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建筑混凝土裂缝防治施工技术研究

2021-06-15 08:03夏杨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裂缝防治混凝土结构

夏杨

【摘要】随着城市扩建规模的增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导致城市居住需求紧张,由此逐渐催生出了对高层住宅建筑的需求。而在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工程人员要关注到其主体结构施工,最常见的为混凝土结构,对其进行施工时,要提高对混凝土裂缝这一病害的关注度。本文在分析高层住宅建筑混凝土裂缝防治施工活动时,从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种类出发,分析导致裂缝出现的具体成因,并据此对有效防治高层住宅建筑混凝土裂缝的技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02.142

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项目施工的主要材料构成,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影响较为直接。在当前高层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已经成为一种必需材料,对其进行应用时,则要考虑到该材料性能的实际变化。外界环境、荷载等均会导致其出现性能变化。混凝土裂缝问题的逐渐凸显,则引发人们对高层住宅建筑混凝土施工的广泛关注。作为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成因,并注重在积累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有效防治。

1、高层住宅建筑混凝土结构常见裂缝

1.1荷载裂缝

高层混凝土建筑整体自重较大,对于自身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承受荷载较多。当外界拉应力增加,超出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结构则会出现裂缝现象。同时若荷载持续加大,混凝土裂缝会沿着主拉应力方向继续变大。在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荷载裂缝包括弯曲裂缝、剪切裂缝、受压混凝土裂缝、斜裂缝等。

1.2变形裂缝

混凝土结构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形,主要为温度变形裂缝,而一旦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混凝土构件就会产生应力,当应力高出构件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构件裂缝,进而影响构件刚度和混凝土结构整体稳固度。

1.3干缩裂缝

高层住宅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应注重进行后期养护,因在结束施工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建筑都会出现混凝土结构的干缩裂缝问题。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的养护时间一般为7d左右,工程人员应时刻关注混凝土结构的水分变化,一旦浇水养护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出现干缩裂缝。干缩裂缝一般为表面较浅的裂缝,并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均匀分布,其宽度一般为0.05~0.2mm。

2高层住宅建筑混凝土裂缝防治关键技术

2.1建筑材料性能控制技术

首先要关注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要严格对水泥用量加以控制,确保降低水化热。工程人员要严格对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进行合理设计,应选择合适的强度指标。并在使用水泥材料时,尽量选用低水化热性能的矿渣水泥和相应等级的粉煤灰,同时要使用缓凝型高效减水剂。其次要对各种材料的选择加强控制。对于水泥材料而言,一般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砂子材料则一般将细度模数控制为2.6。选择石子材料时,则要严格按照工程需求控制粒径大小,并确保碎石质地坚硬、连续级配。

2.2混凝土施工技术

2.2.1浇筑技术

某高层住宅建筑的总高度为176m,建筑总面积为67768m2左右,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为筏形基础。工程具体参数见下表1。

浇筑之前要对混凝土性能进行检测,了解其坍落度和温度适应性等,确保入模前满足坍落度标准。在灌注混凝土材料时,要将其落差控制在≤2m的范围内,并严格按照40~50cm的要求控制分层厚度。

2.2.2振捣技术

进行混凝土下层振捣时,应按照与浇筑方向垂直的要求加以控制,要从下至上进行振捣。要严格控制振动棒的移动距离和振捣深度。同时要对振捣时间加以控制,一般要在20s-30s的范围内,振捣间距则要<30cm。振捣时应将深度控制在进入下层10cm左右为宜,要确保振捣密实。

2.2.3降温技术

部分混凝土施工现场温度较高,工程人员要着重进行降温处理。可使用钢筋支架作为降温冷却水循环水管。对冷却循环水管进行单层单向布置,并应在混凝土中间位置进行布置。将阀门设置在各个进出水口,以控制冷却水流量。要在浇筑前对冷却管进行通水处理,避免存在渗水部位。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进出水管位置,并与混凝土测温仪器相连接,实现同步测温。在测得具体参数后,要对冷却水流量加以调节,控制降温速度,在完成降温处理后,要将水管内部积水全部排出。

2.2.4养护技术

在养护环节,应主要对温度和湿度加以控制。主要应对混凝土楼板所处环境进行湿度控制,降低其出现变形的概率。在对混凝土完成浇筑后,工程人员应对其及时加盖保温材料,或对其表面喷涂混凝土养护剂,以避免水分蒸发。同时要严格进行温度控制,避免出现较大的内外温差,导致混凝土出现结构应力裂缝。

2.3裂缝处理技术

2.3.1荷载裂缝处理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后,工程人员要观察其硬化状态,确保硬化达标。要提高对混凝土初凝阶段的关注度,跟进初凝过程,避免在初凝混凝土表面堆放材料,同时应避免出现砖块边拉边用、推出车堆放在现浇板上等现象。此外,尤其应关注的部位还包括与施工井架连接的混凝土楼板部位,要严格对其进行杂物管理,避免在其上频繁搬运材料,并严格禁止人员踩踏。对于已经浇筑完成的混凝土面板,则要检测其强度是否达到1.2Mpa,若达标,则可以正常投入使用。

2.3.2变形裂缝处理

工程人员在防治变形裂缝时,应主要把控以下要点:一是提升增配构造筋抗裂性能,要加大小直径和小间距配筋占比,选择合适的间距钢筋和配筋率。二要合理預留后浇缝。要在施工期间合理预留修复时间,对后浇缝进行有效封闭处理,形成连续结构,避免结构中出现不必要的伸缩缝。三是控制应力集中缝隙。在施工中,会涉及到打孔或钻洞环节,若此时混凝土结构受到温度收缩影响,则在孔洞或断面位置就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可能引发裂缝。此时,工程人员应针对性的进行结构加固处理,具体为加固圆孔边活转角结构筋,或在建筑物转角处增设斜向钢筋或网片等,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稳定度。

2.3.3干缩裂缝处理

针对干缩裂缝,工程人员应尽量避免选择收缩性比高的水泥材料,要合理控制水灰比,同时要合理掺入减水剂。在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加水时,应按照设计方案要求和具体参数指标严格控制加水量。针对干缩裂缝而言,工程人员还要对混凝土进行前期养护,尽可能延长养护时间,尤其在冬季施工时,更要延长养护时间,并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温和保湿覆盖,可适当涂抹养护剂,降低干缩裂缝出现的概率。

结语:

总之,混凝土结构常见裂缝这一质量病害,对于工程人员而言,面对不可避免的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要结合工程现状对其加以有效防治。面对变形裂缝、荷载裂缝、干缩裂缝等,工程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成因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结合工程经验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要加强对外界环境包括温度和湿度条件的把控,同时确保合理配制混凝土材料,对于出现的裂缝,要及时加以处理,确保通过合理的处理措施保障高层住宅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稳固。

参考文献:

[1]温明旭.高层建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质量控制分析[J].中外建筑,2017(08):190-192.

[2]俞赛琴.高层建筑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策略分析[J].居舍,2018(06):59.

猜你喜欢
裂缝防治混凝土结构
建筑结构混凝土裂缝的防治
建筑结构混凝土裂缝的防治
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技术的探讨
公路施工中水稳基层裂缝的防治措施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应用
简析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基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研究
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中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