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工业遗产发展及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2021-06-18 07:10钟蜀证
居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遗产工业利用

钟蜀证

(重庆长厦安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从工业遗产的定义来看,它由工业社会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它向世人展示了独特的工业风貌,承载着鲜活的历史使命。随着对工业建筑的价值了解逐步加深,工业建筑保护与利用受到政府、学者以及公众的广泛关注。

1 中国近代工业遗产的发展情况

1.1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阶段

邓庆坦教授《图解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将中国近代建筑史划分为:初始期(1840-1900 年)、发展期(1901-1927 年)、兴盛期(1927-1937 年)、凋零期(1937-1949 年)。而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分期,虽然具体时间点分割可能不同,但大体一致,近代工业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稳速增长期、二次发展及停滞期四大历史时期[1]。

1.2 我国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分析

一座城市的兴衰,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工业文化和众多工业历史建筑。在我国工业发展的百年间,工业遗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其使用要求、资金、技术、场地条件,甚至业主、建筑师的审美观,在诸多方面如形态、体量、材料、施工工艺、艺术等,工业遗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空间具有较高的再利用性。产业结构决定的工业遗产,如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往往具有大尺度的建筑空间。空间形态本身由当时的技术条件等决定,但是规则的平面布局可以与现在的使用功能相适应,例如与居住功能相适应,通过对空间的重新分割,局部加建等改造手法,使得空间再利用程度得到最大利用。同时,这些工业遗产由于原本使用的安全性考虑,坚固的结构能够为后续的新的使用提供切实的保障。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时候,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不恰当的保护与利用的现象时有出现。对于一些政府和文物部门认定的“工业建筑精品”进行保护修缮,而对于一般性的工业建筑则任其随社会发展进步逐渐衰败或被损坏。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是导致损坏的两个原因,由于起步较晚,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发展道路是较为曲折的,获得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训和经验,如早期工业建筑的优越地理位置致使许多企业在经济利益驱动之下直接忽略了工业遗产的自身价值,而将其视作一般废弃建筑,人为破坏严重。

2 中国近代工业遗产保护模式的研究

2.1 工业旅游模式

对于一些本身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和所处生态环境较好的工业厂区,我国往往采用这种保护利用模式。分析工业旅游为保护利用模式的工业厂区的运作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是依托面积巨大的工业遗产用地和工业遗产遗迹的条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主要保护形式是要关注片区的整体综合价值,改造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遗产的物质价值的活化利用。遗产布局有很大的利用和改造空间。在转型过程中,以更全面的体验式导游和综合展示为现有形式。在实现遗产物化核心价值转化的同时,更加注重物化价值的可操作性和体验性,实行区域景观修复与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对于遗址中遗留下来的元素,如废弃的工业材料,适当的方式是尽可能将其应用到生态景观设计中,既能塑造遗址独特的历史风貌,又能减少新材料的使用,节约能源。

广州太古仓码头由英国商人于1872年建成。那时候是一个船舶流动量大的港口。码头位置北边相邻白鹅滩,南边连接鹤洞大桥。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如自然的滨水环境,码头被定位为城市公共休闲旅游空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滨江景观带。码头的改造采用“以旧修旧”、功能置换等多种方式。经过重新定位,码头的功能分为四个部分:葡萄酒展示交易中心;双向展区;植入多功能理念,形成时尚设计创意园和怀旧影院;沿江设置木板路,打造特色休闲空间。广州太古仓码头借助其滨水环境,发挥工业遗产自身优势,吸引了大量游客(图1)。

图1 广州太古仓码头实景图片

2.2 博物馆模式

将工业遗址地改造为产业类博物馆,以横向或纵向历史为展示脉络,以工业遗迹或工业史为展示内容,采用传统或科技化展示手法,具有遗产展示、文化保护、科普教育等功能。博物馆模式也可以分为几种类型:针对规模巨大的大遗址保护模式,建在废弃厂房车间等旧建筑中的遗址性博物馆形式,致力于企业经营、反映企业历史沿革的企业博物馆式以及将赋予旧厂房新功能的“旧瓶装新酒式”。从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又能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完全保留了工业遗存,而不是通过模拟还原场景,体现了博物馆展示的真实性和功能性。

乌镇北扎丝绸厂的改造沿袭了原有的格局和空间特征,对整个厂区进行了改造。由于工艺的限制,原车间设置了大量的窗户,以保证自然通风。但作为博物馆,大面积的窗户不利于展品的保存。设计将部分的窗户进行了封堵,刻痕被保留以显示历史痕迹。整个坡屋面屋架全部裸露,将江南建筑的质朴充分表现出来,厂房高大的室内空间恰好满足了布展的灵活性。同时,设计师保留了原建筑斑驳的外墙,只在入口顶部用拉伸的铝网将建筑包裹起来。基地内郁郁葱葱的树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设计师将树木纳入保护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地营造出建筑与树木对话的意境。它既保留了工业遗产的历史真实性,又引入了现代元素赋予其新的功能。

2.3 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以工业遗产地作为园区的建筑载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独特的文化属性出发,建造一个为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公园。近年来,这是工业建筑改造与第三产业结合最紧密的方式,国家政策也积极倡导建立创业型产业园。废弃的工业厂房、工业园区以其低廉的租金、便利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工业风格建筑,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物质载体。文化创意也为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提供了思路。作为较为成功的案例,广州红砖厂艺术园区的保护及利用值得借鉴学习。原先是广州鹰金钱食品厂的厂址,后来改建为广东罐头厂。

旧建筑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对厂区中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对园区建筑进行改造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其内部几十座大小不等的苏式建筑。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这些建筑的原始外观形态特征,如其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以及室内屋顶大跨度的木构架结构,并针对其年久失修的部分进行修缮。而对一些价值不高缺乏艺术性的建筑则进行大尺度的处理,改造后将其作为园区内的餐饮休闲等辅助空间。园区中还保留了一段运输铁路,将修缮后的老站台和火车车厢相结合,形成富有情趣的火车主题餐厅。

3 结 语

大量工业遗产需要进行保护与再利用,这对保护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讨适合的保护利用模式,对了解工业遗产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好的贯彻遗产保护中的各项原则,因地制宜的采取适合的保护利用手段。尽管如此,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实践过程中,很多之前未遇到的问题还会涌现,如保护利用过程中完全失去历史原貌,造成遗产资源的浪费等,保持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敏锐的思考,通过实践及案例学习,提高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能力。

猜你喜欢
遗产工业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遗产怎么分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工业人
千万遗产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