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饵料及饵料密度对大海马幼鱼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2021-06-17 04:39王全阳
科学养鱼 2021年5期
关键词:轮虫幼鱼饵料

王全阳

(东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 东山 363401)

海马作为一种小型鱼多用于观赏水族和中药材。我国沿海海马种类较少,常见的有线纹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小海马和刺海马5种。海马的主要价值体现在药用方面,随着试验技术及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检测方法被用到科学研究上,海马的一些药用功效得到了证实。海马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我国有“南方人参”的称号。但环境的恶化、近海污染的加剧,对海马的摄食及栖息环境的改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类的过度捕捞也对海马种群的繁衍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过度的捕捞等影响,目前海马的野生种群已经濒危。世界生物保护组织已把所有已知的海马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由于海马数量的减少和市场对海马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导致海马价格飙升,使人们对人工养殖海马越来越重视。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主要分布于我国及日本、东南亚海域,是我国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本研究通过投喂不同种类及密度的饵料来观察大海马幼鱼的生长及存活状况,为找到合适的大海马生物饵料提供帮助,同时也为大海马的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基础资料。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试验用海马苗为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繁育的1日龄幼鱼,试验用培养水槽为容积50升的方形白色塑料桶,水深35厘米。

试验用轮虫由试验基地用小球藻自行培养,桡足类由附近养殖虾池捞取暂养,桡足类投喂前用聚维酮碘消毒30分钟。

试验用水为沙滤海水,试验培养水温为自然水温20~22℃,试验期间盐度30~31、pH 7.9~8.1、溶氧7.0~7.6毫克/升、氨氮低于0.05毫克/升、亚硝酸盐低于0.02毫克/升,白天光照强度500~4 000勒克斯。

2.试验方法

(1)不同种类饵料。试验鱼苗以单独投喂轮虫、单独投喂桡足类及轮虫+桡足类混合投喂3种方法进行比较,其中轮虫组设1、5、10、20个/毫升4个饵料密度,桡足类组设0.5、1、2、4个/毫升4个饵料密度,轮虫+桡足类组密度为轮虫5个/毫升+桡足类0.5个/毫升,每个试验设3个平行。

(2)试验鱼苗分组。试验鱼苗为同一天“出生”在同一个亲鱼池的海马幼鱼,从亲鱼池随机捞取海马幼鱼,分别放入27个事先装好水的培养水槽内,每个水槽30尾,微充气培养。

(3)饵料投喂方式。每天计数测定培养槽水体中的饵料密度并补充至试验设置的密度,试验开始7天内桡足类用80目筛绢过滤,7~15天内用60目筛绢过滤,15~30天用40目筛绢过滤,30天后用10目筛绢过滤。

(4)日常管理。试验时间60天,每天早上吸底,去除沉底的残饵、粪便及死亡个体,日换水量10%~20%,每两天添加1次益生菌以保持水质稳定,每天测量水温等水质参数,统计死鱼数量。

(5)试验数据处理。60天试验结束后,统计每个试验组的海马幼鱼成活率、测量鱼体重和体长,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分析不同饵料组幼海马成活率及个体大小的差异。

二、试验结果

1.不同饵料对大海马幼鱼存活的影响

单独投喂轮虫、饵料密度为1、5、10、20个/毫升的试验组中,试验开始第3天即有鱼苗死亡,到第7天鱼苗成活率为0~20%,到第9天鱼苗全部死亡;不同的是,投喂桡足类+轮虫(桡足类0.5个/毫升+轮虫5个/毫升),或是投喂桡足类0.5~2个/毫升,第9天鱼苗成活率均在85%以上(表1),差异显著。试验结果显示轮虫不适合作为大海马幼鱼早期饵料,桡足类是很好的大海马幼鱼早期饵料。

2.不同饵料及饵料密度对大海马幼鱼存活的影响(表2)

表2 不同饵料及饵料密度对大海马幼鱼存活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经60天的培养试验,轮虫5个/毫升+桡足类0.5个/毫升组与桡足类0.5个/毫升饵料组的成活率分别为(80.0±5.1)%和(80.0±4.0)%,高于桡足类2个/毫升饵料组的(72.0±15.0)%,差异显著(P<0.05);桡足类1个/毫升饵料组成活率最高,达(93.0±12.2)%,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桡足类4个/毫升饵料组成活率为(40.0±10.9)%,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桡足类1个/毫升的投喂方式最适合大海马幼鱼的生长、存活。

3.不同饵料及饵料密度对大海马幼鱼生长的影响(表3)

表3 不同饵料及饵料密度对大海马幼鱼生长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投喂密度分别为0.5、1、2、4个/毫升的4个桡足类饵料组及投喂桡足类+轮虫饵料组,60天试验结束后测量海马幼鱼的头长为(0.70±0.09)~(0.71±0.12)厘米,无显著差异(P>0.05);海马幼鱼的体长为(2.69±0.16)~(2.99±0.15)厘米,也无显著差异(P>0.05)。

三、讨论

1.饵料种类对大海马幼鱼存活的影响

在大海马的生长过程中,影响其成活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饵料、温度、水质、酸碱度、病害等方面,其中饵料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一些品种的仔鱼可以依靠油球和卵黄囊获取生存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虹鳟仔鱼靠卵黄供给营养,经15~20天卵黄囊吸收2/3时,开始向上层游动觅食(刘孝华,2007)。但是海马的幼鱼在雄鱼育儿袋中发育,离开时幼鱼卵黄囊已经消失,需要外源性的营养才能存活,所以在海马孵化后需要及时投喂合适的饵料。本研究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轮虫不能单独作为初生大海马幼鱼的生物饵料,而活体桡足类幼体能满足初生大海马幼鱼的营养需求,是其很好的生物饵料。

2.饵料密度对大海马幼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饵料密度会影响鱼的存活及生长发育,有研究学者发现饵料密度会引起鱼摄食率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当鱼处于高饵料密度状态时易获得饵料,摄食率会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饵料利用率会提高,相反高密度饵料会恶化水质,导致鱼死亡或影响鱼生长(周洁等,1996)。张雅芝等(2003)研究证实浮游动物密度在2 000~9 000个/升条件下,花鲈稚鱼全长、日生长率与存活率随饵料密度增加而上升,超过密度范围时,生长率和存活率反而下降。由此看出,在一定范围内增大饵料密度可以提高鱼的生长性能及存活率,超出范围后,代谢产物会影响水质造成鱼的死亡或者使其生长受到抑制。

本试验结果显示,桡足类1个/毫升饵料组的海马幼鱼生长速度最快,但与其他3组相比幼鱼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饵料密度对幼鱼存活率有影响,桡足类4个/毫升饵料组60天幼鱼的成活率下降显著(P<0.05);桡足类1个/毫升饵料组60天的存活率最高,达93%。这说明在大海马苗种培育过程中,投喂密度为1个/毫升的桡足类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猜你喜欢
轮虫幼鱼饵料
淡水轮虫土池培育技术初探
褶皱臂尾轮虫土池大规模培育中酵母维生素替代鸡粪的应用效果
香饵
香饵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购买锦鲤幼鱼有诀窍
购锦鲤幼鱼有诀窍
藤——致树及其它
秘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