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与校园文化的多元性

2021-06-15 00:32翟屿潼
学理论·下 2021年5期
关键词:多元性大数据时代校园

摘 要: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加速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大数据技术的提升,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对校园文化多元化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要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多元性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適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特点;把握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构建“智慧校园”,引领新时代校园文化。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校园;文化;多元性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5-0073-03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海量信息数据应运而生。社会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研究。但是,与此同时,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筛选信息数据的难度,降低了人们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整个社会产生一种“快餐式”信息消费。高等院校的教育目的是为国家培育人才,校园文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关系着我国国民基本素质的提升。大数据渗透到教育领域,也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守住了校园文化这块阵地,合理利用大数据资源,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所以,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重视大数据时代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大数据(big data)一词自2012年以来,越来越被广泛关注,它最早由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主要用来描绘在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而与大数据密不可分的则是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思维。随着社会发展,大数据不仅被提及,也被广泛应用,并且给各个领域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目前,对“大数据”概念应用主要集中在科技界和企业界。它主要是依托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产生的海量信息数据资源,呈现出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数据传播变化快、不完备性的特点,从视频、图片、音乐、文字、位置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到数字、统计等结构化数据,从几秒钟之内的网络交易到成千上万的通话记录,都是大数据的具体内容。而这些数据能否为数据管控和管理提供有效支撑,则要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实效性。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疑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挑战和冲击。它渗透性强,影响无处不在,并渗透到教育领域。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技术由于其时效性、互动性、多元性等特点,已经被大学生普遍接受,大学生逐渐成为大数据的接受者和使用者,他们通过大数据的平台获取自我成长所需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大数据时代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很多高等院校也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创了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为学生提供有益信息,为学生带来互动交流的空间。大数据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更多新视角、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从根本上推动着高校改革的发展,推动着新时代校园文化的建设步伐。

不能否认的是,大数据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也给高校文化建设带来挑战。大数据时代的开放性,滋生了大学生隐私保护问题。大数据信息可能被滥用,且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可能并不能完全契合大学生的心理认知,给高校文化建设带来一定偏差。大数据发展给人带来的焦虑感,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素质教育带来挑战。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充分认识二者的关系,直面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二、大数据时代校园文化多元性的表现形式

(一)自我展示方式多元化

大数据平台丰富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方式。网络阅读的风靡,降低了大学生的阅读成本,满足了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大学生更加方便地进行阅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微信、微博的广泛运用,拓宽了大学生思维视野。另外,大数据时代每个大学生都可以创建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大数据平台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的空间。当前的自媒体平台,配有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大学生可以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帮助自己实现自我认知的提升,提高自身创作水平。各类自媒体平台,引导大学生开启内容创业之旅,同时营造了积极开放、创新有为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校园社交方式多元化

QQ、微信、微博、校园论坛等社交软件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交方式。QQ、微博、微信的交互性、新鲜性等特点与大学生活跃性、参与性强的特点相契合,在大学生中应用广泛。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交软件,自由表达个人心情、发表个人评论、展现个人生活,在朋友圈转发信息。大学生既是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自由表达自我观点,传播价值观念,成为校园红人。大数据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意见领袖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多元化的一个鲜明体现。同时也说明,校园社交平台上的文化氛围,展示了校园整体文化的一个侧面。

(三)获取信息方式和种类多样化

大数据时代也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获取的信息也更加多元化。来自不同主体、不同渠道的信息集中于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大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庞大的信息流催生了大数据,大数据的产生又反映出各种行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对于校园文化来说,信息和数据的多元有以下影响: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授课和学习资源,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大数据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指导,学院网站的在线课堂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科学研判学生对什么课程感兴趣,对什么课程不感兴趣,可以从智能手机、互联网等终端数据分析大学生学习效果和情况,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发出更多符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对大数据的有效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浪费,实现智能化教学。另一方面,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数据,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一些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及低俗信息、虚假信息,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三、大数据时代对校园文化多元性建设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给高校校园文化多元性建设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校园文化也受到外界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方面是大数据时代對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文化引导着校园文化向着开放性、个性化方向发展,增加了校园文化中自由、包容的内涵。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为国家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首先,高等院校的学生要培养自身自信、独立、勇于表达自我的品质,大数据时代的开放性恰恰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在参与信息的获取与传播的过程中,在组织学校网络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表达、决策、组织能力。其次,社交空间的扩大,也让学生提高了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通过关注社会热点,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缩短了社会化的时间。再次,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的载体,大学的校园文化对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有重要影响。大数据时代多样性、开放性、包容性文化渗透进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给校园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活动载体,使校园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同时,大数据能够更加科学地感知校园文化的走向和趋势,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大学生文化素养和水平,使高校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调查和了解大学生相关情况,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另一方面是大数据时代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消极影响。一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学习方式上有了革命性的影响,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师生关系的重构。传统的文化建设,可控性强,有明确的主体、载体、内容、计划,但是大数据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则容易遭遇瓶颈,大学生自主性增强,学习渠道增加,使虚拟空间取代了有形阵地,校园文化传统遭到解构,侵蚀了大学文化的引导功能。二是新媒体负载的大量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影响深刻,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不利于健康校园文化的构建。三是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交往模式,既扩大了交际圈,同时也使人际关系更为脆弱,现实空间的交际能力减弱。对网络过度依赖,容易诱发社交心理疾病,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这对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造成阻碍。

