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石水下凿岩除礁施工技术运用分析
——以榕江航道整治工程RJ3合同段清礁工程为例

2021-06-24 10:36蔡振邦广东正方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珠江水运 2021年10期
关键词:楔块挖泥船凿岩

◎蔡振邦 广东正方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去除水下礁石施工,有利于提高航行的安全性,主要的作业内容为清理覆盖层与礁石。实践施工中为控制施工行为引起的震动,维护除礁期间周边的安全性,未选择常用的爆破技术,转用液压劈裂机组合凿岩棒的方式完成除礁。

1.工程概况

案例项目计划清理两处礁石,分别是双溪咀礁石与曲溪礁石,前者在榕江大桥航道的上游200m左右位置,后者则处于北河梅东大桥的下游3.8km处,二者对应航道的同行级别分别是5000t和1000t。案例项目在工期方面的安排中,考虑到航道的日常交通情况,由于过往船只数量大,所以为确保航运和施工安全,大部分的作业任务均安排在白天,同时凿岩施工推进效率低,预计三个月完成。

双溪咀礁石覆盖层的任务量达到716m3,基建开挖量是1077.2m3;曲溪礁石的覆盖层任务量是843.3m3,基建开挖量为1460.m3。根据设计标准,前者水深是8.4m,覆盖层的边坡设置成1∶6,航槽的边坡为1∶0.75;后者水深是6.0m,覆盖层的边坡设置成1∶4,航槽的边坡为1∶0.75。弃渣区安排在双溪咀河段的深槽,水深超过18m。

2.礁石水下凿岩除礁施工技术实践运用分析

在实地进行凿岩操作前,除礁范围内,根据0.1m×0.1m的尺寸进行钻孔,改变原有岩石结构,辅助破岩处理。随后安排专业人员下水,使用液压劈裂设备完成破石,为之后凿岩棒使用创设条件。再利用挖泥船完成表面开挖,直到满足设计参数。结合除礁技术特征与案例项目实况,把处理区域按照20m×20m的规格划分,并做好序号标记,方便现场管理。

2.1 方案确定

案例项目选择凿岩法与液压劈裂机完成除礁施工。其中,使用凿岩棒进行施工,和爆破法相较,该项操作是借助凿岩棒自由落地冲击岩石,岩石在接触瞬间发生物理变化,但由此不会形成强烈振动及噪音等,现场施工作业的安全性相对偏高。但此种处理方式也存在缺陷,施工效率低,且清渣环节处效果不佳,会耗费较长的施工周期,最终投入的造价总额较多。而选用液压劈裂机原因在于:在楔块插入石体后,岩石会出现粉碎及变形的情况,呈现出袋状等形态。压头逐渐进入岩体中,插进深度和载荷不存在关联性,处于均衡提高使得状态。直至达到临界值,会瞬间破碎。袋状周边的岩石发生崩碎,导致载荷短暂降低。继续插入中,载荷随之提高,插进与载荷逐渐形成比例关系。

图1 凿岩棒施工现场图

案例项目通过多方探讨,结合桥体及堤围的基本保护要求、除礁施工区域状况、施工技术等,确定操作方式与次序。拟使用钻机完成密集钻孔,相邻孔洞初始距离参数是1.0m。基于施工现场的情况,适当调整距离参数。派遣专业人员下水破石,最后开展凿岩处理。

2.2 材料设备

根据除礁施工程序,在凿岩前,布置钻机平台,借助潜孔钻机完成密集钻孔。而后安排专业人员潜入水下,使用液压劈裂机进行碎石,随后使用15r凿岩棒彻底击碎岩石,操作4m3规格的挖泥船清理废渣。案例项目拟使用的机器有:液压式的潜孔钻机,用于密集钻孔;抓斗船及泥驳用于处理覆盖层及废渣;还有液压劈裂机、凿岩棒以及交通艇。除礁项目中应用的主要材料采油,预计使用量高达600t。

2.3 液压劈裂机应用

利用液压劈裂设备,把握岩石的脆性特征,借助楔块进行部署,在孔洞中心点进行施工,可产生极为明显分裂力。此环节使用的设备包括泵站与分类器。在施工操作期间,从泵站内向外发射高压油,启动油缸,以形成强大的推力,使中间的楔块伸出,把组内反向的楔块往两侧撑开,然实施对象被分裂。实践操作中,需按照特定的流程开展施工。专业人员要在对应的礁石缝隙上钻出固定规格的孔洞,把液压劈裂机中楔块组放进孔洞内,中部的楔块借助液压压力形成的推动力,促使其他两个楔块移动,产生外放的巨大能量,使礁石几乎瞬间按照预计方向开裂。

