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文化传播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与对策

2021-06-24 15:26吕奇翱
理论与创新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大学生

【摘  要】所谓人格是指将人的性格、能力、气质等特征进行相加的总和;它是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使人具有了权利和义务的主体资格。蔡元培曾经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指出“人格若健全,就必须有四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因此,人格的内容是非常的丰富的,往大的说是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往中的说是人们的道德能力,而往小的来说个人的细小习惯同样是人格的内容之一。总的来说,所谓的人格是指每个个体所具备的的行为内部倾向,从每个个体的能力、兴趣、价值观、性格等方面的整合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人格是每个人的精神面貌,是人们具有倾向性和稳定性的所有心理特征概括。人格教育如果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德育和智育以及个人的个性习惯。

【关键词】传统经典文化;文化传播;大学生;人格养成

引言

文化的传播会严重的影响到人格的养成。人们在生活中的交往行为和方式都会受到文化的直接影响;也会对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以及思维方式造成影响;还会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造成影响;此外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也会受到文化的深远持久的影响;总而言之,文化的传播对人们的各个方面都或多或少的会造成一些的影响。因此,优秀文化是一种精神食粮,有利于人们的健康成长,对人们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代替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快餐文化的发展和应用,让人们在以往传统文化下的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传统经典文化传播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积极影响

1.1对大学生认知人格的影响

“天人合一”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思想,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就在于天人关系,中国的基本精神就是“天人合一”。在当今社会被公众所普遍关注的一个综合性、全球性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面对着不断遭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的匮乏,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涉及到了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伦理,而这一切也只能从人文价值和哲学基础上入手。因此,“天人合一”中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在当代发展中就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不能够建立在自身利益上的,要将人类中心主义中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的思想进行消除,进行“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避免为了自身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否则,只会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難。作为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只有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熏陶,才能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唇齿相依的关系告知他们,让其保护自然的意识得到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2对大学生行为人格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对大学生自律精神和自律意识的培养起到有效的帮助,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也有能做到有效的规范。所谓自律,是指个体通过伦理、信念以及理性在进行内心的自省,从而对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在中华文化中从“吾日三省吾身”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不省”都说明了人类健康行为人格中自律精神的重要性。比如,传统文化下的人们吃饭会浪费很多的时间,从而开始应用随叫随到的快餐来减少吃饭的时间,造成这种不但可以节省吃饭时间,还不影响饭菜口味,这种快餐文化甚至逐渐的成为了当下的潮流,其自律性严重缺失。但在实质上来说,快餐其实是一种人们追求速成,对一系列的深厚积累以及内在价值的一种忽视,已然成为当下社会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文化现象。

而在这种背景下,也对现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造成了很大的挑战。人格的构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个体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构建的关键所在。传统的经典文化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吸取到一定的营养,让大学生的自律精神得到培养,从而让大学生在如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思考得以独立、选择得以正确,从而逐步的将自己的道德修养进行提升,让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完善自身的行为人格。

2.运用传统经典文化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对策

2.1对理想认知人格的树立

对学生崇高的理想动机进行培养。大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力量源泉来源崇高的理想动机,可以有效的激发人们对应尽社会责任承担的自觉性。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立志,也就是“志于道”。“志于道”是我国儒家成人理论的优秀传统。对于大学生来说,所谓的立志,志于道,就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练,对远大志向进行确立,让自己的理想人格得到培养,以此将自己的远大理想进行实现。因此,在对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为群众、为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利他、利社会的集体主义思想进大力的弘扬,让各种社会关系被大学生所认知到,在本质上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以及自我价值都是相同的,紧密的联系起个人的理想追求和国家的前途发展,让大学生成为时代楷模

2.2对理想行为人格的树立

对大学生奋发的创新进取精神进行塑造。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这种人生态度是应该被使人所具备的的。所谓自强不息,是指靠自己的能力来实现可追求自身的目标,让自身得到不断的超越和发展。首先大学生应该对自身的境遇做到逆境不馁、顺境不骄。中华人民的生命力所在就是这种人生态度,同时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是大学生在时代发展下的基础所在。所谓的基础就是大学生的竞争、开拓、进取以及创新。大学生应该不畏惧困难,懂得创造,也要积极的去尝试创新。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体现的理想人格内涵力量。当代大学生只有对自身自强精神进行不但培养,创新自己的意识,从而使自己的人格内涵得到丰富,让自己的人格力量得到充分的展现。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形成的过程中,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播会对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中有机遇也有挑战。因此,只有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抑制消极影响,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

参考文献

[1]高惊生,钱军平.大学生人格养成的路径重构——基于大学文化使命的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69-72.

[2]李国娟.网络低俗文化对大学生高尚人格养成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6:21-22+28.

[3]陈楚伦,章宁.传统经典文化与大学生人格塑造[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03):42-46.

[4]崔文君,韩雪.浅谈中国传统经典文本吟诵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J].大众文艺,2011(14):249-250.

作者简介:吕奇翱(1995.10-),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海南海口    571127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