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泰顺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21-06-21 14:12戴刚刚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4期
关键词:凝灰岩云母石英

叶 雷,戴刚刚

(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浙江 温州 325000)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泰顺县县城南东直距23km,将军炉以北700m一带山坡。地理坐标:东经:119°49′28″~119°50′01″,北纬:27°22′34″~27°23′04″。

2 区域地层地质特征

(1)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磨石山群西山头组二段(J3x2)之一套火山碎屑岩,局部夹沉积岩。根据地质矿物的组合特征及火山喷发——沉积韵律,自下而上分为三个亚段(图1)。

图1 矿区地质略图

西山头组二段第一亚段(J3x2-1)岩性组合下部为流纹质玻屑熔结凝灰岩夹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中部为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夹流纹质球状凝灰岩,上部为流纹质含晶屑玻屑凝灰岩;西山头组二段第二亚段(J3x2-2)岩性组合下部为蚀变流纹质玻屑凝灰岩,中部为流纹质含晶屑玻屑凝灰岩,上部为流纹质玻屑熔结凝灰岩;西山头组三段第二亚段(J3x2-3)岩性单一,为流纹质含角砾玻屑凝灰岩。

(2)侵入岩。

矿区侵入岩以脉岩为主,次为潜火山岩。规模一般较小,均受北西、北东、东西向构造控制。岩性有石英斑岩、石英霏细斑岩、花岗斑岩、安山玢岩、辉绿岩等。主要岩脉和潜火山岩分述如下。

晚侏罗世潜石英斑岩,呈不规则状,位于矿区东部,长150m,宽20m~50m,总体倾向东或南东,倾角62°~85°,被后期辉绿岩脉侵入切割分成二段。

晚侏罗世潜石英霏细斑岩,呈不规则椭圆形,位于矿区中南部,面积80×110m2,总体外倾,倾角68°~75°。接触带矿石挤压破碎,常见硅化、绢云母化。

花岗斑岩,呈脉状,控制长220m,宽60m。北东延伸至矿区外,岩脉走向60°~85°,倾向330°~355°,倾角80°~85°。岩脉切割矿体及矿化蚀变带,接触带围岩具硅化。

石英霏细斑岩,分布于矿区南东角,两条岩脉平行展布,长280m~320m,宽5m~12m,走向330°,倾向240°,倾角75°~80°岩脉接触面平整界线清楚,两侧围岩具硅化、黄铁矿化。

辉绿岩,主要有两组方向。北东向辉绿岩脉:分布在矿区的北、东、南部,控制长180m~435m,宽3m~5m,走向55°~70°,倾向145°~160°,倾角60°~80°;东西向辉绿岩脉:分布在矿区的西部,长220m~450m,宽15m~20m,走向97°,倾向7°,倾角65°。

(3)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均为成矿后期断裂,破坏矿体。按走向分为东西向、北东向及北西向三组。

东西向断裂:共两条,分布于矿区南部和北部,控制长均为600m,两端延伸图外。走向80°~92°,倾向170°~182°,倾角60°~85°。断裂面平直粗糙,切割岩层,且北部断裂切割矿化蚀变带,南部断裂切割绢云母化蚀变带,均属张扭性。

北东向断裂:其一分布在矿区北西角,控制长280m,两端延伸图外。走向60°,倾向150°,倾角83°。断裂破碎带宽5m,属压扭性。其二分布在大坪岗头尖南东340m,控制长320m,北东延伸图外。走向75°~80°,倾向345°~350°,倾角74~85°,断裂破碎带宽3m~5m,切割岩层及绢云母化蚀变带,属压扭性。

北西向断裂:其一分布在大坪岗头尖南西侧,控制长880m,两端延伸图外。总体走向310°~325°,倾向220°~235°,倾角69°~80°,断裂破碎带宽3m~15m,断裂面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磨石山群西山头组二段(J3x2)之一套火山碎屑岩,局部夹沉积岩。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及火山喷发——沉积韵律,自下而上分为三个亚平直粗糙,切割岩层及绢云母化蚀变带,属张扭性。其二分布在矿区北东,控制长390m,南东延伸图外。走向330°,倾向60°,倾角75°。断裂破碎带宽12m,断裂面平直粗糙,切割岩层及矿化蚀变带,属张扭性。

