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创生中的年轻人

2021-06-23 18:55菲菲
世界博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鸠山农园集市

菲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年轻人纷纷涌入东京等大都市工作,人口急速集中,住宅空间狭小紧张。为解决住房问题,都市郊外尤其是首都圈的近郊地方,相继开垦低山丘陵,以杂木林、里山的消失为代价,开发建造了一系列团地(集合住宅)、新镇(new town),除小区单元楼外,大部分是一户建(类似两层别墅兼带院子)。入居其中的工薪阶层每天乘坐交通工具上下班,被称为“新住民”或“团地族”,和郊外村落里的当地居民生活样式很不相同。

除住宅外,部分高校也选择在郊外景致较好的地带设立新校区。《龙猫》里的草壁爸爸应该就是任教于东京或郊外的大学校区,每天下班后乘车回家,所以才有姐妹俩前去车站迎接他的画面。草壁一家住在一栋保留着大正明治时期风貌的老房子里,和团地、新镇不同的是,村民们的家就在附近,加上老奶奶等人的热情帮助,草壁一家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生活圈。

在我住的鸠山町中部,也有一座兴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鸠山新镇,离东京不过50公里,各方面设施都很齐备,起初人口急剧迁入。但1996年左右高峰期过后,当年的中青年工薪阶层大都退休,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又进入大城市生活。到了今天,鸠山新镇的老龄化在整个埼玉县连续多年排在前列。由于少子老龄化问题,空置的房子变成“大件垃圾”,成为鸟儿筑巢、野草茂盛的场所。每当举办夏祭或其他活动时,大多都是老年人的身影,年轻人手亟缺,新镇逐渐失去活力。这种情况普遍发生在各地的新镇、团地上,早在几年前已被写实作家垣谷美雨写进《新镇的黄昏》等书中。

2014年,为了解决东京一极集中、缓解地方人口流失、提升日本整体活力,日本内阁政府提出“地方创生”的口号(地方即地域),并设定了四大基本目标:1.实现地方创收的同时,提供让人安心工作的环境;2.构筑和地方的有效链接,让人们主动走入地方;3.满足年轻人在地方结婚育儿的希望;4.创造能让人聚集并放心居住的魅力地方。

这一政策发出后,地方自治团体纷纷开始行动。鸠山町也不例外,利用政府拨付的地方创生加速化交付金,于2017年在鸠山新镇中心区域创办由官方和民间共同运营的综合设施“鸠山町交流集市”,呼吁年轻人迁入、鼓励创业,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已成为地域活力的代表。

在鸠山町,一些无人居住的空屋,经过改造后租给大学生居住。

鸠山交流集市活动场景。

用当地食材制作的“空家点心”。

鳩山交流集市上出售的当地农家柑橘。

80后女生开起喫茶店

在交流集市一角,一座名为“幻”屋台的屏幕上播放着昭和年代的老歌,屋台的主人是一位年轻的生活艺术家——菅沼朋香。

菅沼今年34岁,出生于爱知县丰田新镇,自小对都市住宅充满憧憬,但在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时,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同时对昭和时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文化产生兴趣。后进入东京艺术大学学习艺术,毕业后从事现代美术作品的创作。

2017年,在研究新镇再生的新锐建筑家藤村龙至的邀请下,菅沼从东京搬到鸠山新镇,花数百万日元买下一座中古房,并将自家一角改造成喫茶厅和艺术交流场地。随之通过各方援助和自身努力,在交流集市一角摆起了“幻”屋台。夏日晚上,菅沼还和其他年轻人一起,在曾经繁华的商店街一角举办音乐啤酒聊天会,渐渐与陌生的土地融到了一起。

新镇气候温暖,非常适合猕猴桃、浆果类、柿子、柑橘类、板栗、无花果、枇杷等果树生长,而一户建的院子里大多植有果树。由于老龄化及搬迁原因,新镇空房增多,院中果树无人问津,不仅白白浪费,还容易影响居住环境。

