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三岛,民族文化魅力四射

2021-06-20 03:30徐仁海
三月三 2021年2期
关键词:京族民族传统

2018年12月17日夜,北京民族剧院里灯火辉煌,座无虚席。来自京族三岛的原生态音乐会《京岛情韵》即将拉开大幕。

这是广西首部反映少数民族——京族风情的交响曲进京展演,是京族独弦琴与交响乐器的首次融合发声。

京妹女声小组唱《过桥风吹》由独弦琴伴奏。原生态民歌与独特的民族乐器将情窦初开的京族少女表露情衷又用“美丽的谎言”掩盖的矛盾心理,如诗如画展现得酣畅淋漓。

“京岛晨景”“京滩戏浪”“小小网床”“哈哥与哈妹”“狂欢哈节”,将京族海边生活和民族风情、礼俗、耕海、求爱、传情等独特情景,通过交响组曲演绎得如倾如诉、如咏如叹,诗歌般的优美,国画般的秀雅。

《京岛梆声》是景与情动态美的又一次升华,把京岛的自然风光和渔梆、葵笠、木屐,通过音、舞、乐的融洽搭配,展现浓浓的乡愁,余韻悠悠……

音乐家陈钦平是土生土长的京岛人。1985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音乐系,是第一个考上高校音乐专业的京族学生,也是第一个将京族独弦琴带进交响乐的作曲家。他在文化的凝视中将京族乡土文化通过音乐这个独特的载体大放异彩,提升了各民族间的文化认同。

传统文化需要挖掘新的内涵。京族的有识之士深知,只有优良文化的传承,历史文化的延续,才能提振民族自信心,在文化繁荣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而,京族文化人、文艺人,他们一个又一个、一个接一个地将京族文化通过文艺形式展现,异彩纷呈——

春日,澫尾村,几棵树干苍老绿叶成荫的龙眼树下,两杯清茶对饮,我便开始了对荣获2018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的苏春发的访谈。他深有感触地说:“有幸遇着改革开放的盛世,这是我的福分,更是我们京族文化的福分。经济发展了,特别是京族整族生活小康后,更加重视京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独弦琴有了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舞台。现如今独弦琴的知音是越来越多。目前,光是公益性的独弦琴传习基地,京族三岛所在的江平镇就有15个,都是政府投入购置设备的。学艺者也从京族扩大到汉族、壮族。独弦琴传习基地起到了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桥梁作用。”

1996年的上海旅游节,苏春发和他的独弦琴正式亮相国际大都市的舞台,引起世人瞩目和称奇赞叹。

在北京第十届农民艺术节暨2000年春节农民联欢晚会“东南西北中”擂台赛的舞台上,身材高高瘦瘦、神态儒雅的苏春发盘腿而坐,双目半眯,左手或抚或摇琴柱,右手或挑或拨琴弦,琴声如高山流水,如小溪流淌,如细浪轻鸣。苏春发一曲《过桥风吹》获得三等奖。2008年,苏春发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弦琴艺术传承人。2009年,苏春发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而今,不断有英国、日本、韩国、挪威等国的学者,千里迢迢,前来京族三岛领略独弦琴的独特魅力……

苏维芳于2002年退休之后,便专心于保护、挖掘、研究和传承京族传统文化工作。

他先后参加编写出版了《京族喃字诗歌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京族卷)、《京族哈节》、《京族海洋文化》、《魅力京岛》等10本京族文化书籍,增强了民族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大大提高京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009年,东兴市“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成立,苏维芳实至名归地担任主任,并当选防城港市京族文化研究会会长。

2012年苏维芳获“全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采访中,他对我说:“我们京族三岛,现在已经是衣食足、仓廪实。人们越来越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传统文化在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扶持,进而助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正是得益于京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并发扬光大,乡土文化才有面子又有里子。文化底色的鲜亮,促进了旅游的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传统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澫尾村党支部书记武明志是京族高跷捕捞的传承人。2015年,他参加台湾地区亚太艺术节,高难度的表演赢得满场喝彩。2016年,他赴京走进中央舞蹈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表演高跷捕捞,获得师生们热烈的掌声。2017年,他当选村支书后,尽管公务繁忙,但他不忘高跷捕捞的传承。目前,村里共有五名村民娴熟掌握了这门捕捞技巧。

京族画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罗周斌反映京族人靠海吃海的版画《海魂》获第八届全国版画作品展二等奖,并获首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艺术创作最高奖“铜鼓奖”。

京妹苏海珍、赵霞,将一曲曲独具海味京韵的乐曲带进省、中央电台以及高等音乐舞蹈学校。别样京岛别样情,通过民族文化这个特别载体,显示出独具民族神韵的文化张力。

防城港市文联原副主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张大进的京族题材摄影作品《晨》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首届西南五省作品展。他策划、布景的以京族传统美食“大冰喇”为载体的京族情景歌舞《大冰喇》获全国一等奖。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广西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广西知名词作家、防城港市文联原副主席龙家发作词的反映京族渔民生活的歌曲《抓沙蟹》在1991年登上央视春晚;他作词的京族儿歌《盟啊盟》走进央视《大风车》栏目;同样是他作词的《啊吉帝》京族歌曲在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台播出。

作家苏虎棠和京族作家莫振芳编剧的电视剧《金滩有缘》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已故京族作家潘恒济的电影文学剧本《潮起金滩》于 2012年9 月在《电影文学》发表。

