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赢成效,以初心换民心

2021-06-20 09:57孟晓东
初中生写作 2021年4期
关键词:庄村绝壁攻坚

孟晓东

【主题阐释】

2020年11月1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时代楷模发布厅》栏目,发布了中宣部关于授予毛相林、黄诗燕“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时代楷模”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

毛相林:在绝壁上凿出“天路”

【素材呈现】

“为寻找出山的路,累坏了祖辈的脊梁,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是他们一生的梦想……”清脆的歌谣、感人的视频,将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村民绝壁凿天路的故事娓娓道来。毛相林是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主任。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四面绝壁(目测是巫山山脉中最大最深的一个天坑),坑底与壁顶相对高差约1200米。1997年之前,村民出村,只有一条爬绝壁的险路。“上山鼻杵路,下山腿发怵,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首当地口口相传的歌谣,正是彼时下庄人出山的真实写照。

要想富,先修路,要修路,先测路。1997年,毛相林带领不甘坐井观天的下庄人,决心在悬崖上凿出一条出村的公路。这条公路,远比想象的难修。从坑沿到坑底,垂直距离约1100米,四周的山陡峭挺拔,很难找到落脚之地,看着都害怕,别说在上面施工了。但下庄人并不畏惧,他们挑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劳力,腰上系一根长绳,徒手爬上悬崖,再由上面的人拉着悬空钻炮眼,安装上炸药。为了节约时间,村民们直接把“厨房”搬到了工地上,男人负责修路的体力活,女人负责煮饭打小工。历时7年,他们用血肉之躯,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荡、壁上爬,用钢钎撬,用雷管炸,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约8千米的“天路”,6位村民还因为修路而牺牲。如今的出村之路,已经从土路变成了标准的公路,它是一条出村的路,也是当地人的一条发展之路。这条路的修建,将村民的出山时间,从以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现在的半个小时左右。这条路也使得下庄村风光秀丽、环境优美的旅游资源得以开拓和发展,可谓是藏在深山里的瑰宝,难得的“世外桃源”。连接外界的“天路”开通后,下庄人吃上了旅游饭,当地的老百姓也建起了农家乐。出山公路修通后,毛相林又带领村民经过15年的努力,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让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2016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适用话题】

内驱力、愚公精神、敢为人先、团结就是力量、实干精神、学会自救……

多维解读

1.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这句名言,在下庄人的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山禁锢着下庄人,但以毛相林为代表的下庄人决不认命。他们以愚公一样的勇气和决心,决定同命运叫板,向贫困宣战,由此,他们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成了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2.敢想敢干,不等不靠

消极等待别人的救助,远不如积极实施自救。“当代愚公”毛相林,以“敢”字当头,“甘”字作底,“干”字冲锋,带领群众凿“天路”,战贫困。为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竖起了一面旗帜。

3.苦干实干,精神铸魂

成绩都是干出来的,而内驱力更是行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毛相林扎根乡村,带领村民不仅在悬崖绝壁上凿出摆脱贫困的“通天路”,又积极发展产业,闯出了一条奔向小康的“致富路”。这就告诉人们,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不仅需要道路、产业“塑形”,更需要激发老百姓的内生动力,用苦干实干的精神“铸魂”。

黄诗燕:红心照亮脱贫路

【素材呈现】

2020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更晚一些。罗霄山下的炎陵县中村瑶族乡,黄桃树沐浴冬日暖阳,叶落枝虬。但这希望满满的场景,县委书记黄诗燕却再也看不到了。一夜惊怜丝吐尽,三乡切盼燕归来。黄诗燕倾注一腔热血的奋斗足迹,深深刻在炎陵这片红色土地上,铭记在父老乡亲心里。2019年11月29日,开完扶贫调度会,黄诗燕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

2011年,黄诗燕上任炎陵县委书记后就向全县人民公开承诺:“带领20余万老区人民脱贫摘帽奔小康”。摆在他眼前的,是炎陵县顶着深度贫困县、经济薄弱县、产业滞后县等一堆“落后帽子”,全县贫困发生率达19.5%,农民年人均收入2970元,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一头扎进贫困村蹲点调研、访贫问计。离县城最远的策源乡梨树洲村,是当时全县唯一的“无电村”。村干部诉苦:全村25户80余人,年人均纯收入仅1000余元。山路陡峭、溪水蜿蜒,黄诗燕看得仔细,一不留神脚底打滑掉入溪水中,全身湿透。上岸后,他从村民家借了一件不大合身的大红T恤换上,继续走访座谈。“再难也要让梨树洲通上电!”望着一张张期盼的面孔,黄诗燕当即拍板,从电、路、水、通信入手,全面开发这片旅游处女地。电连上了国网,手机有了信号,路面硬化加固,农家乐悄然兴起。梨树洲村变了,游客如潮,农户年收入至少四五万元。到偏远的山村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黄诗燕工作的常态。9年来,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全县120个村庄,用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和永不懈怠的攻坚精神,带领炎陵县提前两年实现脱贫摘帽,圆了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梦。

【适用话题】

执着坚守、实干精神、鞠躬尽瘁、有担当有作为……

多维解读

1.以生命赴使命

生命的价值,不是用时间的长短去衡量的。黄诗燕的生命虽然定格在了56岁,但他的名字永远铭刻在群众的心中,记录在史册中。为了完成一个党员干部的神圣使命,他以生命赴使命,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用工作实绩践行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用宝贵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2.以初心换民心

身为县委书记,黄诗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基层一线,勇挑工作重担,九年如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民增收,破解民生难题、提升幸福指数,为脱贫攻坚事业鞠躬尽瘁,带领革命老区人民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改变了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贫穷落后面貌,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担当作为、一心为民的崇高品格和公仆情怀。

3.以实干赢成效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的这首小诗,可以说道出了所有成功者背后的秘密。黄诗燕自然也不例外,这位与时间赛跑的扶贫书记,以苦干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以实干赢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猜你喜欢
庄村绝壁攻坚
写给爬山虎
烟台牟平区小红薯“烤”出好日子
在古石绝壁前
飞檐走壁
下庄村见闻
姚家庄村的幸福和烦恼
韦羌山
攻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