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城的初步复原

2021-06-24 05:41李芳高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0期
关键词:遗物遗迹

李芳 高峰

摘 要:文章结合清人徐松从《永乐大典》中抄出的《河南志》及《乾隆新安县志》《民国新安县志》《新安县志》等(主要是方志)的记载,结合现存遗迹,对新安县城从元至今的沿革做出初步复原。限于文献资料比较少,与城有关的遗迹和现象也较少,并不能完全复原新安县城的全貌。以现代测绘图和卫星照片为底图,以文献记载为线索,以各种遗迹遗物和现象为依据,由近代往古代可以大致复原出新安县城的面貌。

关键词:新安城城市复原;遗迹;遗物

1 选题

清人徐松从《永乐大典》中抄出的《河南志》,确切一点应该称为《河南府》,或者《永乐大典本河南府》,经后人研究,确认底本是元人所撰。①书中所录地方县城图14幅,其中新安县可以确定元以后一直延续利用至今。

古代城市规划建成之后,一般情况很难做全局性的改动,作为城市骨架的道路系统和作为城市功能重要组成部分的衙署、寺观更是如此,这是进行新安城城市复原的理论依据。②

以现代测绘图和卫星照片为底图,以文献记载为线索,以各种遗迹、遗物及现象为依据,找出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哪些地方为后代所沿袭,由近代往古代可以大致复原出新安县城的面貌。

2 重要遗迹、遗物及现象

将文献中所见跟城建有关的遗迹、遗物及现象罗列如下,以为后面城市复原使用。

2.1 慕容山

各县志图中均有慕容山,文献记载中各时期县城之北城墙或在山下,或在山脊。慕容山在我们讨论的这个时间段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是我们对城市进行定位的基本参照。

县志:“崇祯九年(1636),知县傅明达、同邑尚书吕忠节移北城之西半跨慕容山巅,其时,名曰新城。”③“同治元年(1862),流寇三破邑城,知县韩经畲以城北垣阻慕容山下,寇来登城,俯瞰城中皆尽。乃迫集牌民,划界分修城根,用石起基,高四尺。仍拓北垣于慕容山巅。”④

2.2 奎楼山

奎楼山原称文峰山。《民国新安县志》:“同治元年(1862),流寇三破邑城,……仍拓北垣于慕容山巅。东南包文峰山于中,籍其上奎楼为瞭望所。”“宣统二年(1910),创修陇海铁路经由县城,凿断文峰山,仅修城垣以补其阙,而弃东南一角险固于外。”

2.3 道路系统

城内道路,尤其是主干道,建城后一般不会做太大的变动,比如西南城内的东大街和西大街。这为我们复原城内的重要建制以及城门位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城墙作为防御设施的时期,城内往往有环绕城墙的道路。近现代因城市建设之名拆毁城墙之后,往往部分沿用这些道路系统。这也可以成为我们复原城市范围的依据。

2.4 县署

据县志,“新安县署创于元至大四年(1311),……洪武三年(1370)兵火后,知县丁廷举重建。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县王训重修,并建仪门暨旌善、申明二亭,又以谯楼旧临街市,北移五丈,改建大门五间。明季悉毁于寇。清顺治十八年(1661)……重建县署”,康熙三年(1664)、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四十九年(1710)、乾隆二十九年(1764)、同治元年(1862)、光绪二十七年(1901)、宣统元年(1909)、民国年间多有修建。新安县署即今新安县党校所在地。可见,自元代以来,尽管屡有兴废,县署位置并没有改变。

2.5 儒学文庙

据县志,“儒学,元至元三十年,县尹张世泽移建于东城门内,主簿刘士观修儒学讲堂”“文庙正中为大成殿,明嘉靖九年改曰文庙”,后一直沿用,至民国二十年(1931),于文庙旧址设师范学校,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为初级中学,即今新安实验初中址。

2.6 芝泉书院

据县志,“芝泉书院,在城北芝泉上,明儒吕明德先生讲学处”“后毁于兵,清嘉庆二年知县衡体节移建今处,道光七年,知县高槐业重修”,民国十一年(1922),改为教育局。

2.7 城隍庙

县志:“清宣统元年(1909),知县曾炳章于旧常平仓房—即城隍庙西邻修建乙种蚕校,后改农校,又改第二高小校,民国十三年(1924),裁第二高小校并入高小学校名曰县立第一小学校,移设于此。十六年,县长束清汶废城隍庙,庙殿以前改设中山公园,殿后各舍改为校室,旋将中山公园并入校内,今为县立第一完全小学校。”民国时期的第一完全小学校,即今北关小学址。

