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筇竹寺组新层系页岩储层特征

2021-06-22 00:06王同熊亮董晓霞向克满周桦钟文俊罗海金郭卫星周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1年3期
关键词:川南黏土页岩

王同,熊亮,董晓霞,向克满,周桦,钟文俊,罗海金,郭卫星,周静

(1.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6;2.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四川成都610052)

四川盆地作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主力层系龙马溪组提交了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已建成涪陵、威远、威荣、昭通、太阳等大型页岩气田[1-3]。寻找落实页岩气勘探开发接替层系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川南地区筇竹寺组黑色页岩是前期页岩气勘探目标,具有埋深适中、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含气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有机质孔隙较低、热演化程度高的不足[4-7]。早在2010年中国石油威远地区威201井针对筇竹寺组直井压裂获测试产量1.08×104m3/d,随后中国石化于2012年在井研犍为地区A1井筇竹寺组直井压裂20 m获测试产量2.88×104m3/d。2015年,中国石化在井研犍为地区筇竹寺组实施第一口水平井——B1HF井,获测试产量5.95×104m3/d,揭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但黑色页岩厚度薄,制约了商业产能关的突破。因此,有必要深入开展筇竹寺组新层系页岩储层特征研究,探寻非常规页岩气勘探新思路,落实下步勘探目标,对于实现四川盆地页岩气新层系勘探突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筇竹寺组沉积主要受控于桐湾运动及兴凯运动[8]。在这两期构造运动影响下,形成绵阳—长宁拉张槽[9]。拉张槽内筇竹寺组表现为3套黑色页岩—深灰色、灰色粉砂质页岩—粉砂岩的沉积旋回。根据沉积旋回及岩—电组合特征,可将筇竹寺组分为两段(筇一段、筇二段),11层(①—⑪号层)(图1)。根据目前钻探的5口井分析,其中①、⑤、⑨号层为黑色页岩,厚度0~15.5 m,展布不稳定,D1井、B2井⑤号层发生相变,不发育黑色页岩。统计各井①、⑤、⑨号层储层参数平均值,TOC为0.5 %~2.4 %,孔隙度为1.5 %~3.8 %;⑥—⑧号层粉砂质页岩、含黏土粉砂岩厚度83~105.5 m,气测显示良好,表现为“低密度,低中子”的天然气挖掘效应。统计各井⑥—⑧号层储层参数平均值,TOC为0.25 %~0.41 %,孔隙度为2.2 %~2.9 %。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①、⑤、⑨号层黑色页岩与⑥—⑧号层粉砂质页岩、含黏土粉砂岩。

图1 川南地区筇竹寺组地层综合柱状图Fig.1 Composite histogram of Qiongzhusi Formation in southern Sichuan

2 矿物岩石学特征

根据川南地区筇竹寺组XRD(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分析样品,①、⑤、⑨号层矿物主要以石英为主(21 %~47 %),平均32 %;长石占5%~29.5%,平均13.48%;黏土矿物占11%~58.4%,平均含量40.5 %;碳酸盐矿物较少(3 %~19.5 %),平均7.62%(图2a)。⑥—⑧号层矿物主要以石英为主(8.1%~57.7%),平均39.11%;长石占8%~32.2%,平均21.69 %;黏土矿物占5.9 %~45 %,平均22.29 %;碳酸盐矿物较少(2.4 %~70 %),平均14.29%(图2b)。⑥—⑧号层局部由于发育钙质粉砂岩条带、透镜体,因此,表现为高碳酸盐特征。

图2 川南筇竹寺组矿物学特征Fig.2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Qiongzhusi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3 有机地化特征

3.1 有机质类型

对于演化程度高的页岩来说,干酪根镜检结果仅供参考[10],典型的干酪根组分依然以无定形腐泥为主,见少量海相镜质体(图3),生烃潜力好。根据饱和烃色谱及干酪根碳同位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干酪根碳同位素分析①、⑤、⑨号层δ13C(PDB,国际标准Pee Dee Belemnite)为-34.96 ‰~-32.09 ‰,⑥—⑧号层δ13C(PDB)为-34.09 ‰~-31.31 ‰。筇竹寺组主峰碳为18~23,主峰碳数较小,表明筇竹寺组有机质类型相对优,综合饱和烃色谱Ph/C18-Pr/C17关系分析,其中,Ph为植烷(Phytane),Pr为姥鲛烷(Pristane),筇竹寺组泥页岩有机质为Ⅰ—Ⅱ1型。

