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吉和女儿们(外三篇)

2021-06-20 13:27南泽仁
西藏文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桑格德吉阿格

伍吉和她的三个女儿背着高过头顶的麦穗向着云雾中的七日村庄走去,她们的耳边响着穗子相互碰触的窸窣声。进村口的时候,伍吉把背子抵在一面断墙上稍作歇息,女儿们也跟着依次去靠墙歇息。伍吉侧看着三个女儿,烈日照得她们的脸颊通红,额上的头发也汗津津的,她的心就怜惜她们,觉得系在背上的麦穗是捆绑在她们身上的命运。

穿过村庄,伍吉推开厚重的院门,院中传来了清脆马铃声,两匹卸了驮子的马儿在嚼食旧年麦秆。最小的女儿塔姆用鸟鸣般喜悦的声音说:“阿爸送酥油奶渣来了。”她抢先爬上楼梯,把麦穗卸在廊上就去锅庄屋寻她的阿爸。伍吉和两个女儿从容不迫地晾晒好麦穗才进了锅庄屋。

桑格穿一袭白氆氇袍子端坐在火塘边喝茶,塔姆安静地坐在他边上,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重逢后的喜悦。桑格看到伍吉和女儿们回来,像看到了一朵云那样淡然。大女儿郎吉和二女儿德吉用高高低低的声音喊桑格:“阿爸!”之后,安静地围坐在火塘边上。伍吉没有看桑格一眼,她径直去储物室端出半盆麦面,净手后用温水和面,郎吉取来铁烙饼烤在炭火上等待阿妈把小坨的面团摊放在上面煨烤熟黄。伍吉烙好第一个饼把它递给桑格。桑格看了那饼一眼才缓慢地接过放在火沿边继续吃茶,每吃一口都发出了很大的响声。再烙好饼,伍吉就把它递给塔姆,她掰成几块与两个姐姐分着吃。德吉一边吃一边看着桑格身后的竹篓子,碧绿的塔黄叶包裹着新鲜的酥油和奶渣,它们散发着阵阵清香。“放一小块酥油在茶碗里,它会旋转着融化,麦饼蘸着油面子吃,那是再好不过的滋味了”,德吉这样想着,她吃下一口清茶,呛出了持续低沉的咳嗽。伍吉烙完饼,她轻巧地走出了屋门,郎吉又把一只火钩放入炭火里烧灼。伍吉摘回来一把香荽,切碎后放入一只木碗里,伴入干乳昔、辣椒粉和一点盐,再倒入半碗清茶,郎吉取出埋在炭火里的铁钩,把烧红的一头放入那只碗里搅拌,那碗里扑哧哧地冒着泡、冒着烟,一碗蘸麦饼吃的佐料就做好了。女儿们围拢那只木碗,用麦饼就着那蘸水吃,吃得格外地香。

伍吉并不吃饼,她为自己倒上一碗清茶后,双手抱膝对着火塘吐出了一口深长的气息,那是从伍吉咬紧的牙齿缝里发出的,她习惯了这样,让人听不出她是在叹息还是在缓气。桑格掰开面前的饼,吃了几口便从身后的竹篓子里取出两坨塔黄叶包裹的奶制品出门去了。女儿们都望着伍吉,她像没看见一样无声地吃起麦饼来,饼在她的口中嚼得十分干涩。

德吉放下碗,她说要出门去看看马儿,顺便给它们添几把草料。塔姆蹬蹬地跟去,很快就被德吉送回火塘边继续吃茶。德吉再次走出门去,她随着桑格的背影来到了大伯家门口,狮子样威猛的藏獒伏在门后的第一根柱子下假寐,它用散漫的眼光看着桑格轻轻地上了楼梯,进了锅庄屋。德吉进门时,它才起身抖动毛发,在柱子边上踱步巡查。傍晚的太阳从窗口照进大伯家的锅庄屋,照着大伯母的半边脸,她在捻羊絨,她举着手中的羊绒朝着光束递去,像是要把它还给窗外的天空。看见桑格忽然而至,她顿时停下手中的一切,绽开眉眼朝他笑。桑格把手中的奶制品送到她面前,她一只手握拳支在地板上撑起整个庞大的身躯站了起来。她接过桑格手中的奶制品深深地嗅闻后转身放进了橱柜里,继而又回到火塘边落坐。她一起一落,一来一回,德吉在门口也感到了地板有些震颤。

