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弥与安勇作品中地域文化的表现

2021-06-25 16:46王沁怡张英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辽宁苏州

王沁怡 张英

各式各态的地域历史文化差异,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文化环境。地域文化与当代作家之间的创作总是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现当代作家,无论是创作散文、小说或是随笔基本上离不开地域文化的影响。一个作家的成长需要时代与环境的熏陶,更需要历史背景做铺垫,一个成功的作家必然是对自己生长的环境有着百般热爱之情,必定心性善良,感性多发。一个地方的文化、信仰、神话故事、寓言传说等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作家创作的源泉。

一、地域文化差别对作者创作的影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孕育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对于文学创作来说,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作家的创作更是有着较为鲜明的影响。

(一)叶弥——苏州文学创作环境背景

苏州在古时候被称为“姑苏”,位于中国长三角地区,自古以来便地域富饶,人民生活富裕幸福,处于一个被群水环绕的地界。戴丹在《江南文化与江苏当代女作家研究》一文中对苏州有“地形较为平坦,环境宜人,适宜种植。自古便有‘人间天堂的美誉”的评价。新中国成立后,苏州的发展步伐更是尤为迅速。古话说“吃饱穿暖才有力气思考”,由于苏州地界富裕,百姓生活安康,滋养孕育出更多的文人创作。

当代女作家叶弥1964年出生于蘇州,从小便在苏州长大,作家的成长历程伴随着苏州不断改革和变化的脚步。在叶弥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数是在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的现实问题。而叶弥笔下创作的主人公大多桀骜不驯,勇敢正义。张英在文章《风流自在与挣扎救赎——论叶弥<风流图卷>》中认为,叶弥的长篇小说《风流图卷》突破以往作家作品直接揭露的写法,以普通人的风流人生为切入点,展示出一种与时代政治疏离、风流自在而最终又被时代“改造”的别样的人生形式。叶弥笔下的人物虽说各有千秋,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永远只追随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不顾他人眼光,不畏世俗的反对。而这些便正是在地域环境的影响下,使得叶弥笔下的人物都如此熠熠生辉。

(二)安勇——辽宁文学创作文化背景

辽宁一直以来是一个文学创作大省,众多的创作者在辽宁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长期耕耘。形成此盛状的原因不仅在于辽宁自古以来的优良文化创作氛围,更在于地域环境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辽宁属于我国东北三省之一,人民生活淳朴美好,性格活泼开朗,这就为作家们的创作提供了一片祥和的环境。在辽宁,有大量的文学创作者,积极致力于写作,这些作家热衷于写小说,热衷于表现地域文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时便有作家金河、邓刚、刘兆林等杰出代表。他们都是在辽宁这块土地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安勇是辽宁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中坚力量,正是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安勇自小便是一个善良正义、懂得感恩的人。他笔下的人物大多都受到辽宁质朴的地域影响,坚强勇敢,善良可爱,平易近人。张英在《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守望——解读安勇的小说》中曾提到:“安勇在创作中始终关注的是人性与禁锢,罪责与救赎的问题。”例如他的作品《一次失败的劫持》用拟人的叙述角度、荒诞的表现手法,完成了对人性丑陋的揭示与讽刺。作品将人类和动物放在了一个平等对话的格局上,用彼此对立的思维观念衡量其价值观,具有一针见血的讽刺力度。情节构思背离了正常的道义思维逻辑,通过狼与人类的强烈对比反差,渲染了人性的不堪,反讽意味明显。对于冷酷人性的揭示与讽刺只是其一,更多的是想唤起人们的反省,呼唤人性的真善美。

安勇的小说语言带有比较鲜明的东北地域文化色彩。在他的笔下,每一个人物都似有鲜活的生命力;每一个人物都在他笔下变得熠熠生辉。而这些,除了他从小便喜爱写作以外,也离不开生长环境的熏陶。在一次采访中,安勇提到,自己从小的兴趣爱好便是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闲暇时间便用来看书;长大后为了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便选择了在辽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工作,后来选择了辞掉自己的工作回家长期从事写作。而在写作这条路上,安勇走的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安勇创作小说中途长达两年的时间内,也曾陷入了困境与迷茫,在不断地摸索之后,安勇的作品又重新走上了正轨,东北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和生活一直不断地滋养着他的创作。

