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原理与方法》课堂教学的探讨

2021-06-22 01:45刘海斌傅鹤宇毕然大连理工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灌篮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案例思政

刘海斌 傅鹤宇 毕然 大连理工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一、引言

习近平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复兴大任[1]。青少年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占据战略性、基础性地位。面对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国际形势,高校如何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铸魂育人,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改变“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的现状,已成为迫在眉睫,不得不重视的一项紧要工作[2]。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原理与方法》是体育专业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进入研究生课程后,系统接受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它在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手段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面向全校体育学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体育科学领域人次[3]。因此,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原理与方法》中的“思政教育”进行探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原理与方法》课程思政建设

(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及其与专业内容的融入方式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将从三个部分展开:历史篇(不忘初心)、时代篇(榜样力量)和未来篇(砥砺前行)。专业内容融入方式的研究将围绕问题式、研讨式、启发式、案例式和翻转式等教学途径,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之中。课程教学模式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参与度与获得感,提供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途径。通过2020年和2021年国内外抗击疫情的事例、案例启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4]。通过优秀案例不断挖掘体育学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特点。通过教学内容设计建立体育学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特色课程。重点突出体育学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元素设计,包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和认识、严禁的学习态度等。

(二)课程思政教案、课件及案例建设(体育领域)

图1 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针对体育学专业学生历史背景知识及人文素养较为薄弱的环节,在课程的不同章节,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名人事迹、典型案例等,设计思政案例,将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充分结合起来,旨在对学生进行奉献精神和仁爱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5]。主要围绕“自信自强、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团结协作、爱国奉献”和“德艺双修、苦练技艺”等方面展开研究。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杰出体育名人事迹、体育团队合作案例、体育与人格健全案例等融入教案、课件之中。通过在“学习通”平台,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在线上与线下平台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课程建设中。线下通过实地参观、交流研讨、情景模拟、活动组织、实践应用与线上教学课程相互呼应,推进“线上线下”的课程思政建设。

(三)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为检测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将从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三个方面对教学效果评价具体方法展开研究。设计学生、教师、同行专家问卷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和实施进行评价。首先对课程的效果进行验收,其次对目前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确定未来的发展的趋势和方法。

(四)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内容后的教学反馈

在2020届(14名学生)中,我们开始探索课程思政一体化的新教学模式,学生教学评价是我们年度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评价调查,我们比较了2019年学生(16名学生)的教学评价。可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满意和非常满意学生总数占全班学生总数的比例)得到了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激发了学生今后对运动人体科学的探索精神。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案例思政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