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坪滑坡特征分析及治理措施

2021-06-27 07:20李涌泉
四川水泥 2021年6期
关键词:碎块坡脚粉质

陈 果 李涌泉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四川 成都 610081)

0 引言

滑坡是山区公路频发的一种灾害类型,常威胁到公路工程建设及运营的安全。对滑坡成因的分析主要从地形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进行考虑;滑坡的防治措施以综合处治为主,主要有削方减载、坡脚反压、排水、支挡以及坡体内部加固等[1-2]。狮子坪滑坡位于四川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库区公路复建工程 G108 线 K2560+005~K2560+250 段,在路基开挖过程中,路基内侧边坡坡顶地面出现拉张裂缝,上部房屋开裂、倒塌,边坡坡脚出现剪切位移等现象。该滑坡处于活动状态,一旦失稳,将对公路产生严重危害,亟需进行必要的处治。本文以狮子坪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工程治理措施。

1 地质环境条件

1.1 地形地貌

狮子坪滑坡处构造侵蚀中山区,位于大渡河左岸谷坡上,河谷为深切“V”型河谷,河谷谷坡陡峭,谷坡高200 余米。边坡上部为大渡河V 级阶地;中部为迎美路路基内边坡,坡脚为新建G108 路基内边坡,坡脚下部为悬崖。边坡坡面高程1030~1090m,下陡上缓,自然坡度20°~40°,为阶地前缘斜坡。

1.2 地层岩性

勘察区地层可分为第四系坡残积(Qdl+el)堆积层、滑坡堆积层(Qdel)和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T3bg)。

1)第四系坡残积堆积层(Qdl+el):表层为粉质黏土,紫红色、灰黄色,干燥,硬塑,含少量碎石。下部为碎、块石土,灰色、灰黄色,干燥,松散~稍密,具架空结构。碎块石呈棱角状,分选性差,岩性以砂岩为主。厚度变化较大,厚7~30 余米。

2)第四系滑坡堆积层(Qdel):该层在勘察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由粉质黏土、碎石土、块石土组成。

3)三叠系白果湾组(T3bg):灰~深灰色粉砂岩、灰黑色炭质页岩,强风化~中风化,岩层产状35°∠3°。在边坡上部埋深20~30m,在坡脚新建G108 路堑边坡出露。该套地层在该区广泛分布,本次勘察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为27.10m。

1.3 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工程区属大渡河水系,地表冲沟不发育,地表水主要为边坡上部阶地上农田灌溉水和边坡坡面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2)地下水:区内地下水丰富,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主要为碎、块石土,厚度大,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储水空间,孔隙潜水储藏丰富,主要来源于上部坡体地下水的渗透、上部农田水的渗透和大气降水。地下水位一般高于基岩面0.5~1.0m。在基岩面上形成了一个地下水的连续通道,在坡脚岩土接触面以降泉的形式出露。在新建G108 线路基边坡上,全段沿岩土接触面均有地下水出露。基岩风化带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储水性和连通性,基岩裂隙水埋藏丰富,主要接收大气降水和上部孔隙潜水的补给,向下部渗透排泄于大渡河。边坡上没有发现基岩裂隙水出露。

3)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SO4—Ca·Mg 型,PH 值为7.8,矿化度为0.55g/L,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2 滑坡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2.1 滑坡区变形特征

狮子坪滑坡位于大渡河左岸谷坡上,呈带状分布,为谷坡岩体坡残积形成的粉质黏土、碎块石土堆积边坡。滑坡沿河谷横向长245m,沿斜坡方向宽80~95m,滑体厚5.0~16.5m,滑坡面积19198 m2,滑坡体体积约30.2375×104m³。根据滑坡形态和变形活动特征,将滑坡划分为2 个区,见图1。

图1 狮子坪滑坡平面示意图

1)Ⅰ区(K2560+005~K2560+083 段):地面较平缓,自然横坡约15°,变形破坏轻微。地面开裂1~5mm,裂缝长3~10m。滑坡造成Ⅰ区4 户房屋墙体开裂,裂缝宽1~5mm,长1~5m。新建G108 线路基内边坡岩土界面清晰,在岩土界面处有地下水出露,呈散状流出,流量约0.2L/s。Ⅰ区滑坡体长78m,宽约80m,厚12.0~16.5m,平均厚度约15m,面积6398 m2,滑坡体体积约17.4375×104m³。

2)Ⅱ区(K2560+083~K2560+250 段):处于迎美路路基边坡上,坡面呈折线型,下陡上缓。下边坡坡度30°~40°,上边坡坡度15°~20°,变形破坏严重。下部:新建G108 线路基上边坡剪切位移约2m。中部:沿ZK4—ZK8—ZK11 形成一条连续贯通的,长约150m 的裂缝密集带,裂缝宽0.3~0.7m,深0.5~1.5m,长20~50m,地面竖向沉降约1m。上部:滑坡造成Ⅱ区4 户人家墙体开裂,土墙房屋倒塌2 间,裂缝宽0.5~7.0cm,长1~5m。地面开裂宽1~8cm,长1~10m,间距1~4m。新建G108 路基边坡主要出露炭质页岩,强风化。有地下水出露,呈股状流出,流量约0.5L/s。Ⅱ区滑坡体长147m,宽约95m,厚5~14m,平均厚度约10m,面积12800 m2,滑坡体体积约12.8×104m³。