图3 A103井筇竹寺组干酪根组分Fig.3 Kerogen macerals of Qiongzhusi Formation in Well-A103

3.2 成熟度

对于古生界烃源岩热成熟度的判断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11-12]。分析6口井的沥青质反射率(Rb)、岩石热解高峰温度(Tmax)及黏土矿物XRD,综合判断筇竹寺组热成熟度。利用测得的沥青质反射率(Rb)换算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公式为Ro=0.618Rb+0.4[13]。页岩黏土矿物组合反映了黏土矿物的成岩演化程度。3种实验方法结论较为一致,Ro为2.35%~2.67%,Tmax为520~530℃,黏土矿物主要以伊利石(49 %)及混层比为5 %~10 %的伊蒙混层(39%)为主,含有少量绿泥石(13%),不含蒙脱石、高岭石。

3.3 有机质丰度

筇竹寺组具有旋回性特征,因此,有机质丰度差异较大,①、⑤、⑨号层为海侵背景下形成的凝缩段黑色页岩,有机质大量富集,TOC为0.77%~3.55%,平均1.85 %。在高成熟背景下,生烃转化率高达90%。⑥—⑧号层沉积期由于粉砂注入,有机质被稀释,TOC为0.09%~0.94%,平均0.3%。因此,页岩气勘探有待解放思路,探索有机质并不富集的粉砂质页岩这一新层系。

4 储层特征

4.1 储集空间类型

基于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认为川南筇竹寺组页岩储集空间可归纳为有机质孔隙、无机质孔隙和微裂缝三大类[14]。

筇竹寺组①、⑤、⑨号层表现为黑色富有机质页岩(图4a),有机质呈星散状大量分布于微晶石英之间,少量与黄铁矿、黏土矿物共生。有机质孔是黑色页岩的主要的储集空间。有机质孔结构表现为结构型蜂窝状分布(图4b)。无机孔发育较少,主要为黏土矿物晶间孔(图4c),长石或碳酸盐矿物溶蚀孔。脆性矿物粒间孔主要表现为黄铁矿晶粒间印模孔。岩心裂缝几乎不发育,微裂缝主要表现为成岩作用过程中造成矿物收缩或溶蚀(图4d)。

筇竹寺组⑥—⑧号层表现为贫有机质粉砂质页岩(图4e)、含黏土粉砂岩(图4f),有机质仅零星分布于粉砂碎屑颗粒之间,少量发育圆度较高的有机质孔(图4g),反映出在成岩作用较强的背景下,依然存在脆性矿物颗粒间的抗压实作用,有利于储集空间的保存。主要储集空间以无机孔为主,粉砂颗粒多呈点线接触(图4h),黏土矿物大多赋存于粉砂颗粒之间,形成大量的黏土矿物层间孔(图4i、j)。岩心裂缝并不发育,缝密度0.1条/m,仅见少量的应力卸载缝及方解石充填高角度缝(图4k)。同时全岩XRD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长石占8%~32.2%,碳酸盐矿物占2.4%~70%,结合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来看,长石及碳酸盐矿物粒内溶孔及粒缘缝对于孔隙也具有一定的贡献(图4l)。

图4 川南筇竹寺组微观储集空间类型Fig.4 Micro-reservoir space types of Qiongzhusi Formation in southern Sichuan

4.2 物性特征

结合氦气孔隙度与测井模型,纵向上,⑤号层与⑨号层之间所夹的⑥—⑧号层表现为高孔隙度特征,孔隙度为0.52%~5.03%,平均为3.3%;①、⑤、⑨号层孔隙度为1.8%~4.2%,平均值分别为2.4%、2.1%、1.5%(图5)。

图5 川南地区筇竹寺组纵向孔隙度特征Fig.5 Vertical porosity characteristics of Qiongzhusi Formation in southern Sichuan

4.3 孔隙结构

利用物理吸附法表征岩石孔隙结构已被广泛应用[15],低温氮气吸附曲线可用以判断微—中—大孔孔径分布,滞后回环判断孔隙形态[16],压汞曲线在页岩中可以用来判断孔隙分选及大孔分布[17]。

①、⑤、⑨号层氮气吸附量大,低压区—中压区具有一定吸附量,说明发育微孔及较大中孔,当相对压力接近1时,吸附量增加,说明有大孔的存在。吸附回环为H2(b)与H3型的复合特征,对应细颈墨水瓶广体孔为主,含少量狭缝形孔(图6a)。压汞曲线与低温氮气吸附法联测结果分析,孔径分布集中在1~2 nm微孔区(图6b)。