2.8 宝云寺

《乾隆新安縣志》:“宝云寺,县北慕容山畔,金大定九年(1169)建,元至正八年(1345)重修。”根据《民国新安县志》记载,宝云寺的位置没有变动。

2.9 关帝庙

在西门内,约略今新安县博达学校址。

3 方志中关于新安城池建设的记载

《民国新安县志》载:“新安城周六里五丈四尺,高东南俱二丈五尺,北跨慕容山脊稍逊,堞一千五百六十五,顶阔一丈或六七尺不等,底阔三丈,墙皆用石起基,高四尺,上概用砖,惟东南文峰山一隅新易石墙一百五十丈余。门四:东曰迎熙、西曰维新、南曰通济、北曰望阙,其上各有楼。东西门口各有瓮城。便门二:东南直文庙前,为学道门,颜曰璧联;西北曰寺巷门,颜曰超云。俱封塞炮台,一在西北垣望楼,二在学道门暨文峰山上,西门外有濠深四尺余。”

《乾隆新安县志》等清代方志记载:“新安土城汉高帝元年筑,明洪武初重建,东文峰、南涧水、西泥河、北慕容山皆迫迩城外。门共六,南北各二,东西俱有月城。嘉靖三十七年知县卢大经创建,四十四年知县王训添修墩台铺舍各十二座。广袤在四里,而内东西四百九十步,南北一百九十一步,高一丈五尺。其创修砖城,始于万历间,知县王铉凡砖石工价皆自办,毫不累民(自寺巷门至东北门),继修则知县刘恩(自东北门至东门止)。崇正九年,知县傅明达、同邑尚书吕忠节移北城之西半跨慕容山巅,其时名曰新城。于新城之东南隅辟一门曰北斗,东南又于正北建一楼以为瞭望之所,全城内外皆可悉照无遗。周围皆砖砌,高二丈五尺。十三年,流寇破城。十四年三月,嵩县土寇于大中复破之。十月,流寇又来攻城,楼堞悉平,砖基倾颓其半。”“顺治十三年十一月,……修东月城,重整关键方得启闭。康熙六年十月,……取新旧城倾颓之砖,补葺旧城,雉堞屹然。乾隆二十六年秋,淫雨坏城四十余段。二十七年八月,知县唐钰奉檄议修,未及兴工而去,九月,奉委渑池县知县……始购料鸩工,昼夜率作,修复全城之半,旋卸事回渑。知县陈宗溥接任,拆取慕容山新城之北斗门城砖修完工。”

《民国新安县志》载:“同治元年,流寇三破邑城,知县韩经畲以城北垣阻慕容山下。寇来登城,俯瞰城中皆尽。乃迫集牌民划界分修城根,用石起基高四尺,仍拓北垣于慕容山巅。东南包文峰山于中,籍其上奎楼为瞭望所。”“宣统二年,创修陇海铁路经由县城,凿断文峰山,仅修城垣以补其阙,而弃东南一角险固于外。”

4 已搜集到的关于新安县的城市图

已搜集到的关于新安县的县城图见图1~图6。

5 各时代城址之初步复原

在已找到的关于新安县的地图中,虽然有测绘图,但是因为比例问题,不适合作为城市复原的底图。因此,本文以卫片为底图,将文献中所记的关于县城沿革的信息反映于其上,由近及远逐步复原新安县的城市发展情况(图7~图12)。

6 小结

本文结合文献(主要是方志)的记载,结合现存遗迹和现象,对新安县城从元至今的沿革做出了初步的复原。限于相关新安县城建的文献资料比较少,跟县城有关的遗迹和现象也较少,并不能完全复原新安县城的全貌。根据零星的文献对县城做出复原,推测的成分也较多,只能作为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方法的一次简单实践,望能给我县古城恢复提供一点依据。

猜你喜欢
遗物遗迹
试论红山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渊源关系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沙海遗迹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从遗物看毛泽东的廉政观
抗日老兵梁焜益世纪老人遗物的鉴辨
西班牙游乐园拒绝遗物
曹魏屯田遗迹
超新星遗迹Simeis 147
濮阳市重要历史文化遗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