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水金矿控矿因素及找矿认识研究

2021-06-21 14:12郭启鹏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水金矿岩体

郭启鹏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甘肃大水金矿区位于西秦岭南亚带附近,同时其南与甘孜—松潘褶皱带相接,其北为南祁连造山带,并与略阳大断裂衔接,组成多构造单元结合的区域[1]。同时该地区由于加里东运动导致区域地质环境较为稳定,并形成泥盆系的三叠统浅海碎屑岩以及碳酸盐岩建造。该地区属于中三叠世时期,区域内的地壳出现裂陷,并形成大面积的深海浊流复理石建造[2]。由于印支运动,导致该地区出现较多的褶皱,并形成多地质体的大地构造格架。由于矿床独有的成矿特点,导致该地区金矿床矿体分布多而复杂,使得该区域对控矿因素的研究以及找矿存在诸多的困难,大水金矿开采二十几年来,不同的学者及专家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了多方面深入研究,但专家们意见角度各有不同,对金矿的找矿理论研究及开采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1 甘肃大水金矿控矿因素

1.1 甘肃大水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根据以往对甘肃大水金矿的研究,通过对该地区进行地质样品的选择性采集,并对金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岩体岩石化学分析数据进行全分析得知,SiO2含量介于62%~73%之间,Na2O+K2O含量介于0.13%~6.65%,平均含量为3.77%;里特曼指数介于0.000615-2.2334(?)6之间,平均为1.19,为钙碱性;Al2O3>Na2O+K2O+CaO,A/CNK介于1.38~1.60之间,平均值为1.49,为过铝质钙碱性岩浆岩。表明由于蚀变较强烈使K2O和Na2O强烈流失造成亏损,高岭土化、碳酸盐化强烈,长石多为碱性长石,成岩环境属碰撞前火山弧型。通过区域内以方解石为主体的矿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方解石的包裹体以孤立状分布,且多为原生包裹体,如下图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样品中的包裹体中汽液之间的比值在7%~58%,且包裹体直径大多为6μm~15μm,观察中还发现了少量达到25μm的包裹体。在观测中并未发现子晶包裹体以及三相包裹体。根据上述特征可以证明,该地区矿床的矿物结晶均发生在大气降水参与下形成。部分样品的化学测试参数如下表1所示。

图1 样品方解石包裹体

表1 地区部分样品化学参数

对地区样本的化学参数测定,可以作为对地区控矿以及成矿的必要数据支持。

由于岩体受不同程度的蚀变叠加,稀土元素分异较好,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花岗斑岩为正铕异常型,为大量斜长石斑晶造成,从微量元素配分图看,总体上呈不规则的锯齿型,其中花岗斑岩Sr和Ba的含量较闪长玢岩略低一点,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K、Rb含量都较低,它们存在明显的演化关系。

1.2 地质特征

大水金矿区中主要含金层位为中三叠统马热松多组(Tm),划分为土黄色、浅灰色泥质灰岩(mls);浅灰色中厚层灰岩;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四个岩性段。浅灰色中厚层灰岩为泥晶-隐晶结构,块状构造。在下部地层中,区域岩浆岩发育,呈现在表层地层中为面积较大的侵入体,以及厚度较大的火山岩。而矿区范围中岩浆岩主要呈现为侵入岩,通常在矿区浅部,部分以岩脉的形式出现。而在矿区的深层中,存在一定的含矿斑岩体,但矿石成分含量较低,岩龄通常保持在18.4Ma~19.5Ma之间。同时矿区侵入岩走势呈为西南走向,而次级构造线则以西南南走向蔓延[3]。从矿区的蚀变发育中可以发现矽卡岩化、硅化、绿帘石化现象。同时该地区深层矿体未圈闭,矿体赋存海拔较高。矿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有北西向断裂和近南北向断裂,北西向断裂:矿区主要发育有6条,由南向北依次为F1、F3、F4、F5、F6、F7。以F4断层规模最大,F4断层最大的特点是发育很宽的破碎带,其宽10m~30m,带内岩石破碎强烈,发育厚大的方解石脉,脉体沿走向膨大、缩小、分支、复合现象明显,在断层两侧有次级同构造张裂,其内也充填方解石细脉,向深部倾角逐渐增大,严格控制Au2、Au5、Au7的产出及空间分布形态。区域性北西西向—东西向断裂带为导矿、配矿构造,表现为矿带、矿体的分布受导矿构造的夹持或限制呈串珠状、雁列状成群出现,而其伴、派生低序次断裂、裂隙则为容矿构造,为成矿提供了直接的容矿空间。