据调查和勘探表明:滑坡Ⅰ区地表变形轻微,处于蠕滑变形阶段。滑坡Ⅱ区地表变形破坏严重,路堑边坡坍塌,上部土体已产生滑动,处于活动发展阶段。该滑坡处于新建G108 及迎美路上方,已对近10 户人及房屋的安全、迎美路的运营和G108 的建设产生了严重影响。

2.2 滑坡体结构特征

1)滑体特征。主要由粉质粘土、碎块石土组成。粉质粘土,紫红色、灰黄色,含碎石,干燥,硬塑,厚1.0~5.5m。碎块石土,灰色、灰黄色,干燥,松散。其中碎石含量约45%,一般粒径5~15cm。块石含量约40%,一般粒径40~120cm,地表可见最大孤石粒径150cm。充填物为角砾和粉质粘土,含量约15%。碎块石呈棱角状,分选性差,具架空结构。

2)滑带特征。据勘察报告表明,在滑坡中前部滑带较为明显,主要为灰黑色粉质黏土,含碎石,饱和,厚0.1~0.3m;在滑坡中上部,滑带不甚明显,主要为碎石土,含泥较重。据钻探和物探揭示,滑动带埋深5.0~16.5m。

3)滑床特征。在滑坡前缘,滑坡沿岩土接触面剪出,滑坡中前部滑床为三叠系白果湾组(T3bg)灰~深灰色粉砂岩、灰黑色炭质页岩。在滑坡中后部,滑坡在碎块石土层内滑动,滑床为碎块石土。滑坡区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滑坡区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

2.3 滑坡成因分析

1)地形与岩性:狮子坪滑坡处大渡河深切河谷V 级阶地前缘斜坡,为碎块石土、粉质黏土堆积而成,堆积体厚7~30 余米,其内部结构相对松散,大小块体混杂,多具有架空结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自身稳定性较差。

2)水的作用:据调查和勘探表明,新建G108 线路基边坡全段岩土接触面均有地下水出露,滑坡区地下水丰富,且上部有地表水渗入坡体内部。在水的浸润作用下,一方面加大了堆积体重量,使其下滑力增大。另一方面降低了基岩顶面附近土体的强度,形成潜在滑动带。

3)人类工程活动:新建G108 线本路段位于斜坡坡脚,由于路基边坡的开挖,在迎美路路基边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边坡高度,破坏了斜坡的稳定状态,造成上覆堆积体沿下伏基岩面的滑动,致使路堑边坡失稳坍塌,进而使上部土体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进一步在松散的碎块石土层内形成滑动。

该滑坡是在边坡坡脚开挖,致使坡体前缘失稳的情况下,引发坡体上部碎块石土层内产生了向坡脚临空面的滑动,形成了一个中型牵引式中层堆积层工程活滑坡[3-4]。

3 滑坡稳定性评价

根据滑动面(带)形态特征和破坏模式,采用传递系数法[4],参数的选取依据室内试验、反算法和参照粉质黏土、碎石土滑坡经验值确定。以1-1',3-3'为代表性断面,分区计算滑坡在天然状态和暴雨时的稳定系数,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4]评价滑坡的稳定性。

表2 滑坡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滑坡I 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II 区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滑坡I 区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滑坡II 区处于不稳定状态。该滑坡将对迎美路及新建G108 的正常运营产生严重影响。

在天然、雨季和地震等工况条件下,安全系数[5]K=1.20、1.10、1.05 时,滑坡产生下滑的剩余下滑力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剩余下滑力计算成果表

4 滑坡治理措施

综合考虑狮子坪滑坡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结合项目区多处滑坡处治的经验,以经济、适用、安全的原则,采取抗滑桩+削坡减载+支挡墙+截排水的治理措施。

在迎美路路面内侧2 米处设置一排钢筋砼抗滑桩,抗滑桩尺寸为2×3m,桩长18~22m,桩间距为5m;桩底均置于新建G108 路基面以下稳定岩体,桩顶面及平面与迎美路线形一致,顺适美观。对滑坡Ⅱ区,以迎美路内侧坡脚处为基准点,按1:20~2.8 进行削坡减载。在新建G108 与迎美路之间设C20 片石混凝土挡土墙,墙高6~10m。采用碎石+土工布渗水层,通过纵横向排水沟(φ10cmPVC 管)排泄地下水,并在滑坡周界外侧设置环状截水沟,如图1 所示。

5 结论

1)通过现场调查和勘探表明,狮子坪滑坡是在边坡坡脚开挖,致使坡体前缘失稳的情况下,引发坡体上部松散碎块石土层向坡脚临空面滑动,形成的一个中型牵引式中层堆积层工程活滑坡。

2)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典型断面进行稳定性计算,评价了滑坡的稳定状况。并计算了不同设计工况下的剩余下滑力。

3)综合考虑狮子坪滑坡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提出了抗滑桩+削坡减载+支挡墙+截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观察,该滑坡原有变形裂缝得到了控制,没有发现坡体有新生裂缝与滑动迹象,保障了G108 线及迎美路的安全通行。

猜你喜欢
碎块坡脚粉质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基于内表面特征的碗状碎块匹配方法
单一挡土墙支护边坡安全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陕北矿区黄土沉陷坡面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希腊遗址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粉质黏土地层泥水盾构泥浆脱水处理技术研究
浅析枪击钢化玻璃矩形碎块特征
红茶和绿茶全茶粉对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