著名诗人、作家张化声,曾在东兴工作生活10多年并将东兴视为第二故乡。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反映京族三岛的风土人情。2015年,他的《多情的京族三岛》音乐散文在广西电视台播出,获该台文艺节目一等奖。

在江平镇老街一隅,“东兴市樊大姐民族服装厂”这个醒目招牌的旁边,还挂着“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户”和“广西民族大学实践教育基地”两块牌匾。

樊文英,这个已届知天命之年的京族服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30年来坚持制作京族服饰,针针线线连着民族团结的手足相亲。

樊文英在传统京族服饰的基础上,创新制作的立领镀边彩绣长裙,更具舞台演出效果。还有男头饰和女礼帽套装,深受舞台走秀者青睐。

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经对樊文英的京族传统文化知识、手工工艺等进行综合考核,认定其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族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京族传统文化中,独弦琴演奏最为让人怦然心动,可谓一枝独秀。

獨弦琴属于弹拨类弦鸣乐器,有竹制和木制两种,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独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可以在仅有的一条琴弦上同时奏出泛音和基音两个音来,音色清澈明亮、悠扬婉转。改革开放后,独弦琴告别“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不再躲在村野无人识,既入平常百姓家,也登大雅之堂,丝丝弦音,扣人心弦。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声乐专业的京族妹子苏海珍就是弹着独弦琴走出广西,走上央视,成为知名青年独弦琴演奏家的。

2008年,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防城港市书画院院长张永志被选为京族书法家代表参加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书法家同写“福”字祝福北京奥运活动,作品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他先后举办6次个人书法作品展。广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其做过报道,《广西日报》以《天涯何处无芳草——记京族第一位书法家》为标题报道张永志的从艺历程。在出版《张永志书法作品集》《向着大海的书饰——张永志作品集》后,他在京族字喃研究专家苏维芳的鼓励下,又以京族“字喃”为题材“奋笔疾书”《京族字喃书法作品集》。

作为京族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骨伤科主任医师,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黄永光对京族医药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多次带领科研团队深入京族三岛寻医问药,全面收集京族民族医药古籍、手抄本、单方、验方、秘方、独特疗法、特色用药等民族传统医药资料,深入细致地开展京族民间医药资源等科技项目课题研究。

2014年,黄永光和防城港市中医医院院长徐奎共同主编的第一本《京族医药》专著出版。

《京族医药》一书内容包含京族简介、京族医药起源与发展、京族医药体系、京医药物学、京医临床经验、京医食疗、京族文化与医药、京族医药与长寿文化、京族医疗和学术团体、京族医药人物传略等,收载了京医常用单方59个,验方124个,食疗养方55个。加上治疗、预防、护理、病后调理的方子,合计收载验方600多个。对京族特有的海洋药物用京族“字喃”和越文进行译注,是一部较为完整的介绍京族医药的专业典籍。

2019年11月9日,在南京举办的中国民族医药学会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颁奖大会上,由黄永光、徐奎主编的《京族医药》一书荣获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京族人具有海水般执着的性格。正是一个又一个带着浓浓乡情乡愁的执着于挖掘、弘扬京族文化的本土京族人不懈地寻找本民族文化的切入口,深入挖掘,不断提炼升华,才使京族传统文化在薪火相传中如此的灿烂夺目。

留住乡愁,是京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一。

“哈亭”是京族人供奉“村社保护神”的场所,也是村社聚会、议事的处所。哈亭,是京族传统文化底蕴最丰富、深厚、凝重的一个载体,也是最能留住京族人乡愁的一个感召场所。哈亭兼有神庙、祖庙、乡饮堂、歌堂等功能。京族三岛的三个渔村,各自都建有哈亭,一代一代传下来,从过去的草棚木屋到泥砖瓦房,再到现在的金碧辉煌,不单见证了京族人的生活巨变,也见证了党和政府每个时期对京族人民的关心和扶持以及对京族文化的呵护。如今,更能突显京族传统文化的张力!

“哈节”是京族最为隆重的节日,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京族哈节”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族人长期以渔业为主,是个靠海吃海的海洋民族,对大海满怀敬畏与感恩。哈节就是为了纪念海神公的诞生而设立的。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澫尾、巫头和山心村村民都分别在各自村的哈亭举办哈节。哈节这一天,京族男女老少皆身穿独具民族特色的节日盛装,欢欢喜喜齐聚哈亭,迎神、祭神,入席唱哈,而后送神……节庆持续三天三夜,第四天将海神送回大海,至此,一年一度的哈节落幕。

唱哈,就是请神听歌。哈哥(琴师)和哈妹(桃姑)毕恭毕敬登场,男的伴奏,女的且歌且舞,悠扬的琴声让人心旌摇荡,深情优美的歌舞令人沉醉……节目既表现了京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美感与意境,又反映了京族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底蕴。

哈节期间,京族群众都会热情邀请其他民族的亲朋好友来共度佳节。特别是近些年整个节庆活动注入文旅元素后,各族群众及游客更是纷至沓来。因而,民族知识启蒙教育、民族知识常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皆能得到有效普及和辐射。

江河奉献给海洋,魅力四射的京族文化,正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源源不断地发力。

作者简介:徐仁海,广西作家协会会员,防城港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防城区文联副主席,防城区作协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西散文家协会会员。在《广西日报》《民族文学》《中国报告文学》《广西文学》《三月三》《红豆》《散文诗》等多家报刊发表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近百万字。

猜你喜欢
京族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京族传统服饰文化及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