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佛像供养人刺绣

2021-06-23 19:12照耀
环球人文地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绣品佛祖佛像

照耀

北魏佛像供养人刺绣,现收藏于敦煌研究院,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佛教刺绣作品,也是反映北朝时期人物形象、社会风俗的图像实物。2013年,它被正式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的文物名录。

这件刺绣是北魏王族供奉在佛祖前的正方形经幡,最早存于北魏前期都城平城的家庙中,后来被带到了敦煌,供奉在莫高窟的某个佛像前。大约在盛唐时期,刺绣因多年使用而遭到了损坏。当时莫高窟第125、126窟正在修建,按处理损旧佛教用品的传统,人们将残损刺绣塞入山崖的石缝中,并用土埋上,后来这件刺绣又被流沙所覆盖。

1965年,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来到了这里。在敦煌莫高窟工作两年后,她在清除125和126两窟前崖壁上裂缝流出的沙土时,发现里面居然混有一堆刺绣残块,于是安排专家人员从崖壁上慢慢地将其取出来。从这以后,北魏佛像供养人刺绣才真正活跃在大众的视线中。

绣品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横幅花边,位居于绣品顶端,高13厘米,残宽62厘米。它以黄褐色丝织物为底子,彩绣上有忍冬纹和联珠状龟背纹套叠的花纹。

另一部分为人物像,长49.4厘米,宽29.5厘米。上段应为飞天,但已缺失。中段应为佛祖和左右肋侍菩萨,现仅存佛祖盘坐的右腿和小半个莲台,以及菩萨半握置于胸前呈出法诀的右手。绣品下段中间是发愿文,共14行,每行基本11字,原应有150余字,现只残存一半,其中有“十一年四月八日”和“广阳王慧安造”字样,专家由此推测,此绣品造于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慧安应是北魏第二任广阳王元嘉,史书上说他笃信佛教,慧安应是他的法名。绣品下部左边是四位面目清秀的女供养人,均垂着发辫,外着过膝窄袖长衫,内着曳地长裙,是孝文帝改革前鲜卑贵族妇女形象。最前还有一位导引女尼,袒右肩,披红袈裟,着蓝绿色偏衫和乌皮靴,浓浓的胡风装扮。这几位女像均有姓名,可知是广阳王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身份高贵,尤为稀罕。绣品下部右边应是男性供养人,但残缺厉害,仅存一人头部、两双腿和一个刺绣“王”字,應为刺绣主人广阳王元嘉。

中国刺绣工艺伴随丝织业出现较早,此绣品充分体现了东晋到北魏期间丝织品多彩满地施绣的特色,也是有确切年代的最早满地绣像,虽已残损,但仍反映出高超的刺绣工艺。在敦煌壁画中,北朝人物服饰多为单色,很少带有纹饰,而此绣品中,人物全都身着各色纹饰的华服,反映了北朝上层典型服饰,是研究北朝历史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难得的古代人物肖像珍品。

猜你喜欢
绣品佛祖佛像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老鼠的心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佛像面前的 菩萨
佛像面前的菩萨
世上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
孙悟空问佛祖的五个问题
佛祖的袈裟
关于佛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