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春市塘基底钨锡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2021-06-21 14:12邱文锋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4期
关键词:寒武细粒褶皱

邱文锋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三队,广东 肇庆 526060)

1 区域地质概况

阳春市塘基底矿区位于粤西吴川~四会NNE向新华夏断褶带中段的阳春复向斜内,区域NNE及EW构造的交汇复合地带,向斜盆地从那软-合水-英武岭形成一个“S”形拐弯部位。区域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和第四系;区域内Ⅰ级构造为吴川-四会断褶带,主要由北东-北北东向的褶皱、断裂和韧性剪切带组成,是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Ⅱ级断裂构造按其走向可分为北西向和东西向两组;区域岩浆岩以燕山期中酸性岩为主,多呈岩基、岩株状在盆地边缘及盆地内多组构造交汇处产出。(见图1)。

图1 阳春市塘基底钨锡多金属矿区区域地质矿产图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及第四系,各地层特征叙述如下:

寒武系牛角河组(∈n):主要分布于矿区的南东部。岩性主要为灰绿色变质砂岩、千枚岩、石英云母片岩、黑色炭质千枚岩。局部夹大理岩透镜体。岩层总体走向EW,向N倾斜,倾角30°~50°,该地层厚度大于1042m。

泥盆系桂头群(Dg):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中北部,西与大蓬花岗岩体接触,东及南部与寒武系呈断层接触。从下而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Dg1):岩性为厚层状复成分砾岩、含砾中一粗粒石英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夹页岩;第二段(Dg2)厚层状复成分砾层,石英质砂砾岩、含砾粗粒石英砂岩夹砂质泥质绢云母页岩、。第三段(Dg3)厚层状砾层,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砾岩、夹页岩。岩层总体走向EW,向S倾斜,倾角40°~70°,该层总厚度大于400m。

泥盆系天子岭组(Dt):主要分布于矿区的南西角,北与上垌花岗岩体接触,东与寒武系呈断层接触。岩性为下部为以生物屑泥晶灰岩为主,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和钙质页岩,上部为薄层状泥晶灰岩为主,具有发育的条带状水平微层理。受区域构造和岩体影响,层间褶皱发育,常见大理岩化,矽卡岩化和角岩化。厚80m~115m。

第四系(Q):集中分布于矿区的南西面,岩性主要为灰、灰黄色砂质粘土、砂砾,厚7m~18m。

2.2 构造

矿区位于NNE向吴川~四会断裂带与EW向高州~阳春~台山断褶带交汇复合部位,属阳春复向斜中部东翼边缘与基底东西向五点梅复向斜交汇处。区内褶皱及断裂构造较发育。

2.2.1 褶皱

褶皱主要有五点梅复向斜,矿区属复向斜南翼西端部分,褶皱轴向为EW,轴面产状近直立。轴部和两翼均为寒武系地层,两翼地层总体倾向北,倾角35°~70°,总长度>14km。受此影响,区内地层层间褶皱较为发育。

2.2.2 断裂构造

主要有NE、NWW、EW三组。其中NE向断裂为留垌断裂的一部分,从矿区北部斜穿整个矿区后继续向SW延伸,为吴川—四会断裂带的东侧边界断裂,属逆断层性质。断裂贯穿整个勘查区,走向10°~30°,倾向NW,倾角为40°~75°,断裂长约17km,宽100m~250m。沿断裂带岩石破碎,主要发育碎裂岩、压碎岩、断层角砾岩,其两侧岩层具牵引现象,显示断裂作左行运动,为矿区的控矿构造。而NWW、EW向断裂为NE向留垌断裂的次一级衍生断裂,为矿区的主要储矿构造。

2.3 岩浆岩

勘查区北西部出露大面积的岩浆岩,由大蓬岩体和上垌岩体组成。

大蓬岩体(J3γ),矿区出露其南半部,南与上垌岩体接触,东与泥盆系桂头群呈侵入接触,岩性主要为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结构,基质细粒花岗结构。根据岩性可以分为黑云母石英闪长质和黑云母斜长花岗质,包体与寄主岩界限清晰,外接触带变质较强,出现红柱石石英角岩,堇青石石英角岩等,变质带宽局部0km~2km。

