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北巴颜喀拉山下仓界—黄河乡地区成矿规律

2021-06-28 06:12王雁鹤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成矿背景含量

马 杰,王雁鹤,王 伟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0)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文所述范围行政区划上属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玛沁县内,具体位于加给龙洼—昌马河印支-燕山期金、锑(稀土、钨、锡、汞)成矿亚带东南端,处在著名的大场金矿床和东乘公麻金矿床之间的靠近东乘公麻金矿床一侧。从这几个矿床的赋矿地层、储矿导矿构造和成矿背景上分析,本区与之具有相同的成矿背景和导矿构造,所以具有寻找与构造热液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产的潜力。

2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2.1 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调查区主要分布地层为早-中三叠世昌马河组、中三叠世甘德组、晚三叠世清水河组、新近纪曲果组、第四纪。从全区主要地层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1)看出,Au、Ag、Hg、As、Sb、Bi、Cu、Mo、W等元素在各时代地层中的分布极不均匀,Au元素含量普遍接近或略高于青南地区背景值,Au元素含量普遍低于地壳丰度值,只有在清水河组中段地层中明显高于地壳丰度值;Ag元素含量整体上低于青南地区背景值,在昌马河组地层中略高于地壳丰度值;Hg元素含量整体上高于青南地区背景值,低于地壳丰度值,仅在清水河组中段中高出地壳丰度值3倍多;As元素含量在昌马河组地层中略高于青南地区背景值外,其它地层中均低于青南地区背景值,而明显高于地壳丰度值1~10倍;W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地壳丰度值和青南地区背景值,并高出地壳丰度值2~15倍,高出青南地区背景值4~10倍,在昌马河组中段和下段中高达30倍,为区内高背景元素,具有局部富集的特征。Cu、Mo、Bi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地壳丰度值和青南地区背景值。

综合以上元素含量特征,结合区域上已有的成矿事实认为,该区的昌马河组地层的中段中金元素含量较高,是区内最重要蚀变岩型金矿产的控矿层位,分布在岩体边部的地层普遍W元素含量极高,具有钨元素进一步富集成矿的潜力。

表1 主要地质体成矿和伴生元素平均值与青南地区背景值对比表

2.2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甘德—玛多区域性深大断裂从本区中南部通过,并有一系列北西—南东向的次级断裂构造相伴生,在下仓界地段断裂带中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构成下仓界构造混杂岩带。从本次工作成果反映,目前所圈出的13处以Au、As、Sb、Hg元素组合为主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综合异常和一处单Au异常均沿甘德—玛多大断裂的北东侧分布,三处1:5万高精度磁测异常沿混杂带分布;地质调查也在甘德—玛多断裂带上和北东侧次级断裂带上发现有一定数量的构造破碎蚀变岩带,并且在构造破碎蚀变岩带中发现了一处铅矿化点和多处金矿化信息,在构造混杂带中也有金矿化信息发现,同时通过剖面岩石样分析该地段出现较高的Hg元素含量背景值,与该地段的HS乙213Sb(CoHgAs)综合异常较为吻合,从而显示该地区存在中低温成矿元素的富集区,是调查区内寻找与构造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产的最佳地区。

2.3 侵入岩与成矿的关系

区内侵入岩主要发育在甘德—玛多断裂带北东侧吾合玛日地段和下仓界断裂带上。吾合玛日地段是区内侵入岩最发育的地段,构成区内的最大岩基,侵入与昌马河组地层中。从全区侵入岩和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分析(表2)看出,在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体中Au、Ag、Hg、Cu、Mo元素含量远远低于地壳丰度值和青南地区背景值;W元素含量分别高出地壳丰度值和青南地区背景值4~90倍和7~190倍,尤其是在二长花岗岩中W元素平均含量高达130×10-6,显示出该地区W元素的。

高背景特征;Sb元素含量略高于地壳丰度值,低于青南地区背景值;Bi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地壳丰度值和青南地区背景值,其中在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中的含量高于地壳丰度值7~12倍,高于青南地区背景值3~8倍。在石英闪长斑岩中Au元素含量低于地壳丰度值,高于青南地区背景值约2倍,As、Sb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余元素均低于或接近地壳丰度值和青南地区背景值。火山岩中除Hg、As、Sb、W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地壳丰度值和青南地区背景值外,其余元素含量均低于地壳丰度值和青南地区背景值。

