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官张京:向世界传递中国之声

2021-06-18 02:28刘家宏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杨洁篪外交部梦想

刘家宏

2021年3月18日,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的一段16分钟现场即兴发言震撼全场。在他身边,一位戴着口罩的女翻译镇定自若,精准地完成了这次高难度的翻译任务,向全世界展示了当今中国的外交风采。

她,就是被誉为“最美翻译官”的张京。

她的梦想是当外交官

杭州姑娘张京从小就说自己想当外交官。小孩子的童言无忌,通常不会受到多少重视,可是张京的父母却记住了女儿的话。

张京读小学时,父母发现她很喜欢看英文电影,还会跟着电影里的人物一句一句地读台词。想到女儿的梦想,父母决定全力支持。张京的家境并不富裕,母亲生活很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但是对于张京喜欢的英语杂志,母亲总是一买就是几十本。母亲总是说:“只要对孩子有帮助的,这钱就不能省。”

后来家庭条件好一点了,父母为张京请外教学习英语,为她报名英语演讲大赛,还想方设法带她出国,鼓励她与外国人主动交流,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张京的相册里,留下了世界各国的风景,英国、瑞士、德国、沙特、南非、荷兰……丰富的游历,让少年的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在无形中获得了跨文化的思维能力。

英语一直是张京的强项。她的高中母校杭州外国语学校,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省内各个学校的尖子生云集于此。但即便如此,张京的成绩依旧名列前茅,各科成绩都排在班级前五。学校各类英语演讲和辩论比赛中,她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高二时,张京凭借出色的成绩拿到了一笔奖学金。她没有用这笔钱买同龄女孩喜欢的衣服饰品,而是选择到英国游学,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英语能力的机会。那个暑假,她在英国度过了10天。她和寄宿家庭里读高中的孩子成为了朋友,她们谈人生观、价值观,后来一直保持着联系。这短短的10天或许只够别人走马观花,张京却把每一分钟都用在了刀刃上。

但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呆子,学习以外,她主持节目,唱歌跳舞,绘画泼墨,甚至还打得一手好排球。“她是一个全才。”张京的同学总是这样评价这位“别人家的孩子”。

2003年,高三的张京来到人生的岔路口。以她的成绩,要上清华北大不是难事,但她却舍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机会,选择毕业后进入外交学院英语专业学习,继续坚持她的梦想。当众人为张京惋惜,觉得她“屈才”时,她的高中班主任、英语老师胡跃波却觉得这个选择在意料之中:“张京是个执着、专注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

“最美翻译官”的台前与幕后

作为杭州外国语学校第一个保送进入外交学院的学生,张京的身上肩负着众人的期盼,更承载着自己的梦想。

大学期间,张京始终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辩论比赛,以及全国英语能力竞赛。第十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比赛冠军(与队友合作)、第十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亚军……这些荣誉,都是张京稳扎稳打朝自己梦想迈进的证明。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2007年,也就是张京毕业那年,外交部首次对外招收200余名翻译,张京凭借过硬的英语水平和综合能力,被成功录取,成为外交部翻译室的一名翻译员。

然而,这仅仅是梦想路上的一个起点,想要最终留下,张京还要经历层层考验。人才济济的外交部翻译室号称中国翻译界的“国家队”,除了公务员考试、入部考试、军训,进入外交部翻译室的新人还要进行为期4个月的魔鬼训练。

后来在一次回母校的演讲中,张京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说:“每天8点到9点、16点到17点进行听力练习,要求BBC的原版新闻听一遍后翻譯出来。上午有90分钟的中到英口译,下午会有观摩新闻发布会等活动,下午5点后,还会有‘加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进入外交部并不容易,但进入之后,也还要经过长达数年的培训,才能成为正式的贴身翻译。很多人都羡慕张京顺风顺水,但只有她知道其中的不易。“在学生时代,压力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真正上场后,是真刀真枪。只有到工作中,才开始有真正的责任意识。”

成为一名翻译后,张京也丝毫没有放松。她深知自己的工作责任重大,外交场上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会对整个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因为某个字的翻译不准确而影响了信息的传达,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直到今天,张京仍保持着高度的自律,每天都会进行高强度的口译训练、新闻听力训练和新闻发布会观摩学习。

梦想光芒的背后是千斤重担,一个人只有让自己强大,才配得上沉甸甸的梦想。2013年,张京第一次亮相全国两会。她身穿黑色职业装,神情清冷,不苟言笑。不少摄影师被她的气质所吸引,纷纷将镜头对准她,网友们更是为她冠上“两会最美女翻译”“冷面女神”“外交部小赵薇”的头衔。

面对这次意外的走红,张京没有半分喜悦,反而变得更加谨慎,她第一时间删除了自己社交账号上的所有动态。她深知自己的工作特殊,她的形象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不想让外部的关注打扰到她的工作和私生活。“翻译不是台上的主角,只是担任沟通上的桥梁,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身份。”

随时准备迎接高难度挑战

与“最美翻译”相比,张京更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外交事业做贡献,给大家留下“认真负责翻译官”的印象。而她现实中的翻译工作,也的确对得起“认真负责”四个字。

在翻译时,张京需要在短短几秒内,将自己听到的内容记忆、拆分、重构并向外输出。外交部翻译室要求翻译信息完整度达到90%—95%,且不能丢失实质性信息,这要求翻译员必须时刻细致专注。

除了准确,翻译工作还必须做到“信”“达”“雅”。有一次,王毅外长在对外记者会上,引用了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中国诗词翻译难度极高,但张京还是凭借强大的词汇储备,完美地完成了翻译。

2021年,张京再次走红,为大众所关注,是因为一段16分钟的高难度外交翻译。

3月18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对谈中,美方严重超时,并挑起争端,现场气氛一度剑拔弩张。中方代表团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迅速做出临场反应,用长达16分钟的即兴发言,严正阐明中方立场,一一驳斥美方的无理指责,据理力争,不卑不亢。然而这16分钟的发言,对现场的翻译人员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此次高层战略对话采用交传形式,即说话者讲完一段话后,翻译人员再整体进行口译。这要求翻译人员不仅要具备强大的速记能力,还要有对语言内容的消化和重组能力。并且,这样一场关键的外交对谈,对翻译的精准度要求也极高。面对这样的挑战,翻译人员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都必须是顶级的水准。

更何况,这次的翻译还有一位随时监督的“考官”杨洁篪。被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称为“老虎杨”的杨洁篪,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曾多次担任邓小平会见来访政要和各界名流的英语翻译。在杨洁篪面前担任翻译工作,任何一点纰漏都无法隐藏,每一分钟都像是身在考场。杨洁篪也知道这次翻译的难度,他带着对晚辈的关怀问张京:“还要翻吗?”

“我先翻一下吧。”张京接下这个任务时十分冷静,从容淡定的语调让会场内紧张的气氛得到了一丝缓和,就连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随后打趣:“我们应该给翻译加薪!”杨洁篪用英文鼓励地补充说:“这对翻译员来说是个考验!”

张京随后的表现,没有让杨洁篪失望。她有条不紊,处变不惊,用精准的翻译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艰巨的挑战。她一气呵成的翻译,扎实的专业素养,不仅震惊了美方的外交人员,也让会场之外关注这场对谈的亿万人民大为惊叹。

张京的走红始于颜值,终于实力。她用出色的表现,让人们看到女性外交工作者的独特魅力。她用字字铿锵,向世界传递了觉醒中国振聋发聩的声音,展现了新时代大国外交人员的风采。

猜你喜欢
杨洁篪外交部梦想
梦想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