⑥—⑧号层氮气吸附量适中,当相对压力为0.9~1时,吸附量激增,说明发育有中孔与大孔为主。吸附回环为H3型,对应细狭缝形孔(图6c)。利用压汞曲线判断宏孔分选及展布特征,进汞曲线及退汞曲线具有“三段式”特征,5~30 MPa大量进汞、退汞效率为29.7%,为细歪度、分选较好,反映大孔连通性良好(图6d)。压汞曲线与低温氮气吸附法联测结果分析,孔径分布呈两个峰值,2~10 nm与50~200 nm(图6e)。结合扫描电镜观察,明确了颗粒间充填的黏土矿物层间孔大量发育,占据主要储集空间。

图6 川南筇竹寺组孔隙结构特征Fig.6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iongzhusi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4.4 含气性特征

根据5口井实钻情况揭示筇竹寺组①、⑤、⑨号层及⑥—⑧号层气显示较活跃,含气性较好,钻井液密度普遍介于1.34~1.60 g/cm3(图7)。B1井钻井液密度1.45 g/cm3,⑨号层全烃显示高达26.88%,槽面见5%~10%针尖状气泡,解释为气层;⑤号层全烃显示达4.74%,①号层全烃显示为3.16%,均解释为含气层。C1井⑥—⑧号层钻井液密度1.55 g/cm3,全烃显示最高达24.76%,槽面见5%针尖状气泡,录井解释为气层。A103井⑥—⑧号层钻井液密度1.60 g/cm3取心钻进,全烃显示最高达3.74%。B2井⑥—⑧号层钻井液密度1.42 g/cm3,全烃显示10.60%。全区多口井⑥—⑧号层多段解释为含气层或气层。

图7 川南筇竹寺组气测显示对比Fig. 7 Gas logging correlation of Qiongzusi Formation in southern Sichuan

现场含气量分析表明①、⑤、⑨号层黑色页岩段含气量相对较高,介于1.05~4.26 m3/t,平均值达到1.5 m3/t以上;⑥—⑧层含气量为0.12~1.87 m3/t,平均值0.765 m3/t。从吸附机理来看,①、⑤、⑨号层黑色页岩解析速率要低于⑥—⑧号层粉砂质页岩及含黏土粉砂岩,因此,⑥—⑧号层岩心含气量多在井筒逸散,造成现场含气量测值偏低,无法很好地表征含气性特征。

4.5 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初探

通常非常规页岩气勘探目标为黑色页岩,具有一定厚度,脆性高,抗压实性好,有机质孔大量发育,同时形成生烃增压,有利于保存孔隙[18-19]。⑥—⑧号层中粉砂颗粒以石英、长石为主,随着硅质矿物增加,孔隙度也随之增大(图8a、b),结合前述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硅质矿物抗压作用,有利于孔隙保存,具有源内富集的条件,并不受高演化程度的影响。碳酸盐矿物与孔隙度相关性并不明显,但碳酸盐矿物过多时储集空间多被钙质胶结,表现为低孔隙度特征(图8c)。黏土矿物过多表现为塑性增强,在压实过程中,孔隙度降低(图8d)。同时,JY1井实测地层压力系数高达1.51,⑥—⑧号层发育在⑤、⑨号黑色页岩层之间,呈“三明治”结构,其孔隙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有利于形成压力封存。

图8 筇竹寺组⑥—⑧号层矿物质量分数与孔隙度关系Fig.8 Relation between porosity and mineral content of⑥—⑧layers in Qiongzhusi Formation

5 结论

1)川南地区筇竹寺组①、⑤、⑨号层发育黑色页岩具有高TOC、高演化程度、高生烃潜力、较高孔隙度特征,但厚度较薄;⑥—⑧号层粉砂质页岩、含黏土粉砂岩,具有高孔隙度,高脆性特征,气测显示良好。

2)川南地区筇竹寺组①、⑤、⑨号层黑色页岩储集空间以有机质孔为主,是高成熟度页岩气的有利储集空间;⑥—⑧号层粉砂质页岩、含黏土粉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及长石、碳酸盐矿物溶蚀孔为主,粒缘缝改善其渗流能力。

3)川南地区筇竹寺组⑥—⑧号层粉砂质页岩、含黏土粉砂岩发育在⑤、⑨号黑色页岩层之间,呈“三明治”结构,有利于形成压力封存,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是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

猜你喜欢
川南黏土页岩
安全无毒版史莱姆水黏土这样做!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不想在你心中枯萎
川南地区144份家蚕品种资源的人工饲料摄食性调查
不一般的黏土插画
“贵州复杂构造区页岩气赋存与渗透机制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以青海河湟地区与川南临水地区传统聚落比较性初探
报纸“黏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