1.3 矿体空间分布特征

由于该地区属于厚大矽卡岩型矿体,因此无法依靠定量数据来进行拟定。而对矿体空间的分布特征分析中,可以采用钻孔单工程矿体厚度来绘制等值线图。首先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在0~60线之间,依据西南走向来进行,同时对位于矿区中部的近斑岩接触带的1km2的范围内,勘探深度为20m。并检测地区的矿体含量品位,同时对矿区中存在滑覆体进行剖面检测。根据相关文献中的研究,甘肃大水金矿中,存在深部隐伏斑岩体,并呈筒状产出,且岩体与接触带中的物质存在渐变过渡形式[4]。根据对矽卡岩的化学特征存在亲源性,因此可以对端处地区岩体中存在岩浆热液流体的垂向逃逸,同时也影响了成矿热液,根据成矿热液的影响,可以进而判断矿床大致形态,并进行矿区接触带的控矿研究工作。

2 甘肃大水金矿控矿因素找矿认识

2.1 遥感影响与蚀变信息提取

首先利用卫星光谱技术,得到地区的基础遥感影像图。并在影像图中识别出地区的断裂构造,识别地区的展布环形构造。考虑到甘肃大水金矿地区存在深度研究垂向逃逸现象,可以对影像中的岩体地表构造进行分析,并判断地区未出漏的岩体,标注出相关矿体的异常以及矿化点,以此作为找矿地段,判断地区破碎带的走向以及延展方向,并作为找矿有利地段及工作靶区。

2.2 有利地段化学测量

确定地区的找矿有利地段后,对该区域进行选择性样品点划分,并收集地表矿石进行地球化学测量。通过确定地区的As以及Cu样品成分,并在遥感影响图中构筑元素异常带。通过元素异常带,来缩小找矿靶区,并在多元素异常带上进一步进行化学测量,并圈定Au、Mo、As等单元数异常,并根据异常元素进行判定,在二次化学测量中,样本可以选择地下5m~10m左右的矿物样本,同时根据探测到的矿物样本分布特点,来对元素异常情况进行分类,并确定区域中的元素异常情况,作为进一步找矿的主要位置。

2.3 地面磁法测量

根据划分的元素异常范围,采用地面磁法来进行矿体测量,并划分地区磁场强度以及磁异常区域。对异常地区采用质子磁力仪来开展磁法测量,并圈定垂直磁异常,并确定垂直异常的方向。确定高值区域范围内的总异常面积,并根据磁性参数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地区的受到金矿矿化的斜化角闪岩的情况。同时表现区域的磁异常,在总体呈带状并沿磁异常方向进行剖析处理,得出小波多尺度分解的地区内部细节图,并在深度叠加激电异常,以及次生晕异常地段。并对确定的地段进行深度钻孔,并探测矿体,而矿异常对找矿过程中存在间接知识作用,通过钻孔来确定矿体的渐次变化规律,并探测同源异常情况。同时进一步圈定异常,缩小找矿地区地矿区域,采用1:1000的地质剖面测量法,来了解地区的异常特征,并给出定向解译,并圈定成矿地段,指示地区岩体的矿化指示性,确定找矿区域,实现地区的找矿。

3 结语

本文通过控矿和找矿理论,结合实际矿区的特点,来对矿区的控矿因素以及找矿认识来分析并提出方法。但在研究中,仅对该地区提取了较少的样品,缺乏更全面的样品采集和分析。未来研究中,可以根据找矿认识,进一步对该地区进行更深入的样品分析采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找矿突破。

猜你喜欢
大水金矿岩体
皂市水利枢纽工程坝基岩体利用研究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那一年大水
无人化智能装备在大尹格庄金矿的应用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与防治措施研究
看 秋
奇怪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