图2 塘基底矿区1:10000土壤化学测量W、Sn、Bi、Mo元素异常平面图

上垌岩体(K1γ),出露于大蓬岩体南西缘,其南及东、西两侧分别与寒武系和泥盆系桂头群呈侵入接触。岩性主要为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结构,基质细粒花岗结构。岩体中局部见伟晶团块,岩体外接触带普遍出现角岩,见红柱石,堇青石等变质矿物,变质带宽0km~2.5km。

2.4 地球化学特征

通过1:10000土壤化学测量圈定了2个以W、Sn、Bi、Mo为主综合异常带,编号为AP1、AP2。

AP1异常:元素组合简单,呈条带状,走向NE,长约1.3km,宽0.3km~0.6km,主要元素有W、Sn、Mo、Bi,次要元素有Co、As、Sn、Ag,Pb、Hg、Au。异常平均值W:26.97、Sn:18.52、Bi:10.46、Mo:11.44;异常峰值W:63.2、Sn:48.90、Bi:110.90、Mo:66.59。主要元素强度中等,主要元素套合性较好,具有一定浓集中心。

AP2异常:元素组合较复杂,形状不规则,大致走向NE,长约2.1km,宽约0.2km~1.0km,主要元素有W、Sn、Bi、Mo、Cu,次要元素有Co、Au、As、Pb、Ag、Hg、Zn。主要元素异常浓度高,异常平均值W:38.04、Sn:27.60、Bi:35.43、Mo:13.93、Cu:33.98, 异 常 峰 值 W:500.0、Sn:450.0、Bi:348.9、Mo:77.9、Cu:1807.9。其中W、Sn、Bi元素异常套合性好,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强度高,高浓度异常面积较大。在该异常的南西部已发现有钨锡矿体,为矿致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3 矿床地质

3.1 矿体特征

矿区内发现钨锡多金属矿体1条,赋存于上垌岩体接触带断层角砾岩中,呈不规则脉状产出。矿体整体呈北东走向,倾向南东,倾角40°~71°,长920m,厚1.06m~29.0m,平均厚7.25m,含WO30.13%~0.45%、Sn 0.15%~0.50%,伴生Bi、Cu元素。

3.2 矿石质量

主要金属矿物有:黑钨矿、白钨矿、锡石、黝锡矿、泡铋矿、辉铋矿、黄铜矿、孔雀石、褐铁矿、磁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榴石、石英、云母、粘土矿物、透辉石、符山石、绿帘石、绿泥石、方解石等。

4 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4.1 控矿因素

4.1.1 断裂构造控矿

NE向留垌断裂为矿区的控矿构造;而NWW、EW向断裂次一级衍生断裂,为矿区的主要储矿构造。

4.1.2 岩体控矿

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体是本区钨锡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区内已知矿体均围绕岩体分布;多产于其接触带上,部分矿体产在岩体内,矿床的形成在时间和空间上均与岩体关系密切。

4.2 找矿标志

(1)断层角砾岩带为本区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尤其在多组不同方向的断裂交汇部位,多为矿化的富集地段。

(2)围岩蚀变带,分布于岩体接触带,伴有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矽卡岩化及角岩化等蚀变,为本区的重要的找矿标志。

(3)清晰、完整、高值的土壤化探异常是直接找矿的标志。

5 找矿前景分析

(1)矿区位于大蓬及上垌岩体外接触带上,为吴川—四会NNE向新华夏断褶带与区域东西纬向构造交汇部位,属阳春市岗美镇—合水镇Fe-Cu-Pb-Zn-Ag-W-Sn多金属成矿带,带内断裂发育,各种类型的Fe、Cu、PbZnAg、W、Sn矿床(点)密集分布,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

(2)通过1:1万土壤化学测量,圈定了以W、Sn、Bi、Mo为主的综合异常带,W、Sn、Bi、Mo元素异常套合性好,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强度高,为矿致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3)矿区地表已发现有钨锡多金属矿体,与邻近北西面饭果岗钨铋矿点具备同样的成矿地质条件,为进一步勘查提供了较好的指示信息。

猜你喜欢
寒武细粒褶皱
外在水分对潮湿细粒煤风力分级效果影响的研究
湖北寒武系第二统水井沱组宏体锥管化石新发现
精锐微泡浮选机在上宫金矿的试验应用
细粒级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动漫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1)
一点褶皱
川西南地区震旦—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褶皱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