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

2021-06-24 08:38韦媛覃连红罗永明戴传勇
南方农业·中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识别防治病虫害

韦媛 覃连红 罗永明 戴传勇

摘 要 为了给鸦胆子产业化栽培提供技术保障,提高农户种植过程中对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水平,进而提升鸦胆子的产量,收集其相关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与特征,分析病虫害发生原因,提出相关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鸦胆子;病虫害;识别;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5.023

鸦胆子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其种子可作中药,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止痢疾、抗肿瘤、治疗赘瘤、治毒蛇咬伤、治慢性鼻炎等功效,鸦胆子的种子中含有50%以上的鸦胆子油,可治疗鸡眼、疣外、疟疾以及痢疾等疾病,提炼出来的鸦胆子油可以制成软胶囊,具有抗癌作用[1]。鸦胆子主产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和邻国的越南、缅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百色市、玉林市和南宁市均有规模人工种植鸦胆子。

在种植期间发现,鸦胆子的主要病害有叶斑病、立枯病、炭疽病和疫病,主要虫害有蚜虫和鳞翅目幼虫,每一种病虫害的发生都会造成鸦胆子大幅度减产。

1 常见病害识别及其防治

鸦胆子在育苗过程中发生的病害主要有以下3种,即叶斑病、立枯病和炭疽病。

1.1 叶斑病

1.1.1 发生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发病率50%以上。该病发病初期,在叶面产生针孔大小的褐色斑点,之后逐渐扩展变大至圆形或椭圆形,也有呈不规则和多边形,发病后期病斑深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正、背面产生棕褐色霉层,叶片上的病斑多者可达30多个,果实上病斑较少,发生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全部脱落,严重削弱树势,对鸦胆子的生长发育以及第二年开花均有影响。

1.1.2 预防要点

1)合理进行栽培管理。鸦胆子喜光喜肥,栽植距离不宜过密,每年冬春之间要进行至少一次疏枝或是修剪,保证植株有充足光照,降低林间湿度,以抑制病害发生,在发叶、开花前和落花后应各施一次速效复合肥[2]。2)注重园区卫生。每年冬季结合清园,彻底扫除枯枝病叶,并集中销毁,减少越冬菌源。3)喷药保护。在发病前喷1∶0.7∶200~240倍的波尔多液。

1.1.3 防治要点

患病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50倍液,隔7 d喷一次,或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如效果不佳,病情较为严重,可用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

1.2 立枯病

1.2.1 发生特点

立枯病也称猝倒病,具有普遍性、多寄生、严重性的特点,病害多在4—6月发生,病因分为非侵染性病原和侵染性两类,多是由于圃地积水、覆土过厚、土表板结或地表温度过高而灼伤根颈发生病害。

1.2.2 防治要点

1)栽培管理。立枯病为土传根病,一旦遇到合适的寄主和潮湿的环境,便会侵染为害,病害主要发生在幼苗上,出土至1月龄的苗木受害最重。2)圃地管理。保持土壤干燥,促使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跃起来,以利于种芽和幼苗呼吸与生长,促进定根育苗。3)精选良种。源头把控很重要,应选择成熟度高、品质优良的种子,在3—4月播种,保证种子发芽顺利,生活力、抵抗力强,苗木生长健壮。

1.2.3 药剂防治

幼苗发病后,蔓延快,必须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可用多菌灵等药剂制成药土,施于苗木根颈部,或是用1%浓度的硫酸亚铁或1∶1∶200的波尔多液喷洒苗木。

1.3 炭疽病

1.3.1 发生特点

炭疽病的主要特征是产生轮纹斑,会导致鸦胆子在育苗过程中落叶、梢枯、落果,病斑多出现在生长叶片或老叶的近边缘或叶尖处,病斑呈半圆形、近圆形或是不规则形状。在广西,炭疽病易发在春季2—3月。此期间气候回暖、阴雨潮湿,易于发病,高温烈日后暴雨常引起病害暴发。该病主要侵染叶片和嫩枝梢,老叶片对该病最敏感,会使鸦胆子植株落花落果,导致产量减少[3]。

