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企业实践环节的有效执行及评价

2021-06-20 08:14康娟李晨霞杨凯裘燕青民沈为民沈常宇
高教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企业实践合作共赢生产实习

康娟 李晨霞 杨凯 裘燕青民 沈为民 沈常宇

摘  要:企業实践环节是高校培养企业适用人才的重要环节。中国计量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自2013年获得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来,不断地完善和改革企业实践环节,从合作共赢的企业深度融合、个性化实践评价、多层面效果调查等方面梳理了校企实践的改革与探索,总结了一些校企实践过程中的实战经验,初步实现了从企业挑人到企业要人的转变,供普通院校同行交流。

关键词:企业实践;生产实习;合作共赢;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2-0085-04

Abstract: Enterprise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personnel training adapting for companies.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s obtained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nd "outstanding engineer education training plan" in 2013, then the major has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reformed the enterprise practice. The reform was carried out from deep integration with enterprises by win-win cooperation, personalized practice evaluation and multi-level effect survey. At last, major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summarized som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s. Transformation from enterprise selecting students to enterprise inviting students was realized by above methods. These experiences afford and exchange some guidelines among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enterprise practice; production practice; win-win cooperation; effect evaluation

为实践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学质量,教育部先后发表和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而实践教学特别是企业实践环节教学则是本科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育部在2010年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其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更是把校企实践提到一个新的高度[1-3]。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但是更多的高校关注的重点在实习基地的建立方面,没有从学生为中心的角度思考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过程监管问题,评价考核系统问题[4]。因为校企合作实践环节不像课堂教学一样有统一的课程组,统一的知识点,统一的考卷考评等较规范的流水。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一方面企业的产品、工艺不同且不能同时接受大量的学生,带来考核手段的不确定性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严格的企业管理与自身期望的需求严重不平衡,导致企业实习过程监管和评价出现诸多矛盾。如何让企业实习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搭建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不仅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点,亦是目前应用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新时期下新工科建设的重点[5]。

一、企业实践环节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的校企实践环节按照时间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3-4周的短期实习,简称生产认识实习,另一类为依托“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不少于一年的长期实习,简称深度融合实习。从调查来看,这两类校企实践的实践环节情况大体可概括如下:

首先,短期的生产认识实习,专业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1)进入与学校或专业有协议的实习基地。该种实习方式的关键是需要稳定的实习基地支撑,而国内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多,且更倾向于重点高校的学生,使得校企实习特别是普通院校的生产实习难度进一步增大,且部分企业将学生当劳动力使用,使得实习效果大打折扣;(2)参观为辅、实验为主的方式,即学生在学校实验室完成类似于实验环节的模块教育为主,校内导师带队参观典型企业为辅。这类形式企业和学生都没有太大的负担,能比较轻松愉快地完成,但没有真正起到企业实践环节的锻炼作用;(3)学生分散实习,即学生自行寻找合适的企业进行企业实践,这类形式被学生戏称为“放养式“管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极少数目标明确的学生推崇并支持这种形式,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一般本科院校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在企业实习,只是完成了学校要求的文档内容的归档。

其次,长期的深度融合实习,即针对卓越工程师计划不少于一年的企业实践要求,高校基本都设置3-5个模块,分层来规划学生企业实践的具体内容。调查可知,专业采取的方式主要包括:(1)进入协议实习基地进行

一年不间断实习。这是专业和企业最欢迎并推崇的形式,但一年时长,对即将就业变数不断的学生来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企业对学生的员工式管理,学生对未来职业期望的变化以及不情愿长时间呆在一个企业仅仅完成某个课程等心理,带来实习过程中多种形式的不协调。(2)以培训的形式交给培训机构进行专项培训。这类实践形式由于需要支付部分的学费,因而主要以学生的自愿性为主。虽然学生在技能培训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企业的管理、运转、工艺等方面没有获得有效地提升,无法满足校企实习的课程目标。(3)结合职业需求的自找企业实习。这类中有少部分学生已经跟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真实的在企业中进行校企实践,因此不存在问题,主要就是关注学生的安全及具体实习内容。但存在部分学生为了考研等进行虚假的校企实践,即以实习的材料整理代替整个企业的实习过程,专业无从获得更深层有效地监管。

