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面红色的旗帜

2021-06-20 14:34周敏
三月三 2021年2期
关键词:百谷红七军右江

三月,春暖花开,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每一朵花都向着太阳露出灿烂的笑脸。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我和文友来到位于桂西田东县城西郊右江北岸、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平马镇百谷红军村,探寻这个有着厚重革命历史的乡村印记,重温90多年前的红色记忆,感受浓浓的红色文化氛围。

百谷红军村是个壮族聚居村,与县城只有一水之隔,从城区跨过一座小桥便到该村。步入村口,一座大理石牌坊映入眼帘,门额上镶着的“百谷红军村”五个金色大字耀眼夺目。贯穿村中的大道两边高楼林立,村里的道路、房屋规划得井井有条,湿地公园对面的“百谷小康村”别墅住宅区富丽堂皇。村前肥沃的田野里,村民们正在忙碌地采摘西红柿、四季豆、青椒等蔬菜。宽阔的河面星星点点,布满了渔船和養鱼的网箱。河畔新建成的江滨护岸路宽阔笔直,成为人们休闲纳凉和观赏江景的好去处……

百谷红军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个革命之村、英雄之村,在右江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村内建有红军大门、红军学校、红军陈列室、红军烈士纪念碑等“红”字建筑。百谷红军村是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自治区文明村、自治区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村、百色市生态宜居红旗村,是百色红色之旅的主要景点之一。

穿过红军村大门,我们来到位于江滨路旁边的红军学校。红军学校原名普化学校,大革命时期,在右江地区农民运动的影响下,百谷村在恩隆县(今田东县)率先成立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1926年10月,百谷村先进青年、共产党员韦日山从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来后,在本村广泛发动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在他的带领下,百谷村群众拆除了千百年来求神拜佛的大庙,向社会募捐,建起了当时全县瞩目的普化学校,成为革命活动的场所和夜校的课堂。普化学校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给百谷及周围村屯的群众传授革命知识,宣传革命道理。每当夜幕降临,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和高亢的红军歌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敌人听后胆战心惊。1930年末,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国民党反动派曾三次焚烧百谷村,普化学校也被烧毁。新中国成立后,田东县人民政府重建学校,并命名为红军学校。略显斑驳的红军学校,静静地矗立在右江边,注视滔滔的右江水,见证百谷村的历史变迁。

百色起义前夕,国民党广西警备第三大队驻守恩隆县城,成了起义的绊脚石。为了麻痹敌人,1929年10月28日,百谷村赤卫队员们照常在普化学校上课,村里还为一对青年男女置办婚事,大家燃放鞭炮,吃饭喝酒,不露声色。当时,敌人也正在吃午饭,突然一声枪响,时任中共右江工委书记雷经天指挥我党掌握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第三营和300多名赤卫队员,分别在平马镇仁和当铺、平马镇北帝庙、百谷村三个地方,围歼国民党广西警备第三大队,毙敌10多人,俘敌3个连,缴获枪支300多条,活捉了恩隆县政府的主要官员。这就是邓小平、张云逸发动的“恩隆暴动”。这次暴动为百色起义扫除了障碍,打响了百色起义第一枪,拉开了波澜壮阔的百色起义序幕。

百色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动的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百色起义燃起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举起了战斗的火炬,播下了胜利的火种。1929年12月11日,也就是百色起义的当天,右江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恩隆县平马镇经正书院(今田东县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召开,成立右江苏维埃政府。第二天,中共右江特委在平马镇北面广场召开庆祝百色起义胜利暨红七军、右江苏维埃政府成立万人大会,百谷村70多名自卫军在韦纪、韦天恒的率领下,背挂长枪大刀,肩托长矛,腰系红带,挺胸阔步地走进会场参加会议,加入百色起义队伍,光荣地当上了红军……

接着,我们来到坐落在村委会办公楼旁边的百谷红军村陈列室。陈列室是一栋式样别致的两层小楼,是村民们于2000年自筹资金修建的广西第一个村级革命历史陈列室。陈列室里珍藏着当年红军、赤卫队使用过的长枪、短刀、马灯、水壶等18件宝贵的实物和上百幅珍贵的照片。在展厅显要位置,有一幅邓小平手书:“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像我们的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陈列室通过“开展农民运动”“参加百色起义”“坚持革命斗争”“革命英雄豪杰”“沐浴阳光雨露”“建设和谐新村”六个部分的图片和文字展示,再现百谷红军村革命斗争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寄托了富裕起来的百谷村儿女对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本村革命先辈永久的怀念。2006年,百谷红军村陈列室被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随后,我们来到村东北面的烈士纪念碑前,那里挺立着一棵高大的木棉树,树冠浓密荫翳,像一个威武的战士守护着烈士的英魂。纪念碑坐落在翠柏丛中,约三层楼高,金字塔的碑体直指苍穹,庄严肃穆。“百谷红军村烈士纪念碑”十个钛金大字在骄阳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光芒四射。碑文记载,1926年秋,百谷村共产党员韦日山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后,受广西党组织的委派,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百谷村广大青年纷纷参加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等革命组织,打土豪、分田地,兴起了蓬蓬勃勃的农民革命运动。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在恩隆县,韦日山亦被国民党通缉。在白色恐怖中,他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继续深入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最后积劳成疾,以身殉职。韦天恒、韦纪、韦秀峰、曾成武等踏着韦日山的足迹,率领村里的农军继续革命,坚持斗争,1929年冬,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1930年底,百谷村一部分红军战士编入红军主力部队,赴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师,还有一部分留在右江地区坚持斗争,后又赴云南富宁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陪同我们参观的红军后代、村党支部书记李海波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悲壮的革命故事:百谷村共产党员韦天恒是红七军21师62团1营4连连长,红七军主力部队赴江西苏区后,62团留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斗争。1932年4月,右江革命委员会派该团干部赴云南富宁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韦天恒到富宁后以刻私章为掩护,潜到县城开展侦察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侦察摸底,韦天恒与62团1营营长韦纪、排长朱鹤云及红七军领导黄金庆、李德等会合,到七村九弄发动群众,成立了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韦天恒任三纵队二大队大队长,在当地开展游击活动。