大伯母为桑格盛了一碗茶,又兑入一勺羊奶,桑格端起碗大口地吃起来。他一边吃一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大伯母,仿佛那羊奶融进热茶里的气味是从大伯母身上发出的。大伯和桑格的眼神相撞时,大伯母用手掩住口发出了一阵生脆的笑声,那笑在光束中显得很奇异,接着她把那只带着笑声的手掌伸向了桑格。桑格愣住了。她便低头解开腰上的蚕丝带,把破绽的一段展示给桑格看,桑格恍然大悟,他忙从衣兜里取出了几张纸币,捡出一张递给她,余下的他又把它放回衣兜里去。可是那放回去的手还没到衣兜口,大伯母就一把将那些钱全部夺去。桑格没有说话,他又开始吃奶茶,吃出了很大的响声。

德吉站在门边看着屋子里的一切,潜怒在她小小的胸脯里起伏,她只想跑进屋,从大伯母手中抢回那本该属于阿妈和她们的钱,从橱柜里抱走那两坨属于阿妈和她们的奶制品。但她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父亲会把马儿直接赶到大伯家的院子里,竹篓子里所有的酥油和奶渣都会摆放在大伯母的橱柜里。德吉清楚地记得,在一次睡梦中,她听到阿妈在低声向阿爸打听酥油奶渣的去处,但很快她就听到了阿爸摔门而去的声音。早上,阿妈眼睛红肿,她让德吉给大伯和大伯母送几朵新鲜的蘑菇去,德吉就在大伯家的火塘边看见了阿爸,他在低头吃着糌粑和奶茶,像并不认识自己的女儿那样。德吉只浅浅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喊他一声阿爸。德吉用一口气跑回家,跑进阿妈的怀抱,阿妈看见她的眼睛浸满了泪花,便确定了桑格的去处,从此再不向他问一句或轻或重的话。此刻,潜怒在德吉的胸脯加剧着起伏,她的眼睛在门边搜寻,后来她看到了一只发芽的土豆,她拾起它,对准屋内的火塘掷去,她想在他们眼前激起一点必要的灰尘。火塘里的一根干竹棍被打翘了起来,大伯母尖叫一声后喊出了一位菩萨的名号。可是她并没有起身到门外看个究竟,她依然坐在火塘边上,像一口从天而降的大钟那样。桑格有所意识,但也不理会,他也稳坐在那里。那里就像使他生了根的土壤一样。

德吉感到有些无助,有些空落,她慢慢地下了楼梯,那只藏獒还在柱子前踱步,姿态勇猛,看到德吉,它停了下来。德吉用愤怒的目光瞪着它,一直瞪着,它黑亮的眼光便慢慢暗淡了下来,像头顶上方的天幕一样。

德吉悄然回到锅庄门口,阿妈在火塘边捻羊绒,火光照着她清瘦的脸颊,单薄的身子,她把一片羊绒举向头顶的时候,窗外的夜空就被点亮了。

圆梦的人

仁智立在粗壮的核桃树上,他双手紧握一根竹竿朝结满黑桃的树枝打去,树下就响起一阵核桃噼噼噗噗掉落的声响,地面铺上了一层核桃,有的脱了壳光洁明亮,有的被绿壳紧紧包裹着。

母亲和若喜捡起一颗颗核桃装进靠在树根下的几只大竹篓里,又一阵噼噼噗噗的坠落声响后,仁智便去靠着树干歇息,看到树下无声劳作的母亲和若喜,他感到了喜悦和充实。他想在树上为她们吟唱一首山歌,他清了清嗓音,可那粗重的咳嗽并不是从他的喉咙里发出的,而是从树下另一个人嘴里发出的。仁智俯瞰树下的那条毛路,反穿着羊皮褂子的阿格领着乌达一前一后朝着金家沟的小路走去,他们背影清冷,令仁智打了一个寒颤。他摘下一颗核桃想要掷到他们赶路的脚边,打个招呼,可是他感到自己的手使不上劲,再一用力,他就从木床上挣扎着醒来了。

