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现浇建筑与装配式建筑防水措施的结合使用技术分析

2021-06-27 07:20陈一鸣
四川水泥 2021年6期
关键词:密封胶预制构件缝隙

陈一鸣

(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署,广东 深圳 518172)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节能减排的需要,住建部从国家层面上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这将对现有的建筑市场及施工工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不同于传统的现浇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施工更强调构件的整体性与兼容性。其建筑构件在统一模数体系下进行生产加工并进行现场拼装。装配式建筑有很多优点,例如工期短,规模化生产造价低、人工费低、有利于环保等优点。毫无疑问,装配式建筑在建筑市场上的比重会不断加大。

但是,这种新的施工工艺对建筑防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配式建筑构件是分块拼装的,必然会留下大量的缝隙。而且出于构件本身的尺寸误差变形及抗震的需要,构件之间也必须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因此,装配式建筑的防水是一个工艺上的难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相比于复杂的装配式建筑防水工艺,传统建筑的防水工艺相对成熟,有很多优势,例如做法简单,材料易得等等。但是传统建筑的防水也有工期长,湿作业多等缺点。

建筑是一个有机整体,传统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防水各有其擅长的区域和优势。如何扬长避短,将两者工艺做法结合起来达到最优效果,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由此出发,简单介绍一下相关的工艺及应用。

1 装配式建筑防水部位

在装配式建筑中,需要重点设置防水的部位有空调板防水、外挂保温叠合墙板防水和叠合楼板防水。空调板防水重点是对预制空调板构件合理设计——空调板的防水设置要与设计、施工单位认真沟通——比如空调板的排水方向、坡度、开孔和排水管的位置等等;合理设置滴水线,防止板面积水等等。外挂保温叠合墙板防水重点是在外保温和外墙板之间设置防水层,同时结合立面设置分缝进行有组织排水。预制叠合楼板的防水工艺重点在于前期设计——设计师必做认真对楼板的重点防水部位比如卫生间、厨房、阳台等部位进行重点处理,并合理布置其位置——在设计初期就要和施工、设备等单位进行沟通,仔细推敲出平面布局,提前布置好排水设置;还应该将将预制楼板和墙体紧密连接在一起,增加建筑的整体性、稳定性和防水性【1】。

2 装配式建筑防水工艺

与传统建筑防水工艺不同,装配式建筑防水工艺的要点在于其组成构件拼接时的缝隙处理上。一般来说,装配式建筑的防水节点做法主要有密封式防水和开放式防水两种方法。封密封式防水做法指的是利用构件本身的构造特点进行防水处理。例如装配式外墙的构件类似于“夹心饼干”,内部有混凝土现浇,外侧为预制墙板,中间层为防水空腔;内侧防水可以利用混凝土的自防水,外侧的防水则使用封闭式防水——即用密封胶填充构件间的缝隙,中间设置防水空腔,内侧压紧压条——三者挤压可以形成良好的防水效果,最后在墙体的缝隙处涂一道聚氨酯防水涂料【2】。外墙面还应该设置排水导管及时排水。这种密封式的防水工艺的要点在于密封材料必须可靠,要具有时效长,效果好,工艺简单,同时造价低廉的优点。但是封闭式防水对施工的要求比较高,一点缝隙都会影响防水效果。

开放式防水,指的是利用橡胶条进行防水处理。相比于封闭式防水,开放式防水可以适应构件的变形问题。这种防水作法在外部预制墙体上并不打胶,而是用压密式橡胶条堵在预留的接缝中进行上下连接,并在橡胶条间设计不锈钢导管导气,平衡内外气压【3】。开放式防水作法简单易行,方便快捷。但是对构件拼接的尺寸要求比较严格,必须严格控制拼接误差,对施工要求比较高,同时维护难度也比较大。

3 传统建筑防水与装配式建筑防水的结合

传统建筑防水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而装配式建筑的防水质量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前期设计。这是两者的主要差别之一。虽然传统建筑的防水工艺和装配式建筑防水的侧重点有较大的区别,但是两者仍然有相通之处。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装配式防水和传统防水有各自发挥其优势的区域和关键点。装配式建筑防水作法一般用在预制外墙面防水中,关键点主要是对预制构件的质量要求,对密封材料和防水涂料的质量要求以及具体施工的质量要求上。传统建筑防水作法一般用于建筑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和建筑内楼面防水等部位中,工艺重点在于把握住施工质量和防水材料质量。以下分别对两者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

