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潇贺古道探寻桂商精神之源

2021-06-15 08:55谢干兰郭璐汕
大观 2021年4期
关键词:精神历史

谢干兰 郭璐汕

摘 要:历史上,连接岭南与中原的潇贺古道与北方长城有着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在传播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连通商贸活动、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时间的流逝虽带走了古道的繁华,却带不走它的历史价值,文章从具有 2000 多年历史的潇贺古道上探寻桂商精神之源,以期提炼桂商精神,进而丰富桂商历史文化。

关键词:潇贺古道;桂商;历史;精神

注:本文系南宁学院2018年桂商研究项目“从泰国广西会馆探寻海外桂籍商人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2018GSZX02)阶段性成果。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汉朝汉武帝开辟了经西域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隋朝完成贯穿了南北的大运河,唐朝建立了以西安为中心的驿道网……时至今日,轻轨、地铁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便利,纵观古今中外城市发展的历程,无一不证明了交通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化沟通、商品流通、贸易往来、人际交流等都离不开它。本文通过对潇贺古道历史文献的发掘、整理,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寻桂商精神之源。

一、潇贺古道历史沿革

潇贺古道,又名秦建新道,原称岭口古道,后来被称为楚粤通衢、富川驿道。潇贺古道作为沟通岭南与中原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在春秋时期就有了最原始的“框架”,延至战国时,得到了进一步拓宽。秦始皇基于大一统目的,为加强对岭南的军事政治控制,开始“南平百越”,在原有小道的基础上修筑了由湖南道州进入广西贺州的陆路通道,形成了后来水陆兼程的潇贺古道。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一《地理门》条下云,入岭之途有五:“自福建之汀,入广东之循梅,一也;自江西之南安,逾大庾入南雄,二也;自湖南之郴入连,三也;自道入广西之贺,四也;自全入静江,五也。”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由湖南道州进入广西贺州的潇贺古道正属于入岭五道中的第四道。

朝代的更迭,潇贺古道也由最初的军事之路逐渐转变成发展经济的重要通道。中原地区的先进理念、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生活用品沿着这条通道逐渐进入广西,岭南百越土著民族经历了自然融合到强制融合再到自然融合的过程。加之潇贺古道还是华南地区陆地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早期最为便捷的连接点,所以大部分的中国产品需经过潇贺古道由中原开始运往南粤,之后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送到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远至红海沿岸。在灵渠失修、梅岭通道尚未开凿之前,潇贺古道更是承担了南北货物长途贩运和人员流动的重任,在沟通中原、岭南和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

毫不夸张地说,潇贺古道既是一条军事通道、古驿站官道,更是一条商业繁盛的贸易之路,一条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文明之路,一条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接之路。

二、桂商精神及其特征

桂商的形成过程是经济交往、民族融合的过程,它代表着历代广西商人的心血。桂商文化更是广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桂商文化是富民强桂的时代要求。

(一)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

潇贺古道除了是中原文化进入岭南地区的中转站,同时还是华南地区陆地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早期最为便捷的连接点,是中国古代丝绸、茶叶、瓷器、玉器等物品与亚非欧国家进行商贸活动的重要连接通道。因此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瑶族文化甚至海外文化都在这里融合,使得岭南地区本土的农耕文化不斷地吸收外来文化并加以融汇,最终形成了文化大杂糅的局面。贺州西约街的建筑便是外来建筑文化与贺州本土文化融合产生的区别于传统骑楼的独特建筑样式。这些骑楼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贺州当时的商业发展程度。