若喜不在身边,枕上留着果木的青涩香气,那是若喜的气息。锅庄边响着她轻盈忙碌的脚步,接着就传来了打酥油茶的声响。仁智起床去院中的水池边洗漱,两只黑色的鸦雀飞过了麦地坪,啼声轻缓而迟疑,它们慢慢闪烁着变成了两个黑点。仁智皱起了眉头,他感到了不好的象征。

清洁后,仁智坐到火塘边上,若喜为他盛了一碗酥油茶。仁智喝下一口茶,他对母亲说起了清早做的那段梦境:“核桃树是忽然间静寂下来的,我看见树下阿格舅爷领着……”说到阿格,母亲和若喜一起放下手中的茶碗忐忑地望着仁智,她们都害怕听到阿格之后那个人的名字。仁智抬头望了望后窗,一束明亮的晨光带着兰花烟叶的香气飘进了屋子,仁智收回眼光继续说:“阿格领着乌达朝金家沟去了,乌达手中没有拿他的烟斗。”母亲用手轻拍裙袍,接着发出了“啊贝!”一声惊讶。若喜睁着大眼睛惶惑地看着丈夫仁智和婆婆的举动。说梦是他们早餐中一场不可或缺的仪式,只是有阿格的梦极少出现,她默默地起身为仁智和婆婆添茶,生怕打扰了这场隐秘的对话。

仁智压低嗓音,身体稍微倾向母亲说:“如果这次也应验了,那阿格必定是在阴间担有职责的人……”若喜听到这里,她打了一个寒颤。母亲的眼眶瞬间就浸满了淚水,她为着儿子圆梦的智慧,也为着他与身边人事微妙的联结而感慨。为了掩住那点泪,她低头掰下一块麦饼蘸了茶面上的酥油送给蜷缩在脚边的小黄猫,它闻到香气立即清醒来,发出一声细柔的叫唤,然后张嘴去吃麦饼。若喜取出了两只背篓,他们要去园子里捡昨天仁智打落一地的核桃。

核桃树下有两只松鼠在剥核桃吃,它们机警地洞察着周围的环境,见到来人,便轻捷地蹿上核桃树藏进了树叶凋零的枝干里。母亲和若喜在悄无声息地捡核桃,满一背篓,就由仁智背回去倒在廊上风干。园门口闪进一个人影,他径直走到核桃树根下,用石头砸开核桃,慢慢地剥开核桃仁吃起来。仁智背着空背篓回来,一眼看见核桃树下的阿格,他的心吃了一惊。阿格看见仁智便说:“你家的核桃油脂重,吃两颗就饱了。”沉浸在劳动中的母亲和若喜抬头看见阿格,她们相互看了一眼,那惊异的眼神像是白天看到了晚上才会出现的东西。

阿格对着呆愣中的仁智慈爱地笑着,那温和又让仁智感到自己是多虑了,阿格只是村庄里的一位老人,自己的外亲舅舅。仁智把背篓放在一边,同阿格一起歇息,他想从阿格的口中听到一些与梦境有关的消息。阿格并不说话,他看着一地的核桃,又仰头看核桃树,树丛间落下的光晃着他的眼睛,他就闭上眼轻轻地笑着,仿佛阳光令他感到了自在一样。仁智从衣兜里取出一支烟递给阿格,他们便在树下抽烟,享受树影下的宁静。后来,阿格起身,他把手背在身后说:“羊子快下山了,我去平石板迎它们。”仁智看着他的背影,像连续做着梦。