表2 测区侵入岩、火山岩成矿元素平均值与青南地区背景值对比表

在本次工作中的剖面岩石样分析成果中反映,该岩体西侧内、外接触带附近的岩石和地层中的W、Mo元素含量普遍较高,大多数样中W元素的含量大于100×10-6,属W元素高背景地段,虽然在后续的工作中没有找到钨矿化信息,但不等排除该地段存在W元素局部富集成矿的可能。同时在该岩体中发育较多的规模不等的花岗伟晶岩脉,岩石中发育较多的黑色柱状电气石和白云母,经过采集样品分析,岩石中Rb元素含量达到工业要求,表明该地段有稀有、稀土元素局部富集成矿的前景。另外,在吾合玛岩体西侧外接触带地层中发育大量的花岗斑岩脉,目前所圈出的5处以Au、As、Sb元素组合为主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综合异常和一处单Au异常均分布在岩体外接触带中和脉岩分布地段,地质路线调查工作中也发现了较多的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粘土化、红土化等蚀变的构造破碎蚀变带,并在部分蚀变带中发现了铅矿化点和金矿化信息。所以,调查区内吾合玛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岩体和岩体内外接触带中W元素背景值极高,具有局部富集成矿的潜力,是寻找W、Mo等中高温多金属矿化的最有利地段。沿断裂带发育的碎裂蚀变岩脉也是寻找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产的最有利地段。

2.4 脉岩与成矿的关系

测区脉岩以花岗斑岩脉最为发育,次为斜长花岗斑岩脉、闪长玢岩脉、辉绿岩脉及石英脉,统计各类脉岩的成矿微量元素(表3)发现,各类脉岩中的成矿元素含量差异较大,显示出不同脉岩与成矿的相互关系。

表3 测区脉岩成矿元素平均值与青南地区背景值对比表

闪长玢岩脉、花岗斑岩脉、斜长花岗斑岩脉中Au、Hg、As、Sb、Bi和W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地壳丰度值和青南地区背景值,其它元素含量均较低。与地区丰度值比较,闪长玢岩脉、花岗斑岩脉、斜长花岗斑岩脉中的Au元素高出近3~10倍,Hg元素高达50~800倍,As达7~100倍,Sb达35~250倍,W达3~10倍,显示出上述脉岩发育地段具有Au、Hg、As、Sb元素进一步富集成矿的条件,尤其是沿断裂带发育的脉岩中矿化、蚀变最为强烈,目前圈出的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和矿化点、矿化信息基本上均与上述脉岩密切相关,所以认为沿断裂带发育的脉岩是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等多金属矿的最有利地段。石英脉中Au元素含量较高,是石英脉型金矿的主要赋矿岩石,已有的成矿事实显示该地区发育石英脉的地段时寻找岩金矿产的最佳部位。

综合以上成矿背景分析,调查区与著名的大场金矿床、东乘公玛金矿床同处于一个成矿亚带中,且与已经发现矿床、矿点和矿化点具有相同的赋矿地层和储矿、导矿构造,所以具有寻找与构造热液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产和与侵入岩有关的多金属矿产的潜力。

3 成矿规律特征

据已有区域资料分析,测区基底可能形成于中新元古代,自此成矿作用相伴而生。主成矿期按已知矿产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可划分为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新生代四个主成矿时代,其中华力西晚期-印支期以内生成矿作用为主,元素富集成矿与同期匹配的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如大场金矿床(赋矿地质体为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与构造成矿作用关系密切)。新生代以外生成矿作用为主,现已知的砂金矿床(点)均形成于这个时代。

猜你喜欢
成矿背景含量
粗苯中氯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压滤后盐泥中的盐含量和水含量
西藏努日东钨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不同桑品种黄酮含量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蓝桉果实中两种marocarpal型成分含量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新疆伊犁成矿带成矿系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