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从2013年通过专业认证并获得卓越工程师计划资助以来,一直进行企业生产实习方面的教学改革,在实习基地的建设、基地实习的有效落实、过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获得2016年、2019年的每隔三年有效期认证的现场考察专家的好评。

二、企业实践的执行

(一)共赢基础上的基地建设

企业实践环节中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整个实践环节的灵魂,直接关系到实践环节的质量。国内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较少,一般需要通过各种关系才能找到实习企业。然而,完全靠人际关系找到的企业是不可靠的,只有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实习。在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平稳的生产宗旨面前,要想获得企业对实践环节的大力支持,专业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联动机制,与企业合作坚持互惠互利,只有双赢才能长久持续。

要改观企业对安排学生实践仅“付出”的浅层认识,专业通过多种合作来提升企业对专业的认识。专业积极参加各类产业联盟,在联盟内介绍最新科技成果、参与技术标准制定、组织高级技术人员培训等,通过产业联盟与许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次,专业派教师到各地方政府成立的技术推广中心,省外有江苏常熟、昆山等,省内有嘉兴、金华、宁波等,帮助企业产品开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除了技术合作外,还帮助企业申请政府项目、申报奖项、申请专利、建立博士流动站等等。通过这些合作让企业感受到专业对企业的协助,从认可专业到认可专业的学生。通过以上措施,专业建立了稳定长期的校企实践基地联盟。

实习开始前,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各自从企业用工制度及学校规章制度出发,双方就实习过程进行可行性对接,为实习的顺利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专业通過青年教师进驻企业与学生同吃同住的方式来减轻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压力。教师进驻企业一方面协助企业对学生的日常实习进行管理,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也加深了工程实践能力,而且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企业带来诸如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改造等支持。企业通过对学生的实习支持一方面灌输了企业文化宣传了企业,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人才储备提供了便利。企业只需配合专业提供日常扁平化的管理,在双方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双向沟通,获得深度融合的实践计划,专业的主动介入,化被动为主动,保证企业能与高校达到有效的联动,带来双方的合作共赢,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

(二)实践过程的有效管理

优质实践基地的建立及深度融合只是一个开始,让学生安心在基地结合企业需求按专业进行高效实习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核心。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分明,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定制实习形式才能保证实习的效果。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分为普通班和卓越班两个方向,均安排在第6学期课程结束后的暑假开始。普通班的校企实践环节为生产实习,占时3周,卓越班的校企实践环节为生产认识实习、制作与制造工艺实践、产品设计实践、毕业设计等,时长为1年。专业根据不同的实习特点和要求进行分类,按照职业规划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把学生分为三大类:(1)无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

群体;(2)有考研需求的学生群体;(3)有就业需求的学生群体。在调查学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实习形式进行实习单位的定位。根据实习单位的定位及实习单位的实习内容,学生采用不同的过程监管方式,最常用的如参照企业的正常作息管理法、基于块状的时间累积法和基于周组会的周会汇报法,学校带队老师会结合企业导师制定不同的考核方式,以使不同考核方式等效性一致,最终达到有效过程管理的目的,整个流程如图2所示。

三、紧扣专业认证理念的实习评价体系

(一)多层面的综合评价

实习效果的评价一方面可以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改进专业的培养方案,更好地让培养的学生适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按照专业认证的OBE理念,围绕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展开企业实践环节的学生达成情况评价,是校企实践环节符合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专业首先从毕业要求出发,确定校企实践和环节课程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实习计划;其次根据实习计划建立了校内外导师的成绩评价表,这两个评价表结合学生的答辩情况,构成定量评价的基础;在实习结束时发放调查表到实习企业进行技术人员和管理层人员的“感觉”调查表,形成定性评价的依据。最后,根据多方评价结果加权平均获得本次实习学生的校企实践总情况。最后结合毕业一年后的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实习环节的认识进行校企实践情况调查,修正加权评价体系,用于新一轮企业实践环节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提升。整个评价过程如图3所示。