捡完核桃已近黄昏,仁智放眼麦地坪,包谷林已焦黄,再过十来天,风中响起树叶嘶嘶桑桑的声音就该秋收了。村庄里的日子,就是这样安闲、平静、简单。

第二天,第三天,仁智早起喝茶,依旧与母亲说着梦里遇见的事情,有时也回顾以前做的梦境,仁智曾梦见院中忽然来了一匹白马,驮着雕花的马鞍。几天后,他就接到了呷尔坝任教的消息。他对自己做的梦比任教这个消息还要欣喜。对于不好的梦相,他会表现出谨慎和敬畏。他从不怀疑梦给自己的启示,有时他会觉得自己与众人并不一样。若喜嫁进门来,也感到了仁智心性安静,举动轻盈,说话轻言细语,这样的人户,不要说是人,梦也是喜欢接近的。若喜轻轻看了仁智一眼,他眉眼微笑而低垂,是在思想一些事情。若喜又抬头看了一眼佛龛上的佛像,他们的相貌是那么相似,但很快,若喜便开始忏悔,不该拿自己的丈夫与佛相比,她在心底反复默念着《忏悔经》。

他们在缓慢地喝早茶,火塘里的柴火偶尔噼啪一声作响,木炭上落下了细密的灰烬。就在这静止了一般的时光里,后窗忽然响起了一阵尖厉的喊声,接着就是许多人的号哭声。母亲慌忙起身去看后窗外,若喜也凑上去看,一片葱茏的兰花烟叶开出了几枝淡蓝色的花,乌达家的院子里忙乱着人影,一阵就聚集了很多人。恐惧攫住了母亲的心,她转身对着仁智隐秘地说:“你的梦在后园发生……”

仁智的脸一下就严肃了,他感到自己的手脚有些发麻,这样灵验的梦让他感到了一丝恐慌,一时间他分不清自己和阿格哪个才是担任阴间职责的人。但他立刻想起了阿格和乌达清冷的背影,他有了一些安慰,他确定自己只是一个会圆梦的人。

母亲和若喜看着仁智脸上的变化,她们同时感到了仁智内心的变化,母亲从神龛上取下一撮柏叶放在仁智跟前的火塘里熏沐,庄严仁智具有梦卜的本领。仁智闻到柏叶的香味,他接连打了几个哈欠,他的心神感到了安稳,他面目微笑而低垂。

在包谷林中说命

我害病了,全身没有一点力气,像一只猫样蜷缩在火塘边的毡垫上。我想睁眼看看可爱的弟弟妹妹,可是我的眼睛一动也不动,明亮的东西像是要索命。弟弟妹妹挨挨挤挤地坐在一根长凳上,安静地陪着我。母亲在半碗清水里盛入一勺米饭端到我面前,让我对着碗口呵气,我无力张嘴,母亲就端着碗在我头上晃三圈后反手泼洒到门外去,供养那些纠缠我的鬼魂。我听到母亲在用哀求的声音请那些魂魄远离我的身体,她的声音有些颤抖,进门时她吐出了一声深长的吟叹。

父亲做木活回来了,他踩响地板的声音振动着我薄薄的身体,我发出了细小的呻吟回应。父亲坐到我身边,我闻到了他身上松木刨花的气味,我的眼角溢出了一点泪水。父亲用拇指为我拭泪,那点泪水很快就渗进了他长满茧子的指腹里。我身体无恙的时候,每天都跟随父亲去做木工活,我爱捡起那些裹卷的刨花装扮自己头发,还有手腕,父亲会停下活欣赏一下乖巧安静的孩子,并用大手抚摸一下我的头顶表达怜惜……母 亲一边在低声抽泣,弟弟妹妹都跑去抱住她的手臂跟着嘤嘤嗡嗡地哭了起来。父亲从衣兜里取出几张票子递给母亲,让她带我去七日村卫生院看病,并告诉母亲,村子里有一户与我们同姓的人家,说明来意定会帮助我们母女。

天刚破晓,弟弟妹妹还在熟睡中,他们的呼吸像一窝土豆一样健康而甜美。母亲背起柔弱的我向七日村赶路,她的脚底带着风声,一路上的野香梨也没有让她感到干渴。中午的时候,我们到达了七日村庄。母亲向平石板上玩耍的孩童打听一户张姓的人家,有孩童立即飞奔去唤那户人家。一会儿,一位身穿黑布藏袍,头盘绛红丝线的妇人便阔步朝我们走来了。她眉目慈善地打探母亲,又用温和的眼光关照母亲背上的我。母亲感到了安慰,她一把抱住妇人的手臂喊道:“张大娘,孩子她……”话没有说完她就哭了起来,张大娘用手轻拍着她和背上的我。