四、大数据时代多元性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

(一)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特点,树立校园文化建设新理念

大数据时代,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着眼“大数据”,树立高等院校文化建设的新理念。一是树立平等性理念。大数据时代实现了人人在表达上的平等,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再也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灌输和说教,而应该平等对待每个个体,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表达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人格思想。同时充分利用校园新媒体,如校园网站、论坛、微信群等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在与学生的多元互动过程中促进多元性校园文化的建设。二是树立约束性理念。大数据时代信息庞杂,在信息载体和受众上都存在广泛性,大学生在思想、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在行为道德上产生偏差,所以校园文化的建设一定要加强约束性,向学生传播法治观念,引导学生提高判断力和鉴别力,对学生进行行为和道德约束,做到不良信息不跟帖、不传播、不炒作,养成良好校园风尚。三是树立客观性理念。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信息繁多且真假难辨,所以校园文化的建设,一定要坚持真实性、客观性的观念,发布真实可靠的信息,抵制网络谣言,禁止虚假和有害信息,维护校园文化的权威性和健康运行。四是树立开放性理念。大数据时代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数据资源的共享,高校应当积极探索校园资源共享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使教育资源能够被有效整合,提高各类信息利用率,充分发挥信息数据资源在高校中的积极作用,不仅要实现本校内的资源共享,还要扩展到学校与学校之间,实现不同高校之间的资源的共融共通,使知识、文化流动起来,共同进步,共同促进,共同营造开放的高校校园氛围。

(二)把握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综合水平

大数据时代为校园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综合水平的提升。大数据时代数字化的趋势,有利于校园文化数字化平台建设,高等院校应该超前规划校园文化的信息化数字平台。一是在数字化设备等硬件上下功夫。完善校园网络设施和网络系统,为校园数字化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加大移动互联网的研发,开发校园新媒体专用平台,保证校园网络的有序有效运行。如开发校园网络系统,对当地大学生文化素质、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进行数字化测评,通过大数据对大学生整体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全面了解当地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基于数据分析制定相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引导良好的校园风尚。二是在文化建设形式上下功夫。适应高等院校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采取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传播校风校训及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加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创新文化建设形式,建立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将媒体平台打造成文化建设的新阵地,并依托平台数据,进行科学的大数据分析研判,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校园文化走向,多发布既能够引起大学生兴趣爱好,又能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高校把握文化引领的主动权,提高高校在文化建设上的影响力。三是在文化内容建设上下功夫。在信息数据高度传播的时代,要抢抓新媒体阵地,抢夺话语权,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创新信息内容,强调特色和个性。在文化建设上要更加注重内涵性,符合学院特色,加强对多元文化的宣传,突出多元性校园文化的特色。

利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的多元功能,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功能具有多元化特点,所以高等院校要积极利用其多元化功能,进行多元性校园文化的建设。一是利用新媒体的舆论宣传功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布权威信息,强化舆论引导作用,传播校园正能量,将校园文化建设成舆论宣传阵地和主流文化的倡导者。二是利用新媒体的服务功能。建设求知新平台,盘活学习资源,整合就业信息,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建设高等院校的求学求知之风。三是利用新媒体社交功能,为大学生提供情感疏导和心理咨询。建立健全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对大学生提供咨询和引导,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也为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三)积极构建“智慧校园”,引领新时代校园文化

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开启,当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型校园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都是高校创新文化发展的新机遇,可以预见,高校与科技的融合与创新,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校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要依托高科技,动态采集学生的各项指标数据,随时了解学生的成长数据,如睡眠习惯、运动习惯、专注力程度、疾病预防能力,及时了解校园环境。在高校安装智能身高体重仪、智能新风系统、考勤机器、智能手环、智能饮水机,通过这些高科技设备,形成一定的数据输入,从而掌握学生的相关情况,从而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多维度的数据整合,精准地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健康成长模型,帮助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运动管理,辅助学校制定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高校成为“智慧校园”,构建新时代高校校园新生态,形成引领崇尚科技、尊重科学的先进校园文化,这也将是未来校园育人的新模式。如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食堂安装了刷脸支付,并将账单的具体情况、食物卡路里和营养成分通过微信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上,让学校随时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也帮助学生自身调节饮食注意健康;山东大学也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了对学生宿舍的监控和记录,保证学生安全;北京交通大学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精准地了解哪个食堂就餐人多,哪個浴室洗澡的人少,方便大学生活;北京邮电大学基于互联网开发的智能揽件台获得了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大学校园依托大数据进行管理的模式,大大改善了校园环境,优化了校园服务,使校园文化更加趋于人性化和个性化,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先进性,使这些大学校园处处洋溢着科技感和现代感,而在这种校园文化氛围中成长学习的大学生,由于获得了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体验感,其思维和视野也会表现得更加开阔,创新意识更强,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大数据时代是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它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对数据的全面感知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思维和认知范围,其交互性、广泛性、多元性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的特征、趋势和功能,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多元性校园文化,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综合水平,拓宽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积极构建智慧校园,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信息资源、科技体验,丰富其学习生活和精神生活,使高等院校在大数据时代的浸润下,实现校园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佳峰,马岚.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安全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2]阮桢媛,王琳,张鑫,王齐,刘珊.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

[3]梁宁娜.关于高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1).

[4]禹春霞.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之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9(1).

收稿日期:2020-08-1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大数据分析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19KSC111)

作者简介:翟屿潼(198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多元性大数据时代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从大卫·贝利的时尚摄影看摄影艺术的多元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