2.4 凿岩处理

此项除礁施工技术的运用原理为:让施工对象的岩石遭受冲击,接触点出现弹性变形,随即形成微裂纹,逐渐扩大,呈现放射状,岩石整体在此物理变化中发生碎裂。实践施工中,利用吊机吊起凿岩棒,提高至设定高度后,让其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凭借重力加速度,冲撞目标岩石,利用纵向载荷击碎岩石。该施工处理方式最突出的特征是凿岩棒和岩石接触的瞬间,应力值最大且相对集中,虽然被冲击对象的动硬度高于静硬度,但依旧能造成裂缝。并且在冲击速度提高中,岩石本身的脆性会随之提升,有助于产生裂缝。因而,即使冲击能不高,也凿碎岩石。目前国内使用的凿岩棒由铸钢加工,一般呈现出笔状与楔状等,规格区间较大,重量在8~40t内不等,长度一般是3~5m,棒体直径在0.6m~1.2m之间。其中,重量参数是按照施工对象形态、岩层厚度以及起重设备的能力等完成确定。若工程的岩石硬度偏高且岩层厚的情况,可使用规格更大的凿岩棒。通过分析案例工程的实况,凿岩棒重量为13t~20t,操作3~5次便可达到设计参数,在出现漏点与浅点的部分,安排7次施工。

基于本项目的现实情况,应选择4方挖泥船,组合13t~20t笔状凿岩棒,经过细微调整后,和普通的处理操作方式无过大差异。在现场处理前,按照水下地质条件,设置凿岩点位,为保障该过程的凿岩处理效果,通常是根据凿岩棒的直径参数确定点位间距,是直径的1.5~2倍,本项目的凿点间距是1m~1.5m之间,按照梅花桩的样式布设。完成参数设定后,及时组织凿岩处理,每凿一次需进行清渣,循环往复,直到满足设计标准。在完成一部分的凿岩处理后,需再次查看水下岩石情况,结合开挖的情况,调整后续施工的点位分布,以提升凿岩效率。

2.5 清理弃渣

案例项目选用抓斗挖泥机开往,随后运送到弃渣区。在除礁期间,能借助挖泥船处理覆盖层,之后再安排清礁。在岩石已经被破坏至预期程度后,把产生的废渣装在泥驳,运到规划好的发展区,注意要保证均匀抛洒。抓斗的容量规格通常是4m3,绳斗式是比较常用的一类,在此基础上装设绞锚定位装置,以适应复杂的水下环境。挖泥船上配备GPS定位,现场操作展布的锚缆系统包括两根主缆,并在两侧配备一根边缆,可借此控制船尾,并避免施工船只占用正常通行的航道。对于开挖的深度方面,在除礁区域的水位比较稳定位置,布设水位尺,专业技术员需在开工前,查看并记录水位,将施工计划参数和实地测量数据进行校核。按照实际水位和设定开挖参数,确定施工深度,并在开挖中把控处理的深度。采用抓斗挖泥船控制深度参数,是基于水位变化与设定底高确定的,并通过钢缆实现控制。在施工水深等于设计深度参数时,超深不能超过0.5m。如果施工水深小于设计参数,不可进行移位。应通过多次清挖,如若通过清挖处理后,依旧未能满足设计标准,需划定问题区域并记录准确信息,而后实施移动,继续完成施工处理。案例项目使用的挖泥船,通常是顺流作业,并进行分段分条的网格式推进方式。通常一次作业宽度不会达到船体的宽度,且相邻挖坑的重叠范围控制在挖斗宽度的1/3~1/4之内。通常情况下,一次作业处理应达到设计参数,在未能满足预计深度时,应组织分层作业。由于现实作业中的处理深度难以精准控制,所以需在实际作业中,注意对该方面的探测,以免发生超深甚至漏挖的问题。下一步是把挖出的弃渣装进泥驳,另外在抛洒期间,应注意对弃渣区水下情况的探测,以免在该区域发生堆积及高于设计参数的问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除礁工程对于航道使用而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使水下深度达到航行的需要,避免过往船只发生触礁的事故。实际施工中,客观条件允许时,尽量使用低震动的处理技术,并注意施工操作安全。

猜你喜欢
楔块挖泥船凿岩
渐开线型面楔块超越离合器接触特性仿真分析
拉伸机夹头结构形式及楔块角度的选取
闸门楔块的标准化与夹具设计
楔块重心位置对斜撑离合器性能的影响
绞吸挖泥船大功率挖岩绞刀设计与研究
7025型绞吸式挖泥船串联施工工艺试验
“吸盘3”号挖泥船核子密度计改进设计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14年总目次
浅析我国凿岩机械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