卫生院的大门敞开着,一个穿白大褂的人斜靠在一张藤编椅上沉睡。张大娘领着我们到他面前,我们同时闻到了被太阳照得几乎要燃烧起来的酒气。张大娘用手推推那穿白大褂的人喊:“聂医生,看病了!” 他的手脚抽动一下后就醒来了,他低垂着被太阳晒得浮肿的眼皮,从脚到头地打探母亲,又看她背上的我。这时,他才完全清醒过来,并立即站起身说:“快放下孩子,让我看看。”母亲解开背带,张大娘接下我抱在怀中,聂医生伸手来翻开我的下眼睑查看,又把手放在我的腕上把脉。他的手指轻叩着我微弱的脉搏,像在弹奏一首为虫蚁写的歌。张大娘从聂医生脸上捕捉我的病情,他严肃得像一尊雕塑。后来他起身进了药房,传出来叮叮当当的响声,很快就高举着一瓶液体出来了,他把药瓶挂在我头顶上方的晾衣杆上,开始为我输液。我感到有一股清凉的力量融进了身体里,我有些干渴,喉咙轻轻地动了动,那样的无力也算不上是一声咳嗽。一瓶液体滴答完的时候,太阳落山了,我轻轻睁开眼睛,母亲和张大娘对着我同时发出了惊喜声,但很快我又闭上了眼睛。

接下来几天,我的病情没有丝毫起色。张大娘在聂医生饮下几口包谷酒,准备在藤编椅上继续打瞌睡之前寻问起了我的状况。他用医学知识解释:“這女娃的身体正在流失一种能让她打起精神的微量元素,这几天一直在给她补充这种元素,可是她小小的身体像深井一样空洞。”说完他无力地摇了摇头。

输完最后一瓶液体,也就结束了这场医治。张大娘领着我们母女回家去吃晚饭,她每天挤牛奶喂我,可我吃得比小猫还要少。张大娘透过火塘里暗淡的火光感到,我的脸色苍白而平静,像一个垂死的孩子被母亲的身体温暖着续命。我听到张大娘在捻动木质佛珠,那声音像雨滴落在叶片上一样好听。我还闻到了一缕加持过的柏叶在炭火上燃烧的香气,这使我感到了安宁。后来,张大娘开始低吟真言,那优美舒缓的声音使我有了真正睡意,她也在自己的吟唱声里打起了盹。楼口轻悄悄走进一个穿蓝布长衫的人来,他径直走到我面前,细细地端详我后,对着我的额头轻吹气息,我眨动着眼睛,并睁开了眼,我对他微微笑了。张大娘见状,想对他说些感激的话,她重重地喊出真言最后一个字来。我沉睡在母亲的怀中,母亲眼眶深红,她的眼泪总是不住地落下,打湿了我的衣襟。张大娘在回味刚才半睡半醒间的梦,她恍然大悟似的拍响自己的裙袍说:“明天,我们带小文子去河西找一个人。”母亲看着张大娘的神色,脸上也跟着露出了曙光一样微亮的神色。