二、地域历史背景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

(一)文学创作受到地域历史背景的影响

文学创作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创作本身便是在已有事物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例如苏州的历史文化背景,苏州自古以来便被世人称为最适合宜居的地方,百姓思想较为开放。关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叙事,可以看到很多以历史为背景的文学叙事,例如,作家叶弥在书写关于六十年代的小说时,受环境背景的影响,笔下创作的人物大多具有强烈的叛逆特点,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与认知,不受到大众潮流的驱使,个个拥有铮铮铁骨,不愿为错误的导向所影响。

在叶弥的小说《天鹅绒》中写道:“肉不见了,但是她还在。这个人从此就负载了一个沉重的任务,要为失去的两斤肉喊冤。”这篇小说中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人们一个个在脑海中灌输了错误的思想,就连买一块肉都是受其影响。这篇小说的创作,不仅仅是在说一块两斤的猪肉,更重要的是无形中折射出历史的伤痛所在,用小说的形式去表达作者的内心所想,而这也表明文学创作受到地域历史背景影响。

(二)文学创作使地域历史文化更为生动、鲜活

在创作初期,很多作者常常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生长过的环境或者自己身边最熟悉的环境作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不论是散文、短篇小说或是长篇小说,通常都会将自己记忆深处最熟悉的地方作为故事创作的背景,而正是这些地域背景的运用让作品的创作更加鲜活生动。随着创作的发展,作者有时会减少对于自己最熟悉地方的创作依赖,在作品中会偶尔提到一笔,但这一笔却能够让读者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例如台湾作家龙应台在散文集《目送》中总是会偶尔提到自己幼儿时期最熟悉的地方,读者在阅读文章之前对于这些地方极其陌生,但正是因为龙应台“偶尔提到”再加上龙应台对于自己幼时与母亲的交往描写才让这些地方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一个种子,当日后再想起的时候,便是读者对于地域的独特记忆。

叶弥在《天鹅绒》一文中也提到过唐雨林当天晚上就回到了苏州。先是到了苏州,后来又到了上海。文中并没有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写苏州与上海的概况,但是仅仅是几个字的描写便把苏州与上海之间的关系落根于人们心中。即使一些对于地理不熟悉的读者也能在文中猜个大概。这些文学创作对于地域的描写让读者对特定地域文化的了解更为深刻。

而在辽宁文学中,辽宁文学已经形成了自己多样的风格和文体完备的“北国风光”。从文学创作的内容上看,东北作家群及其以后的东北作家文学表现的意识是现代和崭新的。更重要的是,在逐渐形成辽宁文学地缘特色的同时,辽宁作家作为中国文学积极、健康的力量在全国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三、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弊端

(一)局限于作者所熟悉的地界

虽说不同地区的作家文学创作各有千秋,但是现阶段受网络环境的影响,有些平台对于作家的招募要求门槛较低,这就造成作家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一部分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追求创作的商业价值,缺乏对生活的深入思考,造成创作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出现。在创作过程中,由于作家创作初心的变化,故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对于创作的不重视程度也开始逐渐提升。一些作家文化知识储备量不够便只能拿身边的事物一再翻写创作。将自身熟悉的环境运用到多篇文章的创作过程中,仅仅局限于自身熟悉的环境,对作家的创作与读者的欣赏与阐释都起不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要谨遵创作初心,不要过分将文学创作利益化。尽量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提高知识敏锐力,努力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做到更好。作家要始终怀揣一个悲天悯人之心,善于学习、善于认识身边的新鲜事物,善于留意身边发生的微小事件,善于思考每一个事件发生背后所存在的问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二)受文化传统、民族风情影响较大

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同一件事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演绎。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受到地域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的影响也占比很大。举一个较为贴近生活的例子:在苏州作家的创作过程中,常常将人物的表达方式或是行为过程表现得更加委婉,处处充满柔情;而在辽宁一带的创作过程中,人物性格往往都较为淳朴,有趣,尽管在人物语言描写与肢体心理动作的刻画上也是有着浓厚的东三省气息。这不免在读者的选择上成了一道分割线,虽说在创作过程中要保持自身的个性与特点,但是过于一成不变地保持自身的特色与特点不免让读者有审美疲劳的感觉。尤其是在读者不了解作者生长地域环境的背景下,会不同程度地削弱读者继续阅读的心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对作家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地域民風民俗的形成,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与其世世代代的历史传承密切相关;一个成功的作家不仅要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传统。同时也要注意到,地域文化不能成为一个作家创作的枷锁,地域文化与作家创作之间的关系应为积极的互动关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地域文化与辽宁作家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021lslybkt-06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辽宁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辽宁之光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苏州一光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