为了有效利用这些果实,为地域经济出一点力,2019年,经多方调解,在征得房子主人的同意后,菅沼获许摘取果实的使用权,先期采摘了八朔、柚子、金柑等,和年轻的糕点师山本莲理共同制成无添加的“空家点心”,并用散发着怀旧气息的纸盒包装,摆在集市出售,很快便成了鸠山町的名物特产,当地报纸及电视台不断报道。2021年1月,“空家点心”被纳入故乡纳税返礼品,和地域经济活跃挂上了钩。

以《下流社会》《第四消费时代》等书知名的社会观察家三浦展,曾在《花100万日元买栋家,一周工作三天》的书中,介绍了包括菅沼在内的有想法、敢创新的年轻人的故事。近几年,日本年轻人搬家至山中或乡下,改造老房子、追求轻生活的潮流越来越兴盛。

辞去公务员,当上有机菜菜农

鸠山町交流集市通道旁的柜台上,还摆售有当地菜农、蜂农生产的有机蔬菜、蜂蜜等,种类丰富,多姿多彩,新鲜诱人。提供者之一就有位于鸠山町的闲野体验式农园,我曾有机会到农园参与过拔红薯的体验活动,和农园的年轻主人闲野先生有过几次交流的机会。

闲野农园坐落在町内一处里山环绕的平地上,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相当广阔。田地多为露天,也盖有温室。为了让消费者享受到季节感浓郁的健康蔬菜,农园本着量少类多的原则,每年种植50多种蔬菜,像西葫芦、芋头、西红柿、红薯、蚕豆,还包括比较稀见的西洋芝麻菜等。整个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和任何化学肥料,土壤的肥力主要靠落叶、附近马场提供的马粪、豆腐工房产生的豆腐渣等来维持改善。收获的蔬菜除了摆在埼玉县各地的交流集市(包括东京)出售外,还定期去新镇摆摊贩售,也提供给当地的餐馆。

闲野并不是鸠山町本地人,而是出生于埼玉县北本市。原来做过公务员,但因有志于农业而辞去稳定的工作,在北海道、埼玉县小川町等接受过两年多的农业研修后,2013年因机缘来到陌生的鸠山町,办起了憧憬中的有机农园。

从2017年开始,在农园经营稳定下来后,闲野还在农园里举办各种各样的收获体验活动,比如挖竹笋、拔红薯、现场烤红薯等,据说每次都有很多人参加,尤其是孩子们十分踊跃。

闲野是“80后”,憨厚诚恳,说话稳重,交谈时常常腼腆地低着头,轻言细语中透露着一股认真严谨,对有机蔬菜的栽培很有心得。他个头比较高,常穿一身灰色工装,戴着一顶帽子,非常精干利落。

2020年我去农园参加拔红薯活动时很惊讶地发现,在除掉红薯秧后,露出来的红薯畦上铺着一层黑色薄膜,没有生任何杂草,薄膜下的土质松软,用铁锹就能很轻松地把成串的红薯挖出来,并且不沾任何泥土。我似乎能想象到闲野蹲在田间小心翼翼地将红薯秧苗埋进土里时的场景。

“一个人要应付这么多农活虽然很累,但如果能让消费者亲眼看到农作物在田里生长的样子,亲自体验收获,品尝到应季蔬菜的美味,我多少做些义务奉献也很开心。”

农园的宣传单上写着闲野农园的三大目标:栽培更多的鲜美蔬菜,支援家庭餐桌的健康;将受自然恩惠而成长的蔬菜和消费者的感动相连接;将注重食用的有机农业发展成为地域活力做贡献的有机农业。这几个目标正在由闲野先生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践行着。

外国年轻人积极参与地域活动

鸠山町是一座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小镇,很多学校选择在此兴建校区,如大东文化大学(东松山校区)、山村学园短期大学、东京电机大学、女子营养大学、东洋大学等。鸠山町总人口1.2万多人,但近年来外国人不断移入,包括在校就读的留学生,占有1%的比例。

