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备战“双碳”大考

2021-06-23 06:02周静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碳碳达峰国网

周静

碳达峰、碳中和无疑是当下颇为火热的词汇。

从“十四五”规划纲要到政府工作报告,再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均被重点提及。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和气候变化这一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紧密相联。随着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构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双碳”目标的实现,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而言都是一次大考,在这个过程中,挑战和机遇并存。

挑战在于,绿色、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不再是企业自身“高标准、严要求”的“加分项”,而转变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及格线”,尤其对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的企业而言,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些领域的企业要直面低碳转型和业务发展的双重压力。“双碳”目标意味着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且转型时间有限,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找到边降碳、边发展的路径。

机遇在于,“双碳”目标将驱动企业以更高效、更有韧性的生产和运营方式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加速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那些具备创新精神、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大展宏图。如将数字化的技术应用于智慧建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领域。低碳技术、清洁能源材料、新能源车等有望获得长远发展。此外,一些新的产业开始风生水起,如储能市场必将日趋成熟。有利于能源转型的新技术、新创造是迈向碳中和、碳达峰的有力抓手和破题关键。

值得庆幸的是,不少企业已经开始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双碳”大考。今年以来,江苏地区数家上市公司累计斥资上百亿元投建光伏硅片生产项目。近期,来自江阴的光伏设备制造商双良节能便宣布,拟在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分两期建设共40GW单晶硅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70亿元,建成年产20GW拉晶、20GW切片项目,预计达产后年营业收入为108亿元。现阶段对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加大投资,有助于在未来实现碳排放量的显著降低。

在江苏常州的中天鋼铁南厂区码头,当运维人员拔掉“中天电运001”的充电电缆接头,只见这艘纯电动货船缓缓驶入了长江支流西流河。与以往不同的是,船尾的黑烟不见了,巨大的轰鸣声和难闻的气味也消失了。作为长江流域首艘千吨级纯电动货船,“中天电运001”的变化反映了这家企业落下了低碳答卷的关键一笔。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方案中明确,国网江苏电力将全力推进500千伏沿海通道等重点工程建设,保障新能源消纳,并持续扩大区外清洁来电规模。“为了进一步保障新能源电力消纳,我们将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演变,实现能源配置智慧化。”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展部处长汪惟源称。

……

由此可见,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不少企业已经开始了谋篇布局,尽管会面临种种阵痛,但其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步伐非常坚定。当然,目标的实现并非企业一方的积极作为,也需要政府、公众、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就连我们普通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也要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购买、使用节能低能耗产品,避免餐饮浪费,节约用电,多选择公共交通等。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实现“双碳”目标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需要国人齐心协力、持之以恒。

猜你喜欢
双碳碳达峰国网
“双碳”新格局:共生 再生 新生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用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倒逼机制开拓内蒙古绿色发展新未来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国网今年投资27亿元 新建7.8万个充电桩
宁夏实现国网能源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