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幸福民生的质感底色

2021-06-25 03:00
清风 2021年9期
关键词:福祉民生攻坚

文_本刊记者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脱贫攻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也是直接关系到民生是否幸福的考量标准。我们党率领全国人民在脱贫致富的脚印,坚定而踏实。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今年4 月6 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发表了《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从一组数据可看出我国减贫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 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十八大以来,实现脱贫的近1 亿贫困人口中妇女约占一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2588 元;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99.9%以上的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98%的贫困县至少有一所二级以上医院;6098 万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该白皮书强调,精准扶贫方略不仅确保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而且有力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

回望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历程,步步推进,步步留痕,为进一步夯实幸福民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可看见清晰的足迹:

2012 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 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2015 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 年,为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情带来的影响,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信心百倍向着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进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资料图)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幸福冷暖挂记在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阐明自己的“民生观”,涵盖住房、就业、养老等关乎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和终极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一系列新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如今,进入到“十四五”时期,我国民生幸福必将再上新的台阶。“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十四五”的幸福民生看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表现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 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正如《人民日报》报道所指出的,“十四五”规划纲要瞄定2035 年远景目标,聚焦“十四五”阶段性任务,紧紧围绕六个新目标要求,“十四五”规划纲要设置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5 大类20 个主要指标。这其中,民生福祉类指标有7 个,占比超过1/3,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

看就业。“十四五”时期,我国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看收入。我国将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要基本同步,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

看教育。我国将持续改善教育基础薄弱县、人口流入地和农村地区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000 所以上;新建改扩建2 万所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学位400 万个以上,努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以上;支持100 所中西部本科高校建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

看医疗。“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继续完善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提高到3.2 人、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 人。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积极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改革,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看社保。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失业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

看养老育幼。“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将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多措并举扩大养老机构床位供给,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将每千人口拥有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目前的1.8 个提高到4.5 个。《展开新蓝图,奋进新征程——“十四五”规划纲要勾勒经济社会发展脉络》(陆娅楠、李心萍著)指出:“民生福祉类指标占比在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猜你喜欢
福祉民生攻坚
民生故事,讲述幸福与温暖
福祉与福祉学的基本理念与宗旨
如何理解福祉与福祉学及其实践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常态下优化以家庭需求为中心的组织功能探索
攻坚脱贫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民生寄语
积极心理学在旅游学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