为了让年轻大学生走进本地,为地域注入新鲜活力,前面提到的建筑家藤村龙至利用空间设计出专供大学生居住的共享房子“鸠山Share house”,房租低廉。另外,如果能在新镇交流集市每月义务工作32小时,就无需支付房租。东京艺术大学、东洋大学的学生,甚至外国留学生都纷纷入住。入住大学生和地域有效互动,举办音乐演奏、物品贩卖等,义务上门维修或打扫,很受高龄居民们的欢迎。

韩国留学生小姜是大东文化大学体育科的学生,起初在东京的共享房子住了两年,后来想找一处离校区较近的住处,便搬入了“鸠山Share house”。在义务工作免房租的过程中,小姜和当地的住民互动渐增,发现和在东京居住时只跟同一语言圈的人交流有很大不同。

秩父神社的节庆活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与京都“祇园祭”(7月1日—31日)、岐阜县高山市“高山祭”(4月14、15日和1 0月9、1 0日)并稱为“日本三大曳山祭”(曳山是节庆活动中使用的“花车”)。

以集市的某次活动为契机,他开始在集市一角办起“韩国语讲座”,分为上、中、下三级,介绍和推广韩国语言和文化。听课者从中学生到古稀老人,每个人都很有热情。他在教授韩语的同时,自己的日语水平也有了明显进步, 他无比感慨地说:“鸠山町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交流集市中间的一小片柜台上,还摆售有精致的布艺刺绣小物。制作者是越南胡志明市出身的塔茵(音译),在日语语言学校毕业后,2018年以结婚为契机搬到鸠山新镇居住。因喜爱手工刺绣,在集市前辈们的邀请下,她将日常散步时拍摄的花草绣成布艺小物,摆进了集市一角。虽然数量不多,但可爱质朴的花样很受欢迎,不仅为塔茵提供了与当地人交流的宝贵机会,也让地方创生多了一分新鲜的气息。

吸引年轻人回归地方

不仅仅是鸠山町,位于埼玉县西南部的秩父地区,武甲山巍峨屹立,春天羊山公园的粉色芝樱开满山丘,桥立钟乳洞如神奇秘境,夏日沿长瀞溪流乘舟而下,冬日则会在秩父神社举行与京都祗园祭、岐阜县高山祭并称为“日本三大曳山祭”的秩父夜祭。风景四季变换,有着“奥武藏”的美称,十分宜居。从东京乘电车到此地需要花费近两小时,但近年来在鼓励年轻人移住政策(就职奖励金、空家改造等工程援助金、轻型汽车购买赞助金等)的推动下,从都市迁居到秩父的年轻人不断增多,他们发挥各自的长处和智慧,开办了咖啡店、杂货店等,为地域注入了新鲜活力,媒体上时有报道。

鸠山町、秩父市只是日本“地方创生”中的两个小点,以上不过是将我所见到和经历过的列举出来而已,这样充满活力、发光发热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比如新潟县十日町从2000年起就开展的“大地艺术祭”、香川县直岛的观光地化等,无不是凭借年轻人的创意和巧思,将地方和艺术、观光相结合,都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最理想的未来地方图景莫过于此:每个人都能怀抱梦想和希望,营造能安心、充实生活的地方环境,留住丰富活跃的人才,创造和提供多种多样的就业环境,打造充满魅力的地域特点,将地域、人和工作三者有效结合,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地方、住进地方、爱上地方,从而一同迈向光明。

猜你喜欢
鸠山农园集市
城市娃娃农园开发运营现状及策略研究
石头山变身“花果山”怒江峡谷打造智慧农园样本
热闹的集市
探访于山“相亲集市”
依托“学农园”,创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86年来,我们不曾跟丢您
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现状、困境与出路:以常州市大水牛市民农园为例
热闹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