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2021-06-17 03:39夏荣钧辽东学院
灌篮 2021年34期
关键词:左室心功能护理人员

夏荣钧 辽东学院

当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对于老年人患病越来越重视。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持续恶化情况,患者生活质量会受到较大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末期的表现,患者发病后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会发生心肌能量代谢情况,患者发病后需要进行心肌代谢能力改善,促进患者病情康复。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采取护理措施,通过护理防护改善患者情况,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需要运用全面的护理措施照顾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这种措施改善患者病情,同时要应用一些特殊的护理方案,促进患者康复[2]。运动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身体机能,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运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尤其是患者发病后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通过运动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对患者康复有重要价值。该研究以选择收诊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对运动康复护理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以我院2020年1月到12月收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如表1所示。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患者不存在沟通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完整。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二)方法

1.常规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告知患者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需要了解药物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体液出入量情况。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皮肤干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形成良好饮食习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2.运动康复护理路径

观察组采取运动康复护理路径护理措施,针对心功能不同等级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护理人员评估患者心功能,分为二三四级心功能患者,对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指导。(1)护理人员对于二级心功能患者需要进行运动康复治疗,入院后指导之类患者进行平底走路训练,通过这种方式指导患者锻炼,每天进行两次锻炼,每次锻炼200米,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和运动能力进行运动,控制运动的距离和长度。(2)三级心功能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运动监控,主要是在入院后严格地指导患者卧床指导,主要是保证患者病情康复。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上肢和下肢锻炼,采用医疗体操锻炼方式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边运动,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床边站立运动,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运动状态,出现异常停止运动,避免患者病情恶化。(3)四级心功能。护理人员要严格地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监测患者病情,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让患者进行床上翻身运动,2-3小时翻身一次,同时要患者进行肢体活动,被动肢体运动,每天进行三次,每次5-15分钟左右。被动运动后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肩部运动、呼吸功能训练,让患者逐渐进行床边运动,同时要协助患者移动椅子等,进行简单的运动。

(三)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统计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从生理评分、生理评分、情感评分、社会评分、躯体评分角度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护理人员使用医院自制的患者依从性评估量表,评估患者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等情况。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量数据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资料数据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基本信息一致,没有统计学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明显提升,患者生理评分、生理评分、情感评分、社会评分、躯体评分明显提升,说明采运动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2、表3、表4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表4 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n(%)]

(一)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

(二)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三)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

三、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我国老年性疾病发生率不断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率比较高,受到心肌能量供应不足或是能量代谢障碍等因素影响,患者自身心肌细胞和相关功能受到影响[3]。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点就是药物治疗,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康复锻炼,这样才能够促进患者康复运动康复护理路径是针对不同心功能程度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康复训练,让患者能够更快地适应,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4]。有报道显示,运动康复护理路径运用可以改善患者肌肉功能,同时能够改善患者骨骼血流量,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疲劳情况[5]。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明显提升,患者生理评分、生理评分、情感评分、社会评分、躯体评分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措施实施照顾患者,对于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并不理想。而运动康复护理路径的运用可以指导患者科学地进行运动,能够为患者提供相关的运动指导[6]。不同心功能患者的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差异,而对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合理地运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7]。

运动康复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运动现状,改善患者外周血液循环情况,改善心肌灌注情况。持续进行康复锻炼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信息系,同时能够让患者调整自己的情绪,能够转移患者注意力。运动康复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长期锻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对于病情比较严重患者可以进行床上运动,被动进行肢体锻炼,改善患者心功能。

综上,运动康复护理路径运用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左室心功能护理人员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