第二天一早,张大娘领着我们母女奔河西去了,我们走过一座钢丝桥,走进一片茂密的核桃林,在一户门口贴着红对子的门前,张大娘拾起门上的铜铁环叩向木门。半晌,一个穿蓝布长衫的老人走出来开门。张大娘恭恭敬敬地喊他:“邵先生!”他对张大娘说:“一早我就在等你们来,就连屋后的露水菌也没有去捡,这阵子恐怕都被鸟儿啄去了。”张大娘朝母亲点点头,表示事情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邵先生说:“你们在门口等着,我去取卦书。”过了一阵,邵先生腋下夹着一本棕皮的线装书,手握一只罗盘走出门来。他手捧罗盘,那指针轻轻跳跃着指向了不远处的一片包谷林。邵先生便随着罗盘的指向走进了包谷林,张大娘手扶住母亲背上的我跟进了包谷林,邵先生拨动包谷林哗哗地响,到了林深处,他坐在了包谷树下。张大娘和母亲蹲在边上,我的脚绵软地搭在地上。邵先生向母亲询问我的出生时辰,母亲一一报出。邵先生便开吟颂起来,声音低沉,像是这片林子里的精灵。接着,他从袖口里伸出枯瘦的手,食指颤巍巍舔了舌头上的口水去翻动书页,又用拇指掐住食指和中指的指节卜算起来。阳光透过包谷林照在邵先生白生生的脸上,眼角细长的褶子随着他内心的情绪舒展着,他像是透明的,且发着光。张大娘和母亲屏着呼吸等待,生怕一声粗重的呼吸就会惊扰了先生的卜算。后来,他轻咳一声后开始给我说命:“这女娃属相为林中兔,两月前误食了一株断筋草,命里需拜金牛才能 续命……”

张大娘熟悉对河两岸的人,像熟悉自己家园子里的蔬菜果木。她的心很快就有了去向,她从怀中取出一张票子答谢邵先生,邵先生推辞说:“等这女娃捡回命了再来答谢也不迟。”张大娘便扶起我们母女赶到桥头一户人家,到了门前,门虚掩着,她从门缝看去,家中的女主正低头绣鞋垫。她大喜,一把推开门喊道:“月桂在绣鞋垫啊,太好了,太好了!”月桂见到张大娘领着陌生的母女进门来,忙站起身来,她先是被张大娘的声音惊吓到了,接着听到“太好了”几个字时,她露出了好的表情来招呼我们在院中落坐。张大娘见到月桂情绪欢喜,她捏了一下母亲的手臂,母亲抱着我扑通一声跪在了月桂面前,我在她怀中耷下了头。月桂忙慌着扶起我们,慌张地问张大娘来意。听完,她从母亲的怀中接过我抱在怀中,她满眼慈爱地看着我,嘴角微微笑着,她在思想。后来,她用细柔的声音对着我说:“我的孩子,以后你就跟干妈姓月叫平。一生像月亮一样平安恒久。”说完,她从绣线里捡出一段红丝线系在了我的手腕上。我在月桂怀中咳嗽两声后睁开了眼睛,我沉睡得太久了,有些虚弱,我轻轻地看着月桂,像认出了一位走失许久的亲人。母亲见状,再次跪在月桂面前替我磕头,又去对着张大娘磕头,她的额上沾了一层月桂家园子里的尘土。

母亲抬头的时候,我转头去望她,她轻唤我“月平!”,我们的眼中都浸满了晶莹的泪水。

阿布踮了踮脚

阿布站在方家小卖部的窗口下,她的手中紧攥着一枚五分钱的硬币,午后的阳光照得她手心汗津津的,使硬币看上去像是从水中打捞起的一样,她提起衣角再次细致地擦拭硬币,擦拭上面的两串麦穗,她正思想的事情使她的手有些微微颤抖,硬币闪着光亮。

从学校方向走来一个人,他的步伐向着小卖部。阿布看见便不能再犹豫了,她伸长了手将硬币递到窗口上,想让方家爷爷一眼看见这枚硬币,就知道她的目的。但是窗口没有任何动静,眼看那人就快走近了,他有一头卷发,走路的时候,头发跟着他的步子打着节奏。阿布感觉这走路姿势是小学校新来的老师无疑。她这么想的时候就用力踮了踮脚,她看见方家阿爷靠在藤椅上打瞌睡,货架上的糖块、白酒和挂面散发着高级食品的香气。阿布听到身后的脚步声逼近时,她忙唤到:“方家爷爷,收硬币吗?”方家爷爷睁开眼睛,看着阿布手中的五分钱硬币时有些茫然。阿布紧接着提醒他:“可以做飞机轮子的那种。”话落口,阿布身后就有了个巨大的影子盖住了她,手中的硬币显得更加明亮了,方家爷爷从那影子里慢慢站起身来。阿布同时闻到了粉笔、红墨水和书本的气味,她像一只松鼠那般敏捷地逃离小卖部窗口,逃出了那片极有可能会把全世界的声音都能罩住的影子。