潇贺古道打通的不仅仅是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要道,更是打通了一条文明的文化走廊。原本束缚于“惟知农耕”“不事商贾”“重农轻商”的广西民众逐渐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商业贸易,从最开始的惧商、厌商、轻商到后来的争商、乐商、重商。圩市便是最重要的商品交易市场,盛产锡矿的贺州甚至衍生出了矿区圩市,使得从商的人数也逐渐增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是贺州走马乡人罗心田(1889-1971),一开始以做豆腐养猪为生,17岁在走马开“罗怡信”铺号,后又在钟山英家街设“绵安”护绸缎布匹店、“升泰”典当等。他又筹资在庇江开设“广发”店,后相继又在附城设“广信”“广生”筏,在平乐开“福兴祥”、桂林设“公泰行”,梧州开“公信行”等铺号,时有商业“状元”之称。

贺州八步是近代新兴的城镇,其建设之始也因经商而起,史载原有广东商人于清咸丰初年在临江北岸今永丰街处建店铺“八间”为商,粤语发音中“铺”与“步”为谐音,八步也由此而得名。当时居民因为可以通过这八间店铺买到各种各样的“洋货”,于是便渐渐地把这里当成了开阔眼界、山货交易的中心,八步也慢慢形成了墟市,甚至还逐渐成为湘南、桂东、粤西北边境商品集散地。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深深地融入了这所小城镇。

(二)诚实守信、重情重义的精神

重诺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商人奉行的原则。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这一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特性在广西人从事商贸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饮水思源,当反哺桑梓。曾因乐善好施有着“佛子大哥”之称的商号经理罗心田在遇到同乡求助之后,毫不犹豫资助了他。东莞广西商会开展“情系隆林,精准扶贫”捐助活动、广西远辰集团刘氏兄弟回馈家乡投资建设陆川、贺州民间慈善协会开展“阳光少年”助学活动等,无不体现着广西商人勇于承担社会职责。如今的广西商人更是秉承着爱国奉献的广西精神,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角,站在时代新起点上开启筑梦新征程,用实际行动回馈家乡,报效祖国。

(三)敢为人先,不畏艰苦的精神

古时,岭南地区多为贫瘠落后、匪患不断的蛮荒之域,从诸多诗词、史料中可窥见一斑。唐李德裕在《谪岭南道中作》中写:“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宋人范大成在《桂海虞衡志》中写:“瘴,二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广西多属山地丘陵地貌,四周多为高山,山地崎岖,河多滩险,瘴气弥漫,毒蛇猛兽也不少。这样的地理环境对商贸活动和货物的运输带来极大的困难,只能靠肩挑手提搬运大批量货物。而翻山越岭式的商贸活动却不少:一条扁担挑两个重约70斤的小箩筐,这是潇贺古道上最后的挑盐人渐渐远去的身影。但正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广西商人敢为人先、不畏艰苦的精神。

三、结语

桂商虽不如其他商帮有着显赫的名声,整体实力也与之存在一定差距,但桂商不缺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总结、提炼、升华桂商文化任重道远。如今潇贺古道虽已经不再承担交通的使命,但开放利用、保护研究潇贺古道对推动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乃良.潇贺古道与古广信文化[J].岭南文史,2004(2):46-48.

[2]韦浩明.潇贺古道历史文化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

[3]韦浩明.“潇贺古道”与唐朝以前岭南地区的内外贸易:潇贺古道系列研究之三[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26-30.

[4]广西贺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人文贺州[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

[5]唐凌.关于桂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C]//南宁学院新桂商研究院.2016年新桂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宁:南宁学院新桂商研究院,2018.

[6]秦海燕.战时公营企业与民族经济融合的关系探析:以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在广西的活动为例证[J].改革与战略,2014(6):77-81.

[7]刘思彤.潇贺古道文化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探讨[J].新闻传播,2017(19):42-43.

[8]梁中效.唐代诗人对商於古道的体验与书写[J].长安大学学报,2016(4):18-25.

[9]李青青.广西潇贺古道区域文化与古建筑的营造理念[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4):519-523.

[10]钟世华.贺州潇贺古道文化调研报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1):30-34.

[11]韦浩明.略论近代桂东矿区的圩市[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50-53.

作者单位:

谢干兰,南宁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

郭璐汕,南宁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精神历史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都精神
拿出精神
新历史
精神了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