(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以中国计量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班的《生产认识实习》为例分析校企实践环节的学生达成情况的评价过程,衡量校企实践改革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生产实习课程的课程目标分解为6个,表示为:(1)掌握实习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掌握产品的工作原理,通过实习应该具备该产品一定的设计能力,了解产品需受到的各种限制约束条件并应用到产品开发设计中去,掌握实习产品的质量检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掌握或了解该产品的结构和生产工艺流程,掌握其整机测试和性能检测的技术和方法。熟练掌握各类相关检测仪器的使用。该课程目标在于使学生能识别设计任务所面临的多种制约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2)实习内容应涉及到光学、电子、软件开发、机械设计等一种或多种领域,实习内容与本专业相关性大,学生在实习中了解实习产品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状况和发展方向,熟悉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法治规范,以及涉及的相关社会、健康、法律、文化等问题。该课程目标可以培养学生在工程与社会方面的意识。(3)了解相关实习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要求,能分析判断其生产过程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该目标让学生理解工程的发展对客观世界的影响,培养降低局限性等方面的意识。(4)通过岗前培训了解实习单位(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组织管理情况,了解与生产活动有关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增强组织性、纪律性。该课程目标使得学生对职业规范有深刻的认识并有意识遵从。(5)通过实习,了解掌握实习产品的开发、生产、组织、检测/测试等各方面,能够撰写相应的实习报告和技术文档。该课程目标让学生能够有效运用图标展示技术等信息。(6)掌握生产管理的一般方法与技巧,结合电子专业培养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的综合能力。该课程目标在于让学生在项目管理方面得到有效的培养。

生产认识实习结束后,通过定量和定性两个手段在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获得校企实践过程的评价。首先是定量评价,表现为3个方面的综合:(1)实习单位方面

(共占比60%),其中实习态度、纪律、考勤,是否遵守厂方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占比20%、实习中的专业知识储备情况占比10%、实习厂方指导教师的综合评价占比30%;(2)实习记录方面(占比20%),主要考察是否对每天的实习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总结和分析;(3)实习报告方面(占比20%),主要考察是否全面评价实习中的内容、收获、体会。其次是定性评价,表现为:专业教学督导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生产认识实习的定性效果评价。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表的调查内容就是前面描述的6个课程目标,学生从直观感受来评判自身是否达到课程的期望。最后,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获得生产认识实习的达成情况,整个评价重视过程的监管。

四、結束语

生产实习是实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专业认证现场考查专家认为,真实的实习情况与专业提交的自评报告的描述有很大差异,生产实习是国内工程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三轮的专业认证中,通过基地的深度融合建设,有效的实践过程监管,合理的多方评价对生产实习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获得了现场考察专家的一致认可。专业通过深度参与到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各种形式的生产环节,使学生对课堂所学过的理论知识产生更直观和深入地认识。学生结合相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实际专业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运行和管理,将理论和生产实践结合,为适应战略性企业的需求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健.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7-14.

[2]何玉林,杨连发.“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阶段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174-175.

[3]王建平,张荣芸,潘道远,等.“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实习的有效实施及评价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24-25.

[4]游双华,曾永志,陆培民.基于微电子学“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实践环节调查的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0):101-105.

[5]倪福银,罗印升,薛波,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构建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64-66,69.

猜你喜欢
企业实践合作共赢生产实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思考
生产实习管理与质量控制系统研究与实践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培育改善文化和成本文化在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闻聚合APP著作权侵权的行为规制
企业并购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