.40±18.56 43.65±17.22 873.38±193.28 t 1.070 0.019 4.504 P 0.288 0.985 0.001组别 例数 Peak/% MVA/% MVD/(条·HP-1)转移组 30 16.85±4.37 10.29±2.45 143.11±31.70未转移组 44 13.79±3.56 7.53±2.30 102.66±23.20 t 3.308 4.936 6.340 P 0.002 0.001 0.001

3 讨论

超声造影技术的开展是通过将Sono Vue微泡的分布和运动显现出来,便于对血流微灌注在肿瘤组织内状态情况全面掌握,能将病灶微血管功能、分布和形态有效反映出来[4-5]。对于病灶血管生成,MVD可作为“金标准”[6];而MVA可看作是综合性量化指标,能将血管分化程度和其形态机能充分体现出来,可对血管与血管腔成熟度情况有效反映出来,可作为近几年对病灶血管生成评估的新方法[7]。在此次研究中,经上述分析阐述可知,AUC、Peak作为PCT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其和MVA和MVD处于正相关。因病灶具备功效性的微血管数目不断增加,则单位体积内因造影剂Sno Vue查收能和功能的微气泡灌注流量逐渐增大,则会有效增强被探头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强度[8-9],可清楚呈现病灶强化程度,使更好的AUC、Peak值表现出来,所以其可一定程度无创性、间接地将病灶MVA和MVD有效反映出来[10],由此能证实,对于肿瘤血管生成的反应中,超声造影灌注参数具有一定价值。然而,此次研究的开展仍有一定局限性,未能长期随访病例患者,再者此次研究病例对象选取偏少,所选患者仅是PTC患者,为能对结果稳定性进一步研究,则需要将病例类型样本适当扩大。

综上所述,AUC、Peak作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能将PTC的MVA和MVD情况有效反映出来,可对肿瘤微血管生成情况无创性评价,对评估PCT和其预后有重要作用,可推广。

猜你喜欢
微血管造影例数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