装配式建筑防水的首要控制点是要严格把控预制构件的质量。传统的建筑防水是在结构主体完成之后再进行防水处理。而装配式建筑的防水则要求在预制工厂中进行防水处理——相当于将防水工艺提前处理了——两者对防水基层的作法是一样的。常用预制构件,如外墙、楼板,门窗、阳台和遮阳板等要有严格的防水措施。在进行大件预制构件生产时,要严格确保质量过关,需要仔细检查预制构件的尺寸,门窗构件的密封度,楼板的防水涂层,橡胶条的破损情况等等。

其次,要重点把控密封材料和涂料质量。因为混凝土表面并不平整,甚至有蜂窝麻面的情况,加上传统的硅酮结构胶对混凝土的粘结力不如单组份改性硅烷密封胶和聚氨酯密封胶的粘结力【4】。因此传统的密封胶的性能并不很好。再加上密封胶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内外温差较大,甚至有可能会出现胶体老化,混凝土泛碱的现象。而装配式建筑防水的密封胶对力学性能。气密性,水密性,粘结性、耐久性和抗疲劳性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应用得比较广泛的密封胶体是改性硅酮密封胶(MS 胶)。MS 胶的性能稳定,分子模量较低,适宜应力缓和能力和高弹性回复率,能追随由于结构热胀冷缩、风荷载、地震作用、不均匀沉降等环境影响下产生的接缝伸缩和剪切变形,具有良好的低温施工性、挤出性、优越的固化性能和储存稳定性。从各项综合性能而言,改性硅酮(MS)密封胶是综合性能最优异、最适于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工程应用需要的。

表1 密封胶伸缩率,剪切形变率比较

针对具体施工的质量控制,要做到以下几点。施工人员在进行装配式建筑防水工艺时要严格遵守相关工艺流程,提升工程质量,要制定严格的工序流程——上一道操作工序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进行质量检查。例如,预制构件的精度和混凝土的强度在施工前就要认真检查。必须保证墙体的安装精度;墙体的缝隙和门窗间的缝隙要严密压实,加强对缝隙的管控;密封胶体材料要进行严格检查。外墙体打胶密闭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空洞、起鼓的现象时要立刻停用,以减少劣质胶体对墙体密闭性的影响。预制墙体和现浇结构的交接处要严格处理,例如内外墙转角,纵横墙交接位置、邻近剪力墙之间设置的现浇段等重点部位【5】。要将密封材料充分填充在重点部位和预制构件的缝隙处,强化防水效果。打胶的密实度和深度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嵌缝厚度要保证在15mm 以上。以确保密封胶与墙壁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内侧墙板的连接部位要用聚氨酯密封胶进行连接——要做到不留缝隙、密封严实后才能进行下一部工序。最后,在防水工序完成后要进行防水测试,如果发现漏水部位要及时补漏。重点观察外墙体之间的缝隙胶体是否脱落等,内墙体十字缝连接处是否有漏水等。以上措施可有力地确保装配式建筑的防水效果。

传统建筑的工艺做法都是相当成熟的。对屋面防水的要点在于防水层质量。如果是刚性防水,那么分隔缝的间隔距离和刚性防水层的厚度要满足质量规范;如果是柔性防水,则要点在于防水层的层数和防水材料的质量。地下室防水的要点在于聚苯板的厚度及内外防水砂浆的抹灰层数和质量,以及止水带的质量和接缝处理。内部楼板的防水重点在于刚性防水层面和防水涂料的质量与厚度。结构缝隙要充分填实,不能留有死角。

4 结术语

无论是装配式建筑还是传统建筑,防水都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这两者的防水做法各有其优缺点。我们应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取所长。本文简单介绍了两者防水的基本做法和质量控制要点,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密封胶预制构件缝隙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族库管理研究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航空密封胶固化的关键技术研究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用硅酮密封胶及其市场观察
雨的缝隙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空中翱翔
新型圆珠笔笔头密封胶应用研究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