1935年10月的一天,韦天恒带领一名队员下山侦察敌情,这名队员入村完成侦察任务后带饭上山给韦天恒,不料被敌人跟踪,在山上双方发生激烈的枪战,韦天恒负伤被捕,被押到板仓屯关押。在審讯过程中任凭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始终没有透露半点军情,敌人无计可施,便将韦天恒押到富宁县城公开“审判”,游街示众后杀害。临刑前,他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声如虎啸,震撼山谷,刽子手在瑟瑟发抖中扣动了扳机,罪恶的子弹击穿了韦天恒的胸膛……

在艰险复杂的斗争环境中,百谷村红军战士坚忍不拔,前赴后继,与敌人浴血奋战,先后有16位勇士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田东县人民政府追认他们为革命烈士。1957年4月,百谷村建立纪念碑。现在我们看到的是2000年4月中共平马镇百谷村总支部委员会、百谷村民委员会重建的纪念碑。百谷村村史记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百谷村86户人家除1户地主外,其余85户共有131人参加赤卫队和红军,有69名赤卫队队员被编入红七军21师62团,9人参加红七军长征北上,8人牺牲在北上的征途中。在这片光荣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军——原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朱鹤云少将(百谷村人,1929年任赤卫队班长)。人们敬仰先烈,尊称这片英雄的土地为“红军村”。

啊呀勒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

革命胜利呦你回头

老妹等你呦长相守

老妹等你呦到白头

……

一首《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动人的歌曲,从村里远远地飘到我们的耳际。“这是村里的红军后代老年合唱团在给外地来参观的旅游团演唱红军歌。”李海波说。听着这首情意绵绵的红军歌,我们被深深地打动了,那深情温婉的曲调,优美动听的旋律,唱出了那个年代红军阿哥和心爱的姑娘青涩、纯真、悲壮的爱情。百谷村年轻的红军战士,像全国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那样,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更多相爱的人,他们与恋人、妻子依依惜别,义无反顾地远离家乡参加抗战, 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牺牲的红军战士,他们化作田间路边的红花,不论风吹雨打,严寒酷暑,依然盛开在百谷红军村广阔的田野上。

“跟着小平闹革命,拿起刀枪斗劣绅;右江大地风雷起,壮乡来了红七军……”这是一首在百谷红军村常唱不衰的红军歌。李海波说,百色起义前后,为了宣传革命,鼓舞斗志,红军和赤卫队用壮话创作和传唱了《红军红又红》《苏维埃一定要胜利》等50多首革命歌曲。这些歌曲蕴含着崇高的革命理想,传递着革命必胜的信念,演绎了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史绩,是百色革命老区宝贵的精神财富。百谷红军村的红军后代怀念红军,十分喜爱红军歌曲,2004年4月,村里的老人自发组建了百谷红军村老年合唱团。合唱团由红军后代和红军亲属组成,忆唱红军歌曲,讲述红军故事,传承红军精神。

在村里,有一位耄耋老人对我们说,从前,百谷村原是右江边上的荒洲,先祖们为了谋生,从外地颠沛流离来到这里,尽管来自不同的地方,操着不同的口音,但都是一条藤上的苦瓜,大家一起下河捕鱼捞虾,上岸耕田耙地,用勤劳的双手,将这片荒洲变成地肥水美的鱼米之乡,于是便有了“百谷”这一美好而吉祥的村名。百谷有“百鸟朝凤,五谷丰登”之意,取“百谷”为村名,是希望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生活富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是在旧社会,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百谷村民穷困潦倒,民不聊生,哪有什么五谷丰登、丰衣食足。如今,这个愿景经过镰刀锤头的打拼,血与火的洗礼,终于如愿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百谷红军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近年来,该村“两委”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着眼于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大面积种植西红柿、四季豆等果蔬,形成以芒果、水稻、秋冬菜种植、网箱养鱼为主,生猪养殖、餐饮服务、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务工经商等为辅的特色产业模式,全村人均纯收入居全县之首,家家户户盖起了崭新的楼房,不少农户还买了小轿车,全村无一贫困户,在全县率先实现脱贫致富,成为百色市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几十年的光景,百谷百变,千姿百态,焕然一新。

岁月带走了许多记忆,却带不走飘扬在人们心中的那一面红色的旗帜。“9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拿起长矛、大刀,跟着红军打硬仗、闹革命,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红军后代,我们要发扬红军精神,坚信共产党领导,接过改革开放的接力棒,引领群众奋进新时代,为建设壮美百谷、壮美广西贡献力量。”临别百谷红军村时,李海波紧紧地握住我们的手激动地说,脸上露出由衷的喜悦。

作者简介:周敏,壮族,广西田东县人,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和网络平台。

猜你喜欢
百谷红七军右江
邓小平对红七军“小长征”历史的记述及其价值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3年招生简章
谷雨
万物清明 雨生百谷
闭月羞花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
“雨生百谷”小魔术
神秘洞穴 内藏红军遗迹
闽北红军参加组编红七军团
红七军北上的方针并非始自李立三的左倾冒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