阿布飞速跑过卫生院,呛人的药水味道增添了她心中的慌乱,她一刻也不停地奔跑着,脚下是嗖嗖的风声。粮站门左侧的包谷林正在背红缨,微风吹过的时候,极像一群背着奶娃的年轻母亲正朝着一个方向走去。阿布为这景象停在了篱笆外,她仰望着那片包谷林,深嗅那生涩的气息,她瞬间记起奶奶背着她在一片包谷林中穿梭,耳边是河水般的喧响。到了林深处,她便隐藏在其中动也不动,仿佛要让脚底长出根须来似的。阿布饿了,她扯散了奶奶编在红头绳里的头发,奶奶就把她抱在怀中,掏出松软的奶子让她吮吸,阿布依然饥饿,她使劲咬了一口那没有生机的奶头,咬出了血口子。奶奶忍着痛,不发出一声来,任眼泪和汗水一起在脸颊上流淌。直到太阳落山,月亮从白岩子山顶升起来的时候,奶奶才背着阿布走出那片包谷林,回家给阿布熬玉米糊糊吃。几天后,村庄里便有人传说,阿布的阿妈改嫁后想向奶奶讨要阿布的抚养权,奶奶得到这个消息就背着阿布藏进了包谷林中躲避,奶奶要把阿布留在身边使唤,还要送她上学。阿布不能分辨这是不是一件好事,但她和奶奶生活得很好,她们在一起等待阿布的阿爸回来团聚,他去了远地教书。

继续走,阿布就到了粮站的铁门外,她看见水泥坝子里暴晒着花椒,还有用成串的豆角。卖粮食的女人俄尼在一棵结金满黄杏子的树下乘凉,她用手托着清瘦的脸,细柔的眼神看着坝子里的三姑娘,她用一把竹耙子翻晒花椒和豆角,她额上的刘海自然地卷成了一个个小圈。她看见门外有一团影子停落时,抬头望了一眼,那双大眼睛清澈而哀伤,阿布觉得她的样子像是知道了自己刚才在方家小卖部的行为,阿布低头迅速走过了粮站的铁门外,走向了磨坊沟。阿布感到只有走到磨坊沟,她才是原来的那个什么也不曾发生过的阿布。

磨坊沟的河水响着欢乐的声音,长在沟谷里的刺藤树朝着河水的流向在无声漫展。阿布像要掩饰住什么似的,她大声唱起了从广播里学来的歌儿:“我匆匆地走进森林中,森林它一丛丛,我找不到他的行踪……”一首歌唱完,她便走过开满向日葵的自留地,走过吴家的花椒林,站在了平石板上方。她从来没有觉得这段路是这么漫长,平日里上学,只像一股风似的来回。她向着公社方向望去,她没有望到、听到她心里所期待的,她踮了踮脚,依然没有望到。

白岩子山顶上的夕阳温柔地照着阿布,她领着自己的薄薄影子离开了平石板,朝松柏树下的家走去。在院门口她就闻到了板油煎炒后的香气,家里来客人了吗?阿布快步向着屋门走去。这时,一阵悠扬的叫卖声从平石板方向传来了,同时一阵噼噼噗噗的脚步朝着平石板方向轻快地赶去。阿布即刻折回平石板 ,村子里的孩子们齐齐地围在平石板上,中间盘坐着精瘦的货郎。他的左右两侧放着两个竹兜子,里面用透明的塑料膜装着米炮筒,一根根整齐地码放着。有小孩轻轻揭开塑料膜一角,货郎便微笑着迅速将它盖上,说是受潮了就不嘎嘣脆了。孩子们听到“嘎嘣”一词时都学说着嬉笑起来,像响过爆竹后的新年一样。