1.3.2 防治要点

在防治炭疽病方面,应坚持“预防为主,早期防治”的理念,勤观察,早发现、早治疗。1)栽培管理。该病有潜伏侵染的现象,炭疽菌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自伤口、春季落叶的叶痕侵入,病斑愈合后,如生长在不良环境中,病害仍可复发,因此在栽培上要进行针对性防护[4]。2)圃地管理。保证圃地通风透光、湿度适宜、土壤清洁,病叶残体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来源,发现病叶,应立即剪除销毁,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不偏施氮肥。每年采果后至第二年2月,全面清理圃地内病果、落叶、枯枝、杂草,并进行烧毁或掩埋,彻底清除病菌。3)实施喷药保护。如初染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0.4∶100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800~1 000倍液喷药保护。

1.3.3 药剂防治

该病在发病初期就要及时处理,其蔓延性和侵染性极强,病害一旦恶化很难控制,发病重的鸦胆子可在开花后喷洒嘧菌酯、炭特灵、代森锰锌、炭疽福美等,14 d一次,连续2~3次为一周期。

2 常见虫害识别及其防治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要尽量将病虫害控制在发病之前或发病初期。在鸦胆子萌芽前、开花前后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2.1 虫害识别

鸦胆子虫害在玉林地区比较常见,南宁地区罕见,虫害一般有斑蛾类幼虫,色彩鲜艳,有黄黑斑纹,白天活跃。蛾类是鳞翅目中最大的类群,占鳞翅目种类的90%左右,幼虫多为咀嚼式口器害虫,主要取食叶片,使叶面形成缺刻、孔洞等,严重时会吃光叶片,降低果实产量。斑蛾类幼虫食害嫩叶,将叶食光后可吐丝下垂或爬行转移,若不加以防治,虫害数量会不断增加。

2.2 综合防治措施

2.2.1 幼虫防治

在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发生期喷1.8%阿维菌素2 500~3 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500~600倍液效果较优,用苏云金杆菌、甲维盐也有一定防治成效,但氟啶虫胺腈效果不大,防治期以7—8月为佳。

苏云金杆菌是生物农药,对人畜无毒,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严禁使用一切汞制剂农药及其他高毒、高残留、致畸、致癌、致残农药,严禁使用未取得国家农药管理部门登记和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农药。

2.2.2 圃内清洁

摘除苗圃内落叶,集中消灭越冬虫蛹,以减少虫源,或在幼虫期结合田间操作,摘除群集幼虫的叶片。

2.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物种间的相互斗争、食物链或通过使用微生物制剂的方式来防治害虫,以提升虫害防治效果,不影响环境也不破环植株,同时在源头上杜绝虫害,避免化学污染,对虫害的治理更为持久长效[5]。

3 结语

鸦胆子在栽植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工作直接影响其育苗质量与果实产量。因此,从选种、萌芽到花期,应抓住关键环节,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注意用药浓度、用药频率与用药周期,避免花期用药影响着果、结果数量与果实质量。此外,不同地域种植鸦胆子也存在一些差异,因此需要在实际的育苗、种植和养护的过程中加强观察、研判与总结。

参考文献:

[1] 李向宏,何凡,李宏,等.海南鸦胆子栽培技术初报[J].中国园艺文摘,2009,25(01):42-45.

[2] 吴羚阁,李未然,赫兆辉.浅谈番茄叶斑病綜合防治措施[J].南方农机,2019,50(01):64-65.

[3] 杨晓.桂花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2018(11):12-13.

[4] 张慧珍,王春辉,尉明,郭容.核桃炭疽病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20(24):63.

[5] 朱丽艳.园林植物常见蛾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0(01):13-1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识别防治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论犯罪危险人格的识别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