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2021-06-15 02:26张琢
新长征·党建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人才专业

张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高校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源源不断培养出有坚定理想信念、适应形势任务的高层次人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高等教育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新作为,完成这一重大任务,培养更多一流人才,建设世界一流高校,核心点就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核心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提高政治站位。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这就是教育的历史责任。要引导和培养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锤炼高尚品德,努力在伟大实践中施展才华、实现理想。一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二是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三是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德才兼备,努力成为品行端正、素质优良的时代新人,成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材。四是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不断锤炼年轻人干事创业的真本领。五是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立奋斗之志、增奋斗之能、践奋斗之行,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提高服务经济社会水平。高校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高校利用自身的学科、专業、科技、人才、信息和文化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高校服务经济社会,最根本的是人才培养,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其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践证明,只有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才能彰显自身存在的价值。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经济发展了就有更大的财力支持高校发展,高校发展了就有更强的实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发展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基础研究和集中攻关,既转化应用一批重大成果,又培养一批高科技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提高高校办学质量。高校发展中要守好立德树人主阵地,争做科技创新主力军,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调整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不高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探索走应用型发展的路子,聚焦特色,形成优势,才能发展得更好。通过专业优化调整,将过剩专业、错位专业淘汰掉,为新专业建设汇聚资源,争取空间;通过建优建强每一个专业,形成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形成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生态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要不断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汇聚人才队伍、做强特色优势学科、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瞻性的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教师队伍素质是人才培养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是判断高校人才培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高校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就是要着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二是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广泛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尤其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把高水平教学与科研作为青年教师专业素养考核的基本要求,增强教师的科研活力和教学定力,促进教师开展研究型教学,应用好新形态教材,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三是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评价与考核,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大力推动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全面提升本科教学水平。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作为创新基地、人才成长摇篮,高校需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积极作为,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责任编辑/姜    姝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人才专业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毛遂自荐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