这时,一个小孩站在众人身后说:“让开一点!”孩子们马上站起身来,为他让出了一条通向货郎的路,他从裤兜里取出一毛钱递给货郎,货郎马上揭开塑料膜取出一根米炮筒递给他。他接过后,张开比炮筒口还要大的嘴巴,“咔嚓”一声咬下一口唰唰地吃起来,炮筒在他口中很快就融化了,他又去咬下一口来吃,完全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几个小一点的孩子仰望着他,嘴巴也跟着他一起张大后又咽下一口口水。有一个小孩实在忍不住喊了,他用几近哀求的声音说:“邵家哥哥,给我一点点吧。”他停止吃炮筒,在思考那孩子的话。大一点的孩子用眼睛瞪着他,不屑他吃炮筒时的那副傲慢。他從另一头掰下一小块递给那小孩,小孩很快就把炮筒放进嘴巴里还没有嚼就已经融化了,喜悦和满足在那小孩脸上交织着。阿布站在最后面,她的手里还紧攥着那枚五分钱的硬币,显然她还没有凑足买炮筒的一毛钱。昨天就是在这平石板上,她分明听到有人说,有一个国家要制造很多飞机,同时需要很多硬币来造飞机的轮子,所以硬币现在很值钱。方家的小卖部就在帮忙这个国家收集硬币,五分硬币可以换一毛钱纸币。这时,阿布身后又响起了一串清脆的脚步声,大家一起回头看去,只见康康提着一块生锈的废铁像风一样跑来,就快接近货郎的时候,他被自己的飞速扑倒在了地上,那块铁“哐当”一声扔在了货郎面前,货郎皱紧眉头看着康康,替竹兜里的米炮筒向他表示抱歉,并赶忙拾起那块铁,放在秤盘上秤起来,秤杆平稳地指向南北两面大山的时候,他取出了两根炮筒递给一身灰尘的康康。康康拍拍手掌里的尘土,才接过两根炮筒一只手握住一根,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孩子们依旧紧密地围着货郎,阿布把那块硬币放进了衣兜里,她轻悄悄离开了平石板。回到院中,她走向了厨房,灶台还散发着煎炒后的余温,生铁菜刀就平放在菜板上。阿布一声不响地取下菜刀,她拾起一块石子轻轻地叩了叩刀背,她听到了康康那块铁“哐当”一声响后的回音。她走出了家门,沿着围墙根走到了平石板,围着货郎的孩子们没有丝毫减少,还多出了几个大人。阿布在等待时机,有那么一瞬,她为自己想吃到炮筒的渴望感到了羞愧。天光在慢慢暗淡,阿布手中的菜刀却逐渐明亮了起来。货郎从孩子们中间站起身来,阿布不能再等下去了,她提着菜刀走到孩子们身后,她踮了踮脚将菜刀递向货郎的时候,一个人从她身后接过了菜刀。她同时闻到了粉笔、红墨水和书本的气味,她想转身去看身后的人,那人从阿布头顶上递给货郎一毛钱说:“给这丫头一根米炮筒吧。”货郎很快从塑料膜下取出一根炮筒递给阿布,阿布接过炮筒急切地咬下一口,炮筒在舌尖上嘁嘁喳喳地消融,淡淡的香甜味让阿布感到了喜悦,像许多美好的愿望都在这一刻全部实现了一样。

阿布吃了半截才转身去看那人,他就是那个朝方家小卖部走来的人呀。他弯曲右手食指,对着阿布的鼻头轻轻刮擦一下,阿布就笑出了咯咯的声音,他一手提刀一手牵住阿布的手朝着阿布家去了。

编辑导语:

南泽仁的散文作品一直都是从平淡处入手,在日常生活的行进中,映射出普通人的艰难与隐忍,细小的场景、不经意的一个举动都令人痛心,为生存的不易哀叹和痛惜。这组散文作品在平实的文字下,激荡着对命运和活着的思考。

责任编辑:次仁罗布

南泽仁,四川九龙人,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发表于《人民日报》《文艺报》《散文》《民族文学》等报刊,出版散文集《遥远的麦子》《戴花的鹿》,纪实文学《远山牧场》。曾获孙犁散文奖,第四届西凤杯全国青年散文大赛金奖等。

猜你喜欢
桑格德吉阿格
延长梦境的机器
润心育人 静候成长——丑小鸭变形记
(21)新航线
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
百变的老鼠阿格
弗瑞德里克·桑格(1918-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