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造林方式下尾叶桉的生长情况及效益分析

2021-06-28 03:18何伟军
南方农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植苗胸径造林

何伟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派阳山林场,广西宁明 532500)

尾叶桉具有生长快、木浆优越的特点,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且经济效益较高,是我国当前较为理想的短周期纸浆材造林树种之一,其种植规模很大,主要集中在我国华南部分地区。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15 年,我国桉树人工林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70 万公顷,其中广西占据了至少1/2,已经成为了我国桉树种植的最大地区[1]。桉树因为其独特性和生长适应性,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带动作用,多数地区会采用相同种植模式。目前,较为普遍的种植手段有两类,即植苗林、萌芽林,两者对周边土地环境的适应性都很强,而萌芽造林方式与植苗造林相比,更具有节省苗木、炼山和整地的特点,由此萌芽林的优势脱颖而出,对地区长远的经济效益发展具有很大影响。目前,国内对尾叶桉的种植仍缺乏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其具体生长情况和收益情况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探讨的重点,且伴随着桉树人工林的不断发展,其生态的脆弱性和破坏性也逐渐开始显露。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应立足当前,选择更为优质的栽培和种植模式,既要做到尾叶桉生产力的发展,又要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基于此,主要研究比较萌芽林和植苗林这两种造林方式之间的差异情况,从而寻求更快速便捷且能够提升经济效益的造林方式,为后续广大种植户和生产企业提供全面的经营策略和数据支撑。

1 试验地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8′~107°36′,北纬21°51′~22°58′。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地理位置为东经106°41′~106°59′,北纬21°57′~22°16′。试验地均属山丘地貌,一般海拔为350 m,最高为500 m,最低为250 m,坡向以南、北坡为主,各坡均为全坡,一般坡度15°~30°。试验林地成土母岩以砂岩、泥岩、砂页岩、页岩为主,土壤为赤红壤、紫色土为主,质地为中壤土,土层深厚,均达70 cm 以上。灌木有桃金娘等,高为1.5~2.5 m,盖度0.4,呈零星分布;草本有五节芒、铁芒箕等,层高0.5~1.5 m,盖度0.8,呈块状分布。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尾叶桉种子来自澳大利亚CSIRO 种子中心(种源号:16682 Mt EgonFlores Is IND)[2]。

2.2 试验设计

试验自2016 年开始,共设置两种造林方式:植苗林和萌芽林。一号造林点:凭祥市友谊镇三联村念社一屯,每667 m2株数142 株,树种为尾叶桉。二号造林点:宁明县寨安乡立门村扣山屯,每667 m2株数123 株,树种为尾叶桉。三号造林点:宁明县海渊镇那明村海内屯,每667 m2株数116 株,树种为尾叶桉。四号造林点:宁明县那楠乡那敏村汪图屯,每667 m2株数112 株,树种为尾叶桉。植苗种植采取全机械耕种和垦地,人工挖穴规格为40 cm×30 cm×30 cm,定植前施复合基肥0.25 kg/蔸,定植30 天后追施复合肥0.5 kg/蔸,过后每年1 月和7 月各追肥1 次,每次0.5 kg/蔸。一号至四号造林点均采用相同的施肥开垦方法。

2.3 生长指标

2016—2019 年,每年6 月和12 月对4 个试验地进行生长量调查。调查内容有树高、树胸径,将4 年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分别得出尾叶桉植苗林、萌芽林4 年内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单株桉树蓄积量求算依据“广西速丰桉二元材积表”公式计算,出材可按蓄积的70%计算。

2.4 经济指标

净收入=单位面积总产值-单位面积总支出(造林本息+采伐费用+税收);利润率(%)=净收入/总支出×100;投入与产出比=产出/(造林投入本金+采运成本)[3-4]。

3 结果与分析

3.1 两种造林方式下尾叶桉生长情况比较

试验表明,不同造林方式下,尾叶桉的生长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由表1 可知,2016 年6 月、12 月,萌芽林的树高分别为3.0 m 和7.1 m,植苗林的树高为1.7 m和3.5 m。横向对比来看,2016 年6—12 月萌芽林树高总增长为4.1 m,植苗林树高总增长为1.8 m。2017—2019 年,萌芽林树高一直在稳步上升,与植苗林树高差距一直稳定保持在2 m 左右。由此可见,萌芽林的生长效率较高,与植苗林相比,其生长优势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由表1 可知,2016 年6 月、12 月萌芽林的生长胸径分别为1.7 cm 和4.5 cm,植苗林的生长胸径为0.8 cm 和2.5 cm。横向对比来看,2016年6—12月萌芽林胸径增长为2.8 cm,植苗林胸径增长为1.7 cm,萌芽林树木胸径要高于植苗林,且优势不断扩大。

表1 2016—2019 年两种不同造林方式下树木的生长状况

结果表明,萌芽林造林方式下的尾叶桉在树高和树胸径生长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且优势一直平稳保持。此外,萌芽林的初始蓄积量要高于植苗林,其密度和增长能力都要优于植苗林。

3.2 两种种植方式下的经济效益比较

通过已知的尾叶桉生长数据可知,萌芽林的种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尾叶桉的生长效率,因此其尾叶桉树高、树胸径及材积都要优于植苗林,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自然更高。2016—2019 年,萌芽林的投入产出比、利润率和内部收益率分别为1 ∶3.12、35.25 和179.23%;植苗林的投入产出比、利润率及内部收益率的值分别为1∶2.17、11.82 和139.22%。萌芽林和植苗林的造林成本和试验设计均类似,因此其净收入相对而言具备试验可靠性。萌芽林净收入达到了6 217.25 元/hm2,而植苗林的净收入只有3 548.33 元/hm²,综合比较而言,萌芽林的经济效益更高。

4 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不同研究地块面临不同地理条件情况时,相同的施肥比例和管理措施下,选择萌芽林造林可带来高于植苗林的生长效果和经济收益,萌芽林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但植苗林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独特性,在相同的密度条件下,植苗林在尾叶桉的生产力创造上要高于萌芽林[5-6]。

试验发现,不同的种植方式对尾叶桉的生长情况以及经济效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植苗林和萌芽林这两种种植方式下,尾叶桉的树高、树胸径和具体蓄积量均有显著差异。根据尾叶桉2017—2019 年内的具体数据表现情况可知,植苗林的生长情况显然不如萌芽林,种植时间越长,萌芽林和植苗林两种种植方式下树木的生长性状差距越大,且萌芽林蓄积量一直在稳步攀升。因此,长期从事尾叶桉种植产业的企业或农户可选择萌芽林的种植手段来增加经济效益的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植苗胸径造林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马尾松公益林胸径分布规律及冠幅影响因子分析
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的效应
武汉5种常见园林绿化树种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性研究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五常水曲柳变异分析及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
数字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浅谈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方法