3 围岩蚀变分带

矿区围岩蚀变、水平分带不明显,在垂直方向上具有较明显的分带性。

根据围岩蚀变种类、蚀变矿物的分布组合特征,从上而下分为三个蚀变相带:石英绢云母相带,厚约70m;绢云母、黄铁矿、石英相带,厚大于50m。

各相带特征:绢云母石英相带,分布于J3x2-3流纹质含角砾玻屑凝灰岩、J3x2-2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及J3x2-1上部流纹质含晶屑玻屑凝灰岩中,在大坪岗头尖—带山坡,绢云母化较为强烈,形成似层状石英绢云母蚀变岩带;石英叶蜡石相带,分布于J3x2-1中部流纹质玻屑凝灰岩中,矿化强烈地段形成工业矿体;绢云母、黄铁矿石英相带,分布于J3x2-1下部流纹质含晶屑玻屑凝灰岩,球状玻屑凝灰岩等岩石中。

4 矿床地质

4.1 矿体特征

根据矿体分布的形态、产状出露的标高及山地工程控制,圈定Ⅰ、Ⅱ两个矿体,分述如下。

Ⅰ号矿体:平面形态呈条带状,北西端被东西向断裂切割,矿体呈似层状,分布于矿化带的中上部,控制长90m,平均铅直厚度4.88m,走向326°,倾向236°,倾角16°。

Ⅱ号矿体:平面形态呈弧形,往北西——南东两端趋于尖灭,中部被北东向花岗斑岩脉切割,矿体呈似层状,分布于矿化带的上部,控制长400m,铅直厚度3.71m~20.11m,平均厚11.87m,变化系数69.22%,总体倾向185°~240°,倾角16°~25°。矿体沿走向接触界面波状起伏略有变化,在岩脉两侧厚度增大,往两端逐渐变薄。

4.2 矿石矿物特征及化学成分和资源储量

矿石矿物成份主要有绢云母、石英、伊利石等。矿石的结构为变余凝灰结构和显微鳞片变晶结构。矿石均呈块状构造,呈瓷状断口。

Ⅰ号矿体主要化学成份:Al2O315.33%,Fe2O30.41%,K2O+Na2O4.12%,属三级品,334资源储量1.57万吨;Ⅱ号矿体主要化学成份:Al2O318.75%,Fe2O30.18%,K2O+Na2O2.80%,三级品为主,少量二级品,333+334资源储量95.83万吨。

5 找矿标志及矿床成因

5.1 矿床成因浅析

本区在侏罗纪火山活动极为频繁,由火山喷发-熔浆溢出-短期平息-猛烈喷发-熔浆溢出,经历了两次大喷发旋迴,形成了一系列火山碎屑岩系。到了侏罗纪晚期,火山活动相对平静,但岩浆活动较为活跃,形成了一系列中酸性岩体、岩脉、岩枝等。

本区的潜火山岩体—霏细岩就在这一期次岩浆活动的最晚期所形成的。经后期的热液的上侵,使霏细岩发生蚀变作用,形成了矿化体。

5.2 控矿地质条件

构造条件:矿区火山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矿床位于环形构造带旁侧,成矿热液沿构造带上升运移至旁侧有利的岩性,构造部位富集成矿。

热液条件:矿体位于火山构造的边缘,近矿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等,形成相应的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等中低温火山热液蚀变矿物。

研究区的矿体受岩性层位控制,出现的主要矿物有绢云母、伊利石、黄铁矿等均属中低温热液蚀变矿物,成矿与破火山活动明显相关,故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火山气热液蚀变交代型矿床。

猜你喜欢
凝灰岩云母石英
养护温度对凝灰岩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凝灰岩中微量元素的指标检测
福建平和深坑饰面石材(沉凝灰岩)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
锂云母浮选捕收剂研究现状及展望
高压蒸汽法处理锂云母提锂工艺研究
赣南脉钨矿床云母中微量元素含量以及找矿意义分析
我国脉石英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供需分析
WS2/TiO2/绢云母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关于